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二)

 思明居士 2021-10-15

里村东岳庙史记

作者:刘玉栓

俗语广传,南京到北京柏乡里村大庙有名声,此语足见柏乡里村大庙历史悠久和建筑规模的宏大。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坐落在柏乡东南5公里处里村村中。据乾隆 《柏乡县志》记载,始建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一1118),系道教供奉东岳大帝为主的多神庙宇。

泰山是历代皇帝祭拜天地和封禅圣地,被信众看做是通天的途径,天地封他的儿子做了泰山神,泰山神这个职位是权势极大的大神。传说:泰山神是掌管人世间臣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厚薄之事、地狱各案薄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是权势极大的大神,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百姓的崇拜。唐玄宗封其为天齐王,意为功与天齐。宋真宗时封其为仁圣天齐王,后又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成为东岳大帝,所以他的祀庙称东岳庙、天齐庙。泰山为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之首,可见泰山名气之大。泰山之神最终成为东岳大帝。民间俗称 “ 泰山娘娘 ” 也称 “天后娘娘 ” 、“ 天妃 ” 、“ 妈祖 ”。是三月二十三诞辰,后确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东岳庙会。

明清时期,东岳庙在全国各地都有建筑,但是柏乡里村东岳庙建筑规模宏大,殿宇之多,神袛灵验,香火之盛,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清静幽雅,历经各代重修,已传承近千年,是方圆数百里有名的道教庙宇。

东岳庙院在明代成化、正德朝数次重修(院内存有明清碑刻记载)。明代第一次修建时,是按照龟形图案设计修建的(乌龟代表长寿的象征)。这座庙院的建筑在全国也算是样式独特,实属罕见。庙院前面的牌坊代表着是龟头,前后四条龟爪所对方向是进出庙院的四条道路,庙院后面有一条斜路代表是龟尾巴,俗称庙院有五条路口,整座庙院建筑群,从空中俯瞰似一个大乌龟。

东岳庙坐北朝南,占地25庙,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时,就选址在地势较高位置,不易洪涝。整座庙院建筑布局严谨,殿堂整齐对称,坐落有序,庄严寂静,以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规模宏大,而闻名遐迩。

庙院前面建有一座雄伟高大,非常气派的石牌坊,大牌坊不仅显示东岳庙壮观威风,也给东岳行宫增添了一道亮丽色彩。牌坊有四根立柱,每根立柱有两座靠背石狮,保护立柱坚固。石狮与牌坊立柱用铁条攀住,以防立柱倒伏,四根立柱有四对石狮。石狮后蹲呈雄踞之势,目视前方,威武凶猛,以显示御封庙院威严。牌坊横梁上精心凸雕有双龙戏珠图案,横梁上面用木料雕刻有斗拱和立柱,斗拱和立柱都是由榫卯结构联结成整体的,当地人叫“摔不开花”支架。还雕刻有两条龙,雕刻出的龙应该为碰着头,可是雕刻匠雕错了,雕成了顺龙,其中一条龙咬着另一条龙的腿,传说,在古时每逢下雨天,两条龙就开始打架,神奇的是早晨起来的人们,常看到前面一条龙的腿下面有血迹,据说是后面的一条龙给咬的流的血。牌坊檐下用老榆木雕刻有各种巧夺天工的造型。

东岳庙群自南至北由三门殿、戏楼、轿场、园林、影壁、火池、碑林、拜亭、天地殿、清风殿、三家奶奶殿、三官殿、鼓楼、钟楼、配殿两座、玉皇阁、龙王庙等十八大建筑组成。

走进庙院,迎面是一座四步石砌台阶三门殿,三门殿是庙院的大门,建筑样式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两旁小门内也很宽大,门内各站有一尊逮马将军塑像。三门殿东边是戏楼,戏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两间,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台基高约3一4尺,唱戏时台前中间经常放一张桌子和凳子,供有身份的人看戏用。紧挨着戏楼后台有两间戏房,用以放置戏箱道具,供演员扮装和候台。传说:泰山娘娘是三月二十三诞辰,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东岳庙祭祀祈福香火的庙会,东岳庙会期间,香客云集,大戏连台,看戏的人场场爆满。戏楼北边是停轿场,凡是来看戏或进庙烧香的达官贵人,把轿子停在轿场,有人看守。

三门殿西边有三棵大柏树,其中一棵传说是唐朝初期娘娘栽种的,有24搂粗,也就是说有24个人才能合抱住。古柏树上一年四季挂有红绸带,这都是善男信女焚香许愿挂的。据说树上挂的红绸带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就有了驱邪避鬼灵气,如果谁家有夜哭郎,取红绸带系在婴儿身上,可停止哭闹,安详入睡。如有谁家闹鬼或被鬼怪缠身,用此红绸带挂在卧室门头上,妖魔鬼怪就会远离,所以当地几代人把这棵古柏作为神树供奉。

