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教你治下痢

 新用户25395989 2021-10-10

仲景书中言下利,每统言腹泻与痢疾。

下利有菌者,即今之菌痢,无菌者为肠炎。

下利有表证,表里并病,视其阴阳属性,可以表里同治,或遵先表后里,先里后表之法,表里合病,依法则分经治之,此为正治。例如阳性下利而有表证,有汗者予桂枝汤或葛根汤。无汗者,予葛根汤。表虚里热的下利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此里热壅盛,表亦未解,予遵葛根芩连汤清内外之热,喘利自止,如伴表证多热则必渴而欲饮水,宜以五苓散两解其表里。若伴中虚少热,心下痞硬之协热利,予桂枝人参汤。下利而现少阴证者,此表阴证而现下利,但未至下利清谷的少阴太阴并病的程度,可用百通汤。

下利一证,阳性病居多,且多有发热,腹痛,若不见表证,亦不见柴胡证者,乃属黄芩汤证。若同时伴有呕逆(干呕、下利、发热)偏于实者(有腹痛),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偏于虚者(无腹痛而有心下痞硬),用六物黄芩汤,此证若烦热较甚,进而心悸而烦者,更当用黄连汤治之。若此证属上热(热亢于上、胸中烦热)下寒(下利、心下痞硬),食入即吐者,当易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有很多的下利而且柴胡证,即当用柴胡剂治之,有腹痛,即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治之。口干舌燥者更加石膏。无菌之肠炎,下利腹痛而胸胁满闷者,可用四逆散,也有用大柴胡汤证的机会,如下利发热不止,脉数,无论便不便脓血,有似表证而服葛根汤,病无所去,再用大柴胡汤或调胃承气汤下之,有黏血便者,可合桂枝茯苓丸。

更有流行的菌痢,多以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便脓血为主证者,重以白头翁汤加大黄治之,腹痛要加芍药,若脉滑而实,此痢未欲止也,也有呕吐,当用白头翁汤还不行,多合大柴胡汤治之。

另外,还有一种俗称“红水痢”的,也属于菌痢的一种,类似于霍乱,若实厉害,转眼之间人即虚脱,治之之法亦采用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或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复合大黄牡丹皮汤。此种病不能总泻,须兼去热才行。

还有一种谓“噤口痢”者,不想吃,吃不下东西,亦属难治,故有痢怕噤口之说。治之之法有小柴胡的机会,或加石膏。要在不可下,此证多呕,呕者多不可下,有可下之证也不可下。

肠炎之为病比较单纯,主证为肠鸣,下利不止,或大便溏,呕,心下痞或心下痞硬者,均主以泻心汤,于此述之虽简,但实为君人常用之良方,不可忽视。

最后要提及的是虚寒阴证,凡下利胀满,汗出,吐利亡津液而致的四肢厥冷者,均主以四逆汤,少阴太阴并病,至下利清谷,虚寒在里而致厥逆,主以通脉四逆汤类。里有水饮而下利心悸头眩者,主以真武汤。因肾虚水谷不别,小便难,都从大便走之,但利其小便,附子汤,真武汤之类。下利腹痛便脓血,脉微迟而毫无热象者,可用桃花汤,久泄不收无脓血者,赤石脂禹余粮主之。真正的久泄虚寒在里,慢性休息痢者,乌梅丸可用。总之,对于下利,要谨慎辨证阴阳,谨于补泻,倒施妄为,危害匪浅:

1、下痢症候分阴阳,泄泻痢疾本一体。

下痢之称始见于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下痢包括腹泻、泄泻、痢疾。下痢属于里证,而里证分阴阳,则阳证为阳明里证,阴证则太阴里证。阳明下痢多湿热实,治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太阴下痢多饮寒虚,治用理中汤,吴茱萸汤等;若与太阳、少阳、少阴合病,则用葛根汤,半夏泻心汤,真武汤,乌梅九等治疗。实践证明,掌握张仲景证治下痢的经验,就自会治疗泄泻,痢疾。《伤寒杂病论》中有很多条文论述下痢,太阴病的提纲是“腹满而吐,会不下,自痢益甚”“自痢不渴者”。下痢症状,对于辨证,预后是重要的依据。“死在太阴”,这是胡老一生研究《伤寒论》所得的结论性认识,主要依据是各种不治之症,临终而出现太阴病下痢。

