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为何如此推崇儒家思想?集权专制政治下的最佳选择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汉朝是继秦之后的王朝,汉朝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汉朝建立之后,经过休养生息,经济逐渐恢复起来,开始正常发展,政治方面,专制和集权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方面,儒学思想的发展迎来的高潮,地位较高。

汉朝时期,初期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是为了缓解战争导致的困境,汉朝初期提倡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思想,同时,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作为辅助,休养生息取得一定的效果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只尊崇儒家思想,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和唯一的地位。

汉朝自汉武帝之后,开始之尊崇儒学这一家的思想,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高,儒家思想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性发展,儒家学派从产生之后,一直都在创新发展,历久弥新,在保持原有思想主张的基础之上,融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的优点,不断完善,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汉武帝时期独尊的思想流派。

汉朝自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处于绝对的独尊地位,废除其他思想,除了儒家,不许有思想流派的存在,此时的儒家思想是已经经过创新改进的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统治阶级,而且,独尊儒术之后,专制程度和集权的程度确实有所加深。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汉朝皇帝继位顺序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儒家思想,由孔子等人开创,孔子主张仁爱平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可爱之处,仁者爱人,此外,孔子还主张,尊卑有序,以礼治国,长辈和晚辈之间,君臣之间,父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礼仪规定,这是孔子理想的社会秩序。

到了战国时期,孔子的很多弟子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创新、丰富和发展,因为儒学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使之在汉朝获得独宠,从诸子百家中的众多学派中脱颖而出,孟子和孔子一样,都主张仁政,继承了孔子的大部分思想,具有发展性的一点是,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更加关注百姓的生活,荀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遵从自然,人为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汉武帝图片

到了秦朝,刚刚结束了各国混战的局面,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统一,从各个方面将强管理,在思想上,烧毁了关于儒家学派几乎所有的典籍,从文化上和思想上,加强对民众的控制,避免因思想主张不同而造成内乱,但是这一决策使儒学的发展陷入低谷,儒家学说的大量书籍被焚毁,思想上也受到了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儒学学派受到道法家思想的影响,与之前相比,有所创新。汉朝建立初期,由于战乱的原因,需要放松统治,休养生息,来促进经济方面的恢复和发展,有了一定的效果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被奉为正统,自汉武帝之后,儒家学派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明史·本纪第九》中记载:"丙寅,宥武臣殊死以下罪,复其官。己巳,亲征高煦,命郑王瞻、襄王瞻墡居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将前锋,大赉五军将士。辛未,发京师。"

汉朝独尊儒术的目的和表现

汉朝初期,由于刚刚建立王朝,休养生息以缓解战乱带给国家的不利影响,此时尊崇黄老道思想,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把众多的奴隶释放成为农民,劝返以战乱而逃亡的百姓回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回复,但是思想上,还是存留着汉朝初期修养生息的影子,儒家文化也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被尊封为唯一,所以独尊儒术以巩固统治。

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杜绝除了儒家思想之外所有思想的存在,这是思想上的专制。因为汉朝初期的时候,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都较为宽松,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为了避免因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引发的纷争和内乱,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加强思想上的统治。

儒家典籍图片

《明史·本纪第十六》中记载:"己未,以平寘鐇、刘瑾功,封太监张永兄富、弟容皆为伯。封义子指挥同知硃德、太监谷大用兄大宽、马永成兄山、魏彬弟英皆为伯。冬十月己亥,戮张彩尸于市。"

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人们的思想上收到了严格的控制,政治方面,独尊入手之后也有一定的体现,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依靠选举和推荐做官,选举和推荐的标准是孝廉,注重孝亲敬长,人格要清正无私,根据品德来选拔官员,这是儒家思想中注重长幼尊卑和品德的表现。

汉武帝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也进行了改革,威胁皇帝统治的势力和权力都被弱化,汉武帝对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君主专制的程度得到强化,把中央的官员被分散,被分成了内朝官和外朝官,并且,丞相的地位也被降低,避丞相的地位和权力过高而威胁皇帝的统治,就把许多重要的任务转归尚书台,各个机构官员相互牵制和监督,这是儒家思想中礼仪等级制度强化的表现。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图片

《通考·职官考》中记载:"至后汉,则(尚书)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

汉朝独尊儒术的影响

独尊儒术的政策实施之后,汉朝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文化已经随时代的变迁和需要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在发展过程中,吸取并融入了少量的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内容,儒家学派中主张以礼治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汉武帝时期,集权的程度大有加深。

《明史·志第五十二》中记载:"以硃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设司马、参军、经历、都事等官。又增设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照磨各一人,并设断事官。"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汉武帝时期的皇帝独尊的程度大大加深,许多官员的权力被削弱,有的几乎达到了名存实亡的程度,丞相的权力也有所减弱,并且受尚书台的牵制。董仲舒的著作适当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在董仲舒的著作中,皇权被神化,原本就已经至高无上的皇权又被进行深化,大大加深了皇帝专制的程度,加强了专制主义的特点。

汉武帝下令只许存在儒家这一家学派之后,思想文化方面得到了严密的控制,此时期的儒家文化融入了法家和道家的众多思想,这样一来,加深了尊卑有序的等级感,汉朝的百姓大都崇拜皇帝,民心一直,顺从并依靠政府,便利了皇帝的统治,使社会得到安定。

文化研学图景

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派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文化教育,儒学的教育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儒家文化,整个社会的思想价值观都较为一致和统一,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得到加强,孝亲敬长的风气浓厚,秩序井然,社会安定和谐,儒家的思想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评价

汉朝建立后,在初期尊奉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政府管理宽松,休养生息,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宽松的环境不利于皇帝的政治统治,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强化统一,下令杜绝除了儒家之外任何思想流派的存在,在思想上,加强对王朝的控制。

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人员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也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一大不同点,儒家思想有尊卑有序的秩序观念,提倡以礼治国的统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很大便利,使人们都顺服统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和谐。

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绝对地位之后,,儒家的思想地位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学习儒家思想,整个社会的思想得到同意,而且,受儒家长幼、君臣尊卑有序,以礼治国的思想的影响,政治上等级分明的特点有所加强,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性。

汉武帝为了削弱敌方的权力和丞相的权力,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保证皇权独尊,不受威胁。儒家文化以礼治国,尊卑有序的思想主张有利于王权的统治,而且儒家文化与时俱进,随时而变,更加有利于帝王的统治,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皇帝的统治,所以,集权专制的政治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

参考文献:《明史》、《通考》、《明实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