过了三门殿是一道影壁墙,影壁墙上面是用砖雕刻的帽檐,壁墙上是用青石雕刻的精美的九龙浮雕图案,九龙形体蜿蜒,两眼爆出,四爪苍劲,生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浮雕展示了古代匠人的精美工艺和柏乡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象征着东岳行宫建筑的权威和富丽堂皇。

影壁墙的北面左右是两个大火池,供信众们烧香点纸用。

火池东边是一片碑林,有始建和历代重修庙时功德碑,碑文上刻有捐款捐地善人名单,还有龟趺碑等等十几来通,龟趺碑上有对东岳庙历史变迁的详细记载。

火池正北是拜亭,拜亭前面用四根大石柱建成,宽敞明亮,拜亭是供善男信女进庙拜神祈求的场地。

东排前大殿,又称天地殿,三楹大殿正中供奉着天父地母坐像,天地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高的神,神像东侧是千里眼和顺耳风,西侧是哼哈二将,民间广为流传哼哈二将,职责是把守庙门或护法。按照现在说法叫随从警卫。信众们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向神灵焚香朝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香火旺盛了几个朝代。

东排配殿是清风殿:又称王烈妇殿,殿里供奉着王姓烈妇的塑像,殿内墙壁上绘有王姓烈妇跳崖自尽的彩绘壁画。

西排前大殿:是三家奶奶殿又称王姑殿,殿里供奉着面容端庄的三尊神像,中间为碧霞元君,左侧为佩霞元君,右侧为紫霞元君。也称三仙姑,也叫三霄娘娘,即云霄、碧霄、琼霄,因为她们特别喜爱孩子,泰山神封她们为保护儿童的女神,所以大家统称为送子娘娘,三尊神像后面各有两名侍女给扇扇子。三霄娘娘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婚后不孕不育者,尤其是老年妇女,虔诚地向娘娘祈祷,以望娘娘送子,传说很灵验,有求必应,方圆百里婚后不孕不育者来祈祷的络绎不绝。这显然是迷信之说,但反映了古时人们对于人丁兴旺和幸福美满生活之祈愿。这些塑像衣饰逼真,形象写实。

西排配殿:即崔府君殿,又叫显应王庙,有八楹,殿中供奉着崔府君坐像(崔府君名崔珏、字元靖,山西昔阳人,唐贞观年间进士,长子县令,死后成神“主幽冥”)。殿内南侧供奉有黑脸神像李能,传说:李能不但能解困济贫,还能为百姓治疗疾病,解除痛苦,他的治疗方法和现代的按摩师相同,有“东岳庙有李能,按那那不疼”的说法。

三官殿:也称三元殿,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因与人之祸福荣辱密切相关,三官为一方保护神,所以三官殿为人们所崇奉。平时附近的善男信女常成群结队来三官殿烧香拜神,忏悔罪过,祈福免灾。

东岳行宫(玉皇阁):是东岳庙内最高最大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雕梁画柱,尖顶蓝瓦,瓦脊上有砖雕狮、猴、鸽、鸟等飞禽走兽,造型逼真,四角有风铃,建筑技术堪称一流,宏伟壮观。殿前有十二层台阶,台阶前有石供桌一座,供桌底座青石上凸雕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玉皇阁是道教圣地,大殿的建筑有八楹,分为两层:上层大殿位置正中央供奉着石雕东岳大帝;底层大殿中央位置是泥彩塑身穿黄袍 “玉皇大帝和玉皇娘娘坐像”约一丈高,坐北面南,两边站班为雷、电、风神塑像,还有青龙、白虎两尊护神。偏殿里还有十八个罗汉等塑像。東岳大帝、玉皇大帝是民间信奉诸神中的主神,是道教诸神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传说,大帝不但管天,还统辖人间。旧时,玉皇阁主要是百姓求雨、消灾祈祷的去处,香火很旺。当地有人把此殿称为“玉皇皋”。据讲述人李晓四说:“玉皇皋大殿中的香炉两人搂不住,香炉如此之大,能感动玉皇大帝。”

东排配殿:玉皇阁前的东配殿,供奉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土地爷,他是位穿袍带巾,须发皆白,和蔼可亲的老翁。传说土地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掌管当地事情的神袛,他神位较小,但职权较大,因此人们把他作为乡村保护神。土地庙两边对联是:土地当中坐,保佑一方人。