2、下痢阳明证多凶,治疗得当症无踪。

(胃肠型感冒)①例,女,36岁,感冒咳嗽下痢已20天,经注射青链霉素,服西药未见效,近症:咳嗽气短,恶风寒,口干,不欲饮,不欲食,便溏日到3-4次,苔白脉细数,与葛根汤加生石膏:葛根、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麻黄、生姜、生石膏,二剂愈。

按:此是太阳阳明合病之下痢,胡老常用葛根汤加生石膏治之。有的人说“腹泻下痢还能用生石膏?”常有质疑者,《伤寒论》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此患者有咳嗽,恶风寒,口干,脉数,提示太阳传阳明,下痢主因阳明热,故用葛根汤加生石膏解表,清阳明热,则表明下痢。除了不熟悉经方者,多用藿香正气汤加减,但临床对比使用,深感不如前者快捷。

②例,(急性肠胃炎)女,50岁,昨日吃了一碗葡萄,第二天上午感到无力,口渴,下肢酸软,喝了三杯热茶后,即觉身热,头昏,恶寒,下肢皮肤热如燔炭灼手,发烧达40g、1℃,不思饮食,有温温欲吐之感,并感心烦,苔白厚而少津,脉数急。与葛根加半夏石膏汤:葛根12g、麻黄9g、炙甘草6g、白芍9g、桂枝6g、生姜9g、半夏12g、大枣3g、生石膏60g。

二诊,服药后即是昏睡状态,并发生呕吐,吐出大量清水,夜半出现腹泻,为大量小样便,色红,便后入睡,身热减轻,体温37.4℃,意识渐清。仍有腹泻,但量正少,仍有欲吐之情,与白头翁汤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头翁6g、黄芩9g、黄柏9g、黄连9g、秦皮9g、白芍9g、甘草6g、大枣3g、半夏12g、生姜9g、不日痊而愈。

按:本例是急性下痢,为急性胃肠炎可能性大,原病例记载有“小样便,色红”,不能完全排除痢疾。但不论是痢疾还是肠炎,仲景时代,是根据症状特点用药的,这就是,病之初为太阳阳明合病,《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痢,但呕吐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故与葛根加半夏汤。又因心烦故加生石膏。第二天出现吐利,量太少合病,据《伤寒论》第37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及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故与白头翁汤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同方药对症,故药到病除,中医能治急性肠炎久矣!

③例,(急性肠炎)女,30岁,前天中午吃葡萄,晚上又受凉,第二天早上感到无力,腿酸,口渴,喝了四杯热茶而觉身热恶寒,下午心烦,汗出,腹痛,腹泻三次,苔白腻,脉滑数寸浮。与葛根芩连汤:葛根24g、黄芩9g、黄连6g、炙甘草6g、一剂和,三剂已。

按:本例2例因病程大致相同,都有阳明里热,但是,前例太阳表证明显,故先用葛根加半夏生石膏汤治疗,使表解后,继用白头翁汤合黄芩汤清阳明里热;本例邪热内陷,表虽未解,但太阳表证已不明显而先阳明里热证,故用葛根芩连汤清阳明热,因是急下利,证不同,用药不同,这是中医治下利的特点。

④例,(噤口痢)男,40岁,平素甚健,入夏染疫,发烧腹痛,下利后重,便意频频,恶心呕吐乃致水浆不入,大便日引30余次,故与下血水,色黑灰暗,其臭恶臭,最后所下便为点滴血浆样血水,坐厕不起,面色苍白而灰暗,苔白根腻少津,脉细数,危重已极,此时病已无表证,证属为少阳阳明合病,汗,下均非所传宜,唯有和解一法,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柴胡24g、黄芩9g、党参9g、半夏12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生石膏90g、另西瓜一个,嘱频频吃,胡老嘱其近两天万不可进食,到第七天,腹泻好转,并胃有凉感,知内热已去,与小柴胡汤去党参加西洋参9g、第八天既能吃,细心调养半月痊愈。

按:此案是以中医理论治疗的噤口痢(不能吃饭的痢疾),西医谓痢疾是细菌感染,用杀菌药而无效。中医不从杀菌入手,而从当时的症候方证入手,方药对证,而救危为安。

汤本求真先生写的《皇汉医学》序:他学习《医界铁锥》,把临床体会汇集成册,名《皇汉医学》,今有持怀疑者:“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能治噤口痢!那味药能治痢疾杆菌?”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是应用于少阳阳明合病方证,可用于感冒,肺炎,肝炎,脑炎等各种症候出现该方证时,用之皆效。

