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东山威夷 2023-07-23 发布于广西

心悸临床多呈发作性,轻者发为“惊悸”,重者即为“怔忡”《黄帝内经》已有心悸症状的描述。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医圣张仲景最早根据六经辨证提出心悸诊疗方法并细化心悸脉象,“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后至刘河间、李东垣等基于“心肾相关”“内伤脾胃”理论从脏腑论治心悸。

何立人教授学习数载,擅治心系疾病,常告诫吾辈“心病治心,心不离心”“心病治心,亦不唯心”。

何教授在临证治疗心悸中不拘泥于心,兼顾余脏,使五脏调和。

一、从心脾辨治心悸

  1. 心脾经脉相连

心脾在经脉上的联系不乏论述,《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注心中。”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灵枢·经别》曰:“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可见心脾两脏通过脾胃之支脉、大络、经筋紧密联系,经气互通,相互影响。

  1. 心脾五行相生

从五行关系论,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脾属五行母子相生关系。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若子病及母或子盗母气,脾胃失调,累及心脏。

  1. 脾胃受损,气血乏源,湿蒙胸阳,发为心悸

世殊时异,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偏嗜,饥饱无常,“饮食自倍,肠胃固伤”,气血化生乏源,血虚则心脉不充,心神失养,惊悸乃生。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劳累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阴血暗耗,思则气结,气机不畅,心悸遂作。

华明珍教授认为心脾两脏母子相连,经脉相系,气血相依,脾病则上母不宁。

在心悸临证诊疗方面着重从脾论治,常以归脾汤补脾之营,补中益气汤益脾之气,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化痰,寓通于补,固守中州,流通枢机,气血得复,血脉充盈,五脏得滋,心乃自安。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脾胃损伤,水湿运化不及,氤氲生湿,上蒙胸阳,胸阳不展,温煦推动无力,心悸乃作,正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失健运,水精失布,五经失濡,痰湿困脾,上凌于心,悸动不平。

国医大师邓铁涛从脾胃相关立论,认为心悸当责之气虚、阴虚、痰浊和血瘀,临床辨证论治时应该全面考虑,不可偏执于一脏,注重调脾护心,益气化痰。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常用温胆汤化裁加减,祛痰化瘀,培补中宫,使脾胃运化有度,气机斡旋,心神得养,悸动自平。

何教授认为上海地处东部沿海,气候潮湿,居民喜嗜肥甘,酒肉充肠,脾胃运化功能不及,湿浊内结,诸疾丛生。

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饮上冲,上凌无制为患,除痰通阳,寓补于通,病痰饮者,须以温药和之。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一则温化痰饮,二则温振阳气,何教授喜用血肉有情之品温化痰饮,取“少火生气”之意,避耗气伤精之弊。

二、从心肾辨治心悸

  1. 心肾经脉联系

心肾二脏通过经络相通,中医典籍中多有论述。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心手少阴之脉,复从心系”,心肾经脉同属少阴经,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而心开窍于舌,可见肾经连于心。

  1. 心肾

五行相克《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有云:“心之合脉也,其主肾也”,心火受制于肾水,此为五脏相克。

  1. 心肾精血同源互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有云:“肾者,精之处也。”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清代医家沈金鳌在其著作《杂病源流犀烛》中载:“心主血,血即精也。”

可知心主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肾精缺乏则无以化生血液,心神失养,则发为心悸。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郭文勤教授认为,心神统领肾精,而肾精是心气发挥温煦推动功能的基石,是心神守常的物质支持,故在治疗心悸时注意心肾同治,标本兼顾,方收奇效。

三、从心肝辨治心悸

  1. 心肝经络联系

心与肝在经络上密切联系。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灵枢·脉经》有言:“手少阴之脉,其支者,系目系”“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心肝经络循行均经目,可见两经相连。

  1. 心肝五行生克制化

肝在五行属木,心在五行属火,木火母子相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肝生筋,筋生心。”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依据五行生克制化原则可知,母病及子,子病亦可犯母。

  1. 肝失疏泄,扰心动神,发为心悸

《素问·五脏生成》记载:“肝藏血,心行之”,即肝贮藏血液,同时调节血量,心气推动全身血液运行。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循环不断的循行。

张琪教授认为,肝失疏泄是众多女性患者心悸的病因。

因此,治疗时注重心肝并治,气血同调。

临证多从肝气郁结、心肝血虚、肝阴亏虚、肝郁脾虚、肝火扰心等分证辨“肝”论治心悸。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曹锐教授认为气机郁滞为心悸发病的重要诱因,在诊疗中重视疏理肝气,治疗上重视养肝血以柔肝阴,常以和肝汤加味养血柔肝。

