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器小记(十)斗笠盏

 Brian5202 2021-10-11

    斗笠盏顾名思义,以其形制如斗笠,窄足阔口是它的最重要本体特征,颇有亭亭玉立于水面的荷叶形态,置于茶席之上显得极为优美典雅。斗笠盏据记载始于唐五代,盛行于两宋、金元时期,南北诸多窑口都有烧造,唐代五代时期的斗笠盏的底足比较大,通常都是玉璧底或者饼足的形式,倒三角形的造型特征尚不明显。到了两宋时期才开始进入到窄足的时代,倒三角形的造型开始建立起来,此时的斗笠盏才更接近于生活中斗笠的造型,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斗笠盏的特征。典籍上常说斗笠盏流行于斗茶的两宋时代,是因为便于斗茶时击拂茶汤才得以盛行的。这种说法确实不敢不苟同,毕竟斗笠盏的造型是极容易造成盏内茶汤外溢的造型,如果说是便于击拂茶汤的话,那么敛口盏、束口盏、香炉盏倒是更适合。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斗笠盏和茶事盛行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否则也不会以盏的称谓来界定它的功能。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五代定窑饼足斗笠盏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晚唐五代玉璧底斗笠盏

图片

《闲事与雅器》展品北宋定窑白釉斗笠盏

图片

《闲事与雅器》展品北宋耀州窑青釉斗笠盏

图片

《香江雅集》展品南宋吉州窑黑釉斗笠盏

图片

《闲事与雅器》展品北宋定窑黑釉斗笠盏

    从实用性来说,各种类型的斗笠盏都不尽如人意,窄足阔口的造型使其重心在上,承装茶汤的斗笠盏,无论持握还是静置都极易溢出盏外,行业内把很多窄足阔口的茶盏统称为斗笠盏,这样的称谓把斗笠盏的审美范畴一下缩小了很多。必须承认的是斗笠盏的概念外延极其丰富,风格特征不同,审美取向各异,无论是哪种造型的斗笠盏,它的线条都或挺括、或流畅,简约的审美基调恰恰最符合两宋皇家和上流社会的审美取向,其得到广泛的流行恐也是历史的必然。从这一点来延伸来看,斗笠盏轻盈挺拔、典雅秀丽的外形使其具备了极高的陈设效果、仪式感,所以在那个盛行斗茶品茶、讲究生活品味的伟大时代,这或许是它频现于市井坊巷、闪亮在庙堂之上的重要原因。

图片

《闲事与雅器》展品北宋越窑青釉斗笠盏

图片

《闲事与雅器》展品北宋定窑黑釉斗笠盏

图片

《香江雅集》展品南宋吉州窑黑釉斗笠盏

通过对斗笠盏的盏壁特征、盏口特征、器型高度等方面的观察和总结,特别是按照口径与高度的比例,则可以把斗笠盏分成四个大类,即直壁斗笠盏、直壁撇口斗笠盏、弧腹斗笠盏、弧腹撇口斗笠盏。他们的造型基础都是斗笠造型,但是细节上的变化使得它们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和韵味。
一.直壁斗笠盏,茶盏的盏壁线条挺直,且直达口部,不做向任何其他方向延伸的变化,整体造型呈现为倒三角形造型形式,表现出利落干练的风格。而按照其茶盏的高度,又可以分为两种斗笠盏形式:
1.浅腹直壁斗笠盏,器型较矮、口径与高度的比例较大,重心较低的特征使其在视觉的稳定性上得到了加强。这一类型的斗笠盏在北方众多窑口比较常见,南方窑口中吉州窑烧造多一些,其他窑口相对较少。其中的佼佼者必是临宇山人旧藏,闻名天下的定窑黑釉酱斑浅腹直壁斗笠盏,被收藏界戏称“天外飞仙”。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耀州窑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当阳峪窑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磁州窑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燕川窑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磁州窑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南宋吉州窑系浅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临宇山人旧藏北宋定窑浅腹直壁斗笠盏“天外飞仙”

