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汉朝三大会之二——石渠阁会议(上)

 cat1208 2021-10-13

西汉宣帝甘露三年 ( 西元前51年 ),有汉一代第2次重要的全国学术大会,在石渠阁拉开帷幕。

石渠阁,是西汉皇室藏书和建历史档案之地,位于长安城未央宫之殿北;其与另一藏书地天禄阁各列西东,均为汉初丞相萧何与未央宫同时修建。

据《  史记·萧相国世家 》 记载:“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 ——当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诸将领都去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先进入秦朝宫室,把丞相及御史所掌管的法律条文、历史典籍、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珍藏起来。——只此一点,即可见萧何不愧为刘邦钦定为兴汉功臣之首。

石渠阁会议由萧望之等五经诸儒共二十三人参加,过程记录为《 石渠阁论 》,可惜大部分已经散失,唯有只言片语流传于后世。

今天我们知道,会议的结果,是将汉武帝所设的五经博士增设至十四人,春秋三传中的 《 谷梁传 》因而得以大兴。

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一场纯粹的学术会议。

图片

其实不然。其背后折射了从先秦以来一直持续不断的诸子百家之争啊。

有汉以来,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在汉武帝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西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丞相卫绾上奏说: “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民间所举的贤良之士,其学说包括申不害 ( 黄老 + 法家创始人之一 )、商鞅 ( 法家 )、韩非 ( 法家 ) 、苏秦张仪 ( 纵横家 ),扰乱国家政治,应该全罢除——武帝对丞相的意见表示同意。

但此时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威权很盛,而窦太后好 ” 黄老 “ 道家之学术,厌恶治经学之儒生。所以汉武帝开始时,儒生博士没有一人被重用的。

这一局面持续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言,行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事实上,此时之儒术,已经并非春秋战国孔孟之原意。

一言以蔽之,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 ” 神化皇权 “ ,而黄老之术讲究 ” 道生法、天刑德以保民、乘时而变 “。

这两者都采取了开放态度,兼容并蓄了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等部分学说观点, 但从上面的主要观点大家可以看出:“ 神化皇权 ” 更容易加强政权,宜在明处,为阳; “ 道生法、天刑德以保民、乘时而变 ” 是灵活的执政手段,宜在暗处,为阴。

对于以上这一点,召开石渠阁会议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清楚,所以其在教训太子时说出了千古名言:“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 ——此实为后世数千年中国优秀帝王们的执政之根本。

为了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执行,就要给皇权树立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工作由董仲舒初始设计,由汉武帝启动执行,由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开始,至汉宣帝石渠阁会议而最终完成——可谓一脉相承。

这一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变 “ 道生之一——阴阳——五行 ” 为 “ 天地——天帝——天子 ( 五德更替 ) ” 。经此一变,皇帝作为 “ 天 ” 之子,代行地上之最高威权,上承天帝和天地意志,取得神权、法统的合一,或者说,完成了政教合一。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远胜过西方文明,早早就避免了类似于西方中世纪政教分离、神权凌驾于政权、互相恶斗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说主席在诗词中说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 呢?秦始皇的了不起,不仅在于其灭六国、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还在于其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 ( 古代城邦国家制度 );汉武帝的了不起,不仅在于其西逐外敌匈奴,扩张版图,还在于其从根本上奠定了基于 “ 皇帝为天子 ” 、神权法统合一的、中国大一统政治制度。

到了汉宣帝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上述思想体系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一些矛盾,这才引发了石渠阁会议。(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