⑤例.(妊娠痢疾)女,31岁,有血吸虫病史,今怀孕已7个月,某日开始腹痛,腹泻,大便有红白粘液,白天两三次,晚上七次,里急后重明显,恶心,纳差,畏冷,溲黄,服西药无效,苔厚白,舌质稍红,脉沉细滑数,证属湿热滞下,伤入血分,治以清热凉血,兼以祛湿导滞,与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9g、黄连6g、黄柏3g、秦皮3g、甘草9g、阿胶9。

二诊,稍带粘液,前方增黄连为15g、黄柏为6g、加茯苓9;三诊便稍稀,加焦白术9g、3剂愈。

按:此也是少阳阳明病下利,不过本例是孕妇保之,难免忧虑胎儿,胡老已有成熟经验。这就是: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赤白,用白头翁汤主之。如产后,孕妇,或虚泛少气者,宜加阿胶,甘草补虚。

3、上热下寒下利多,辛开苦降泻心汤。

⑥例.(慢性胃肠炎)男,29g、属有右肋痛五年,经查为慢性肝炎,未予重视,进四个月来腹泻,胃脘胀,右肋背痛明显,且见胃脘疼,腹胀,头晕,恶心,便溏,日行4-5次,查肝功能正常,吐酸,烧心,午后身热,口干,心跳,厌油腻,苔白,脉沉细。与半夏泻心汤: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黄柏9g、干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上药服三剂,腹泻,腹痛,吐酸,身热已。烧心,口干,恶心,心跳,头晕,右肋痛减,纳增,上方加吴茱萸6g、茯苓9g、继服月余诸证已。

按:此例为少阳太阴并并,而呈上热下寒证,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使中健饮去热除,故下利止,诸证也随之好转来。

⑦例.(慢性痢疾)女,16g、患痢疾久治无效,现大便仍下脓状物,特腹痛,肠鸣,口干,心下痞,苔白根腻,脉弦细,与半夏泻心汤加芍药:半夏12g、黄芩9g、黄连9g、党参9g、干姜9g、大枣4枚,炙甘草9g、白芍9。上方服13剂愈。

按:此下利为少阳太阴合病,其因胃气不振而致饮留邪象,呈上热下寒之证。故以党参补中继胃,和之以大枣、甘草、并以半夏降逆和胃,以干姜温下寒驱饮,以黄芩、黄连清上热解痞止痢。因腹痛明显,故加芍药缓急止痛。由本例治验可看出,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急慢下利,也就是说,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下利,只要见本方证即可用之。

⑧例.(慢性肠炎)男,38岁,腹泻40余日,日引6-7次,泻有腹痛,肠鸣,常胃脘痞满,饮水则心下悸,时口苦,咽干,头昏,耳鸣,苔白,脉沉细,与生姜泻心汤:生姜12g、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黄连9g、干姜3g、大枣4枚,炙甘草6。上药服三剂,腹泻已。上方隔日服一剂调理。

按:本方因有饮水则心下悸,为寒饮证,故用生姜泻心汤主之。方中黄柏代黄黄连,因当时黄连无货,不得已代用,以下同。

⑨例.(急性肠炎)女,70岁,腹泻,日行3-4次,腹痛已两周,咽干、肠鸣甚、胃脘痞满、项强、头胀、微痛、两眼干涩、苔白少津、脉细数,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半夏12g、黄芩9g、黄连9g、党参9g、干姜9g、大枣4。服三剂腹泻止,项强痛及腹痛未已,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消息之。

按:次与前两例皆为上热下寒之证,但本例胃气更虚,因此用甘草泻心汤主之。

4.虚寒下利属太阴,寒热错杂见厥阴。

⑩例.(肠功能紊乱)男,58岁,受凉腹泻已三月,不愈,日行3-4次,大便有完谷不化,胃脘胀满,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晕,苔白润,脉细缓。证属里虚寒饮,升降失和,治以温中益气,和胃化饮。与理中汤加陈皮、扁豆:党参9g、炮姜6g、炙甘草6g、苍术9g、陈皮15g、炒扁豆9。服10g、剂愈。

