分享

微博

 cztchoice 2021-10-09
假如有这么一个城市:

人口700多万(未来30年将增加到800多万),中位数居住面积15平,很多人一家三代住在群租房。

现在市长说:未来N年里(N可能很漫长),我们准备开发一片新市区,形成双中心发展格局,这片新市区将大量提供新住房,足以容纳1/3的人口,还将提供60万个新工作岗位。

普通群众理解:现有群众的住房供给显著提升、人均面积显著增大、工作机会显著增多,房价要崩,工资要涨。

实际上:

1、住房供应套数规划和5年前的老规划相比没有变化,新建住房(注意是“新建”部分)的套均面积提升10%-20%(在公房平均每套50平、私宅平均每套75平基础上)。新市区所谓“容纳1/3人口”,实际包含了现有人口和已经在老规划里的土地供给,新规划新开拓住宅单元只占这“1/3”的18%。

2、“经济用地”的新规划面积是5年前老规划的330%(是不是闻到了隔壁加州的味道?)。

3、人均“休憩用地”增加40%,人均“运输基础设施用地”增加20%。

全市未来的总体规划大概还缺2500公顷土地,需要通过填海、开发新市镇、利用废弃矿山/工业用地等来挖掘潜力。

这2500公顷里:500公顷给住宅、700公顷给经济用地、700公顷给“休憩用地”/“运输基础设施”等、500公顷给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是医院、文化、康乐等用地。

---------------------------
综上:

普通理解:7号电池终于能住进5号电池的仓位。

实际情况:再加1节7号电池仓(大致锁定人均面积,根据人口增长反推住宅供地,且不一定能完成),同时再加一台发动机(大幅增加经济和基建用地,增加新岗位,吸引新人口,确保竞争力)。

[doge][doge][doge]

网页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