“五志过极皆可化火”,肝气抑郁,日久极易化热,肝火妄动,上扰心神,心悸亦发。

柏隆等基于肝升肺降理论,从镇肝魂、定肺魄、安心神、调肝血、纳肺气、充心脉,疏胆道、通大肠、泄小肠等角度探讨并阐释了肝肺升降守常,心脉充盈,濡养心神,病邪摒除,心悸自平的认识。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盖少阳、厥阴为枢,心阳内郁,心脉迟涩,恒与木失疏泄攸关;情绪激动可导致体内气机逆乱,神浮气乱,心主不能自持,心气难以守序随之生悸。

盖气滞则血瘀,心脉失畅,怔忡、惊悸作矣,治悸莫若顺气,何教授根据不同症状,采用理气、破气、降气的治法。

善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之甘麦大枣汤,药中病机,故可获良效,方可任治于物,清净栖灵。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赵明君教授在心悸临证诊疗中强调“双心同治”法,即“血脉之心”“神明之心”双管齐下,认为虽病位在心,然其制在肝,肝失疏泄是血脉之心乏源,神明之心扰动的病机之要。

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治则,遣方用药,疗效较好。

四、从心肺辨治心悸

  1. 心肺毗邻

宋代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云:“夫肺居膈上,与心脏相近”。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医学入门·五脏》曰:“心者一身之主,居肺下肝上是也”。

可见,心肺同居膈上,肺为华盖,位高近君,犹之宰辅。

  1. 心肺经络相系

《灵枢·经脉》言:“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可见,手少阴经起于胸中,后经心系上至肺部,从肺部浅出腋下,心肺经络相连。

  1. 心肺五行相关

《石室秘录》曰:“心火非金不能生,无金则心无清肃之气矣,火生金,而无寒冷之忧。”

可见,肺金清肃,心火不亢,心火和煦,肺金不寒。

  1. 心血肺气互为体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缪刺论》曰:“百脉皆主手少阴心,朝于手太阴肺”“经脉流通,必由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即心主血脉,血动据气,肺主一身之气,故百脉朝于肺。心血与肺气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为用。

  1. 外邪犯肺,痰饮内生,肺气亏损,涉心生悸

肺为娇脏,若外邪犯肺,肺卫失司,逆传心包,内舍于心,血液运行失调,心悸由生。《太平圣惠方·治心脏风邪诸方》记载:“心肺热,去头面诸风,心怔。”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如感冒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悸,热毒侵肺,肺失宣肃,内传至心,病在心肺。

当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的心律失常亦有较为深刻认识。

张伯礼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所引起心悸乃温热毒邪损伤肺卫,侵淫及心,耗气伤阴,治疗上强调攻补兼施,益气养阴。

另外,肺主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水液代谢异常,痰饮内生,阻遏气机,阳气郁闭,胸阳不展,心神不宁。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王丽杰等以通阳蠲饮降逆之半夏麻黄丸治疗阴盛阳郁导致的心悸,效果较好。

气血须臾不能相离。肺气亏损,不能助心行血,血行不畅,亦可引发心悸。

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心机之跳动,亦为大气所司也。

今因大气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机之跳动亦受其病,而脉遂迟也”。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大气乃肺所主,作用于心使心肌跳动,故损其心者,临证施治需调其营卫。

刘玉洁教授在深刻领悟古代各家论述精义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慢性心律失常多以心阳虚,大气下陷为主。

故从心肺论治心悸,尊古而不泥古,创新性地拟定温补心阳,升提大气治法,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治疗上以振奋心阳之桂枝甘草汤与补养胸中大气之升陷汤合方化裁,组成经验方律升心康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

刘华为教授辨治心悸着眼于脏腑气机、气化功能,并认为气机不畅,气化失常影响宗气的生成,心行血受阻,另外肺主治节的异常可导致气机不利,血行受碍,心悸乃发。

何教授认为体虚者再感受外邪,则内震心宫,此种情况不可不重视疏散外邪,然而只可以辛平之剂轻清宣散,宣畅气机,助卫气输布于脉外行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之功,不可用大汗之法,方选荆防败毒散、银翘散等。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心悸因病机错综繁杂,病势缠绵难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中医学认为,心悸的病本于心,心病治心,需辨明心之气血阴阳虚衰,抑或是痰瘀留阻伤其本,处方应以气血并补并且应治疗痼疾,化痰通瘀起沉疴。

然五脏实为整体,五脏六腑皆可致悸,治疗时不可偏废,不可见惊治心,偏于一脏。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若兼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耳鸣腰酸,舌红少津,脉细数,则以心悸心肾不交证论治,泻南补北法施治。

若兼见倦怠乏力,纳呆食少,失眠健忘,舌淡,脉细弱,则以心脾血虚论治。

若胸闷痞满,渴不欲饮,舌淡胖,脉滑,则考虑肺脾失司,水道不通,水湿不运;若兼恶寒发热,胸闷、气短、咳嗽等表证,则以心悸邪毒犯心证辨治。

基于“五脏一体观”论,探析心悸临床的诊治方法

若每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心悸者,此责肝之气郁,可疏肝解郁,心悸自平。

可见,从五脏论治心悸具有同病异治的优势,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