按:本例为典型的里虚寒饮下利,也即太阴病下利,为理中汤方证,故与之即愈。

(11)例.(慢性结肠炎)男,54岁,腹泻6年,近症:大便溏稀而不畅,时常便出一点点,时有便后失禁不守之象,常右肋隐痛,左侧卧位时明显,而肝功能正常,胃脘痛,乏力,口干,纳差,苔白,脉细弦稍数,证属太阴少阳合病,为吴茱萸汤合生姜泻心汤方证: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9g、黄芩9g、马尾连12g、干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按:本例中寒饮盛因致下利,正邪相争,阳气尚旺,以是少阴太阴合病,故以吴茱萸汤合生姜泻心汤治之,温中化饮,佐清上热,使邪去而正安。

(12)例.(慢性肝炎)男,36岁,曾患无黄疸性肝炎,经治疗肝功能正常,但腹胀,肋痛,腹泻不已,肠鸣,矢气多,口苦,食欲差,自感腹中有凉气,腰腿胃凉气,四肢凉,晚上常冻醒,心下有振水声。此为里虚寒饮,为太阴下利,与附子粳米汤合人参汤:炮附子6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粳米15g、党参9g、苍术9g、连服九剂愈。

按:此例与10例同为里虚寒饮太阴下利,但本例因虚寒更甚,因加炮附子以温阳,又因肠鸣,心下停饮明显,故易干姜为生姜温中化饮,此例是病久,病重,却因方药对症,很快痊愈。

这里重要说明:附子与半夏同用本是良好配剂,临床应用多收良效。“十八反”中的附子反半夏毫无道理。

(13)例.(过敏性结肠炎)男,57岁,腹泻,腹痛3年,以前曾患肺炎治愈,但遗长期腹痛,腹泻,西医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治无效。中医也曾用香砂六君子,参芩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也无效。近症:腹痛,腹泻,每吃油腻则加重,常胃脘痛,痞满,肠鸣,头痛,口苦,咽干,悬饮,四肢逆冷,苔白腻,脉沉弦细,左寸浮,体质肥胖,此寒热错杂证,为厥阴太阴合病,与乌梅丸:乌梅15g、细辛6g、干姜6g、黄连6g、黄柏6g、当归6g、制附片9g、川椒9g、桂枝9g、党参9g。其服14剂愈。

按:此亦里虚寒饮下利,因寒饮久滞,正邪相争,饮邪久化热,出现寒热错杂之证,与11例不同的是,彼阳气正气相对强,此阳气正气明显里虚,因呈半表半里虚寒证与太阴合病,即为厥阴太阴合病,为乌梅丸方证。

(14)例.(肠功能紊乱)男,32岁,一年多来腹泻,在本院已服中药三个月,多为黄芪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参芩白术散等加减,皆未见明显疗效。近症:腹痛腹泻,每早晨起床即腹泻,日泻4-5次,伴肠鸣,腰酸腿软,身畏寒,无力,阳痿,时失眠,头晕,咽干而疼,而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沉细,此原少阴太阴合病,与四逆散加芩术附生姜: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6g、川附子9g、茯苓9g、苍术9g、生姜9g、服8剂好转,唯饮食欠佳,胃脘胀闷,仍腰酸,上方加陈皮15g、服之即愈。

按:该患者常有咽干而疼,前医就给凉药,服后腹痛腹泻加重,所以后来看病时,不敢说有咽干而痛,实际这就是少阳郁热,的表现。《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条冠以少阴病,实质是原来是少阴病,今传入半表半里而转少阳病,由于热壅气郁受阻,因致脉沉细,四肢逆,形似阴病的外观,实为少阳病。又本例有下利,口不渴,即明确为太阴下利。故整个病为少阳太阴合病。因此用四逆散和解少阳,而加芩术附温中祛寒,因肠鸣明显,故又加生姜温散寒饮。此虽也属少阳太阴合病,但不同于前面诸泻心汤证,因前者为明显上热,故用芩连等清热;本例为少阳郁热,故使用柴胡,枳实,芍药,解郁清热。由本例曾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无效,可体会到,辨证只辩清热之证是不足够的。还必须辩清方证,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胡老用经方治疗慢性下利皆有丰富经验,即是对于霍乱也治愈不少,曾讲过用伏龙肝,白矾治疗有效。给服白矾水其觉甜,又徐徐饮之,终觉涩止后服,可止泻,防止脱水,经验宝贵,可惜未见治经验病例,仅此前述。

(白矾:涩以止脱,多用则损齿,少用则固齿,损齿伤肺,损气血)(伏龙肝:温肝渗湿,止大便秽血之药,止带疗崩,呕家圣药,远血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