    2.深腹直壁斗笠盏,器型较高、口径与高度的比例较小。窄足阔口高大的造型特征,使其水平正面形象高大、挺拔、有力。相较于浅腹型的直壁斗笠含蓄内敛的特质,深腹直壁斗笠表现出的是张扬外向的特质与锋芒毕露的品格。这种类型的斗笠盏北方窑口均有生产烧造,南方窑口的名品多出现于建窑和龙泉窑。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淄博窑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淄博窑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磁州窑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日本常盘山文库收藏龙泉青瓷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收藏龙泉青瓷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山西窑场唇口深腹直壁斗笠盏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磁州窑高足深腹斗笠杯

二.直壁撇口斗笠盏,茶盏的盏壁线条挺括,稍有一些内凹的曲度,到达口部时向外延展、续出,整体造型表现出活泼灵动的风格。这类斗笠盏与直壁斗笠盏的最大差异在于口部盏沿的变化,形象上更倾向于喇叭造型,也被称为喇叭盏,按照茶盏的高度也可以分为两种斗笠盏形式:
1.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器型较矮、口径与高度的比例较大,重心较低的特征使得其在视觉上灵动中不乏典雅、飘逸中不失含蓄,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这一类型的斗笠盏也同样多见于北方窑口,南方窑口中福建建窑数量颇丰,算是建盏中的一个大类,其他窑口相对少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磁州窑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耀州窑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磁州窑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耀州窑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

    2.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器型较高、口径与高度的比例较小,窄足阔口高挑的造型特征,使其水平正面形象飘逸优雅,颇具傲视群雄之感,属于斗笠盏型中最有贵族气质的产品。而且在这类斗笠盏中有一些名品口径接近甚至超过了二十厘米,显然这样的体量用于实用饮茶显得有失其大将风范,而陈设与观赏的效果却抢了极大的风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磁州窑深腹直壁斗笠盏口径13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当阳峪窑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

图片

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钧窑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口径19.5厘米

图片

户栗美术馆馆藏磁州窑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口径21.3厘米

图片

静嘉堂美术馆馆藏建窑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口径19.7厘米

图片

图片

《中国陶瓷茶具珍赏》著录磁州窑深腹直壁撇口斗笠盏口径19.7厘米

    三.弧腹斗笠盏,与严格意义上的直壁斗笠盏不同的是,弧腹斗笠盏的盏壁向外略突出,形成曲度较小的盏壁弧线,由于其盏壁到达口部时不向内收敛,与敛口盏又形成了差异,因此这类斗笠盏应该是比较宽泛意义上的斗笠盏类型。这类斗笠盏的造型稳重感更强,且多为浅腹类型,即口径与高度的比例较大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当阳峪窑弧腹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当阳峪窑仿定弧腹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定窑系弧腹斗笠盏

    四.弧腹撇口斗笠盏,这个类型斗笠盏的外形轮廓明显比前面三种类型的斗笠盏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盏壁的线条变化上。盏壁自底足向上到盏的中间部位是大曲度的外凸弧线,而后自盏壁中间部位直到盏口则以小曲度的内凹弧线呈现,并在口部外撇续出,与浅腹直壁撇口斗笠盏的造型相似,区别在于盏壁的下半部分的线条。这种造型使得斗笠盏的下半部分形成了一个圆形馒头结构,水平置于掌中时,这个圆形馒头结构恰好与掌心贴合,在建盏中也被称为压手杯。此类斗笠盏恰似生活中也能见到的一种中间部位圆形凸起、四周平坦的笠帽型草帽,不过在造型上正反倒置而已,相对多变的线条和复杂的结构使得弧腹撇口斗笠盏灵巧可爱,变化中不失法度,复杂中亦有规矩。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金代弧腹撇口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磁州窑弧腹撇口斗笠盏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器山房收藏北宋当阳峪窑弧腹斗笠盏

    2020年9月本号推出一期《茶器小记五——斗笠茶器》细聊了紫砂历史上的笠帽壶,笠帽壶造型的出处与斗笠盏同源,两个不同种类的茶器,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斗笠造型,说明在茶器造型中的文人志趣和隐逸追求受到了极高的重视,那一句朗朗上口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又一次回旋在茶席之上、回响在茶人耳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