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

 中医养身馆6u44 2021-10-13

        人体经络共有20条,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圣济总录》认为:“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以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

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筋是十二 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所以称“十二经筋”。经脉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①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跷脉的主要功能有:1、主司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行于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可使下肢运动灵活跷健。2、司眼睑开合: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而影响寤寐的作用。带脉“约束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总督诸阳”任脉为“诸阴之海”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1.奇经八脉的含义(1)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奇者,异也。奇经八脉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如上肢无奇经分布;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循行;奇经八脉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关系;相互间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2.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1)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3)与女子胞、脑、髓及肾脏等关系较为密切。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1)督脉:督,有总管、统率的含义。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与六条阳经在大椎穴相交会。②与脑、髓、肾的功能有关: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及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2)任脉:任,有担任、妊养之意。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②任主胞胎:与女子月经、生殖功能有关。(3)冲脉:冲,有要冲、要道的含义。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之称。②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皆以血为基础,冲脉又称“血海”,因此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娠与冲脉盛衰密切相关。(4)带脉:带,有束带之意,指带脉循行绕身一周,“束带而前垂”的特点。主要生理功能:①约束纵行诸经;②固护胞胎;③主司带下。(5)跷脉:跷有轻健敏捷的意思,主要生理功能:①主司眼睑开合。②主司下肢运动。(6)维脉:维有维系连接之意。主要生理功能:阳维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辛金,肺为阴脏,秉大气中金气而生。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收敛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手阳明大肠经:庚金,大肠为阳腑,秉大气中金气而生。金气有收敛作用。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自手走头,络肺,主升。大肠经秉阳金之气。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膀胱为阳腑,秉大气中水气而生。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膀胱经秉阳水之气。

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秉大气中水气而生。水气有封藏作用。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胆为阳腑,秉大气中木气而生。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自头走足,絡肝,主降。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秉大气中木气而生。木气有疏泄作用。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下而上,自足走胸,络胆,主升。秉阴木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心为阴脏,秉大气中火气而生。火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秉阴火之气。

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小肠为阳腑,秉大气中火气而生。火气有宣通作用。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下而上,自手走头,络心,主升。秉阳火之气,兼秉阳水之气。

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为阴脏,秉大气中相火之气而生。相火有燔灼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燔灼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秉阴性相火之气,兼秉阴木之气。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为阳腑,秉大气中相火之气而生。相火有燔灼作用。三焦经的燔灼作用,自下而上,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秉阳性相火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胃为阳腑,秉大气中土气而生。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自头走足,络脾,主降。秉阳土之气,兼秉阳金之气。

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秉大气中土气而生。土气有运化作用。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下而上,自足走胸,络胃,主升。秉阴土之气。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点:

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为:

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骄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