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96

 新用户99775517 2021-10-14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就是依法应该多汗的,但是这位病家却没有汗,想出汗却出不去,从而郁闭在肌肤中,所以身体像有虫子爬的感觉,也就是感觉痒痒的,原因是长时间不足导致的。

“阳加于阴谓之汗”,因为确定是阳明病了,病家目前有热,但是出不来汗,那就是阴亏,也就是津液不足,没有汗源,所以出不来汗,这样也就确定了原文的“此以久虚故也”中的“虚”就是津液虚。

由这一条我们可以引申出阳明病的另一个情况——热而虚者,同样是阳明病。

典型的阳明病是“胃家实”,也就是白虎汤证系列、栀子汤证系列、承气汤证系列等这种体内实证导致的疾病,确定是阳明病。另外一种体内有火热,但是阴液虚的也可以是阳明病,像是麦门冬汤证、竹叶石膏汤证等。

胡老说“寒热有常,虚实无常”,也就是病家有热就是阳证,有寒就是阴证,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实象就是阳证、虚象就是阴证,这是不固定的。

实热证为阳,实寒证为阴,虚热证为阳,虚寒证为阴,虚实会随着寒热而阴阳变幻不定。

具体到阳明病而言,病家蒸蒸汗出、恶热、不恶寒、脉洪大有力、语声高亢,或者兼有腹胀、腹痛、便难,这是“胃家实”,可以确定是阳明病;病家感觉微热、口干渴、咽喉干燥、脉细数、欲饮水,这是热而虚,也是阳明病。

“热而虚者”是“胃家实”病情情况的加重——病家本来是津液充足的,因为火热旺或者胃肠道瘀滞,从而引起了大汗出、小便利,这样就丢失了大量的津液,时间久了就会阴虚,但火热还存在,就形成了“热而虚”的情况,此时还是属于阳明病的范畴,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火热也会慢慢消失,病家就成了阴虚同时阳虚的情况,也就是虚而寒的,这就成了阴证,是三阴病的范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