西配殿:玉皇阁前的西配殿,是阎王殿,传说阎王爷掌管着阴曹地府和人间生死转世的大事。常言道:“阎王爷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最有实权、影响最大的,要算阎王爷了。人作善事,死后能转世,人作恶事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殿内还有各种姿态小鬼判官(判官是阎王助手,掌管刑判)、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鬼王、牛头马面(是所谓阴曹地府中的鬼卒,他俩因不孝父母,死后变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黑白无常(迷信说法,人死的时候,阎王派无常小鬼去勾缚人魂,又叫勾魂鬼)、还有小鬼推磨、上刀山下火海、大锯解人、油锅炸人、转猪狗、牛马等等非常畏惧的塑像,特别是把黑白无常描绘的形态夸张十分可怕,黑无常黑衣黑高帽手执铁索,白无常穿白袍戴白帽手执逮捕证,披头散发,口吐长舌的模样。善男信女进了阎王殿都不敢抬头看那些形态各异,非常可怕那凶神恶煞般塑像,只管低头烧香跪拜,在古代这些神鬼像不但震慑了坏人作恶的欲念,而且还促进了人们行善做好事的良好作用,以此警告人们作恶事,死后没有好下场。

钟楼:玉皇阁大殿西侧是一座四楹钟楼,内悬大钟一口,高约五尺,口经四尺,重达两吨,三十里之遥能闻橦钟声。

鼓楼:玉皇阁大殿东侧是一座鼓楼,楼内放着一个大鼓,鼓声响起来,震耳欲聋。

龙王庙:玉皇阁大殿后面西北角处,建筑有一座龙王庙,庙前石供桌底座上雕刻着二龙戏珠凸图案,庙里塑有龙王坐像。传说,龙王庙建成的当年六月初伏一个傍晚,太阳快落山时,突然从东北方向飘游过来一片黑云,说话间云到头顶,紧接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雷声震的地动屋摇,大雨倾盆中,躲在屋檐下避雨的许多百姓,看见龙王庙后面的上空,有一条白龙在雷电中上下左右跳动多时,观看者吓得惊慌失措,魂飞魄散。稍后白龙消失,雨过天晴。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发现龙王庙后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坑。人们猜测白龙住在大坑中,大坑中心的水有多深,无人敢下去探过。传说龙王掌管着大海生灵,在天上能司风唤雨,所以人们每逢久旱无雨或久雨不停时,都虔诚地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据说非常灵验。传说龙王庙后面大坑里住着那条小白龙,每天半夜三更跃过牌坊到东岳庙前另一个水池嬉水玩耍。古有跃龙门的神奇故事。

据当地人传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有一年自正月初立春至七月处暑末节气,整整七个月期间滴水未降,百姓多次祈雨无果。柏乡县令听说东岳行宫龙王庙龙王很灵验,便特意到龙王庙祈雨,当来到东岳行宫门前时,遇到一位老道士手拿蒲扇盘腿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县令下轿和随从官员到龙王庙摆上供品虔诚地祈雨多时,当县令出门时,道士迎到县令面前,拱手施礼说:“朝廷命官前来祈雨,救一方百姓,龙王必受感动。近日将有大雨,你开仓放粮种,让百姓种植荞麦吧。” 待县令再扭头看时,老道师傅已乘云端向东方飘去,县令甚感惊奇。他回到县衙,下令向全县百姓发放荞麦种子。七月中旬天降大雨,百姓趁墒情都种上了荞麦。这年晚荞麦获得了大丰收,大家都过上了有吃有穿的生活。

另一个传说, 龙王庙后面有一个二亩地面积大的排水坑,人称龙王坑,是建庙时挖的坑,不但庙院里水包括村庄四北五向的水都往里面流。神奇地是,无论有多大雨水,水坑没有流满过。并且流到坑里面的水第二天清澈透底,没有淤泥。燕王扫北时龙王庙被拆,水坑一夜之间平了。

据史料记载,在明初东岳庙有七十二间殿房。每年三月初一至三月底庙会期间,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数十万信众到达东岳庙,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近省不多见。相传,明洪武二年(1370年)赵州知州(从五品州)笃信道教,曾拜东岳庙的庙主为师。燕王扫北时,大部分殿房倒塌,在清代得到了重修,民国初年和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又遭到了破坏。

文章图片1

明成化年间重修东岳庙碑

2012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信众支持下,当地自发组成恢复委员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文化生活,打造大美邢襄、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珍贵文物。又募资复建原庙,扩建了殿堂。规模已具,四众云集,香火日盛,让千年古庙再现盛景。东岳庙不仅是道教界的一个重要道场。它也将成为了柏乡一带独具特色观光、旅游、朝拜的又一圣地。

(2017年10月里村李晓四86岁讲述 刘玉拴整理。载《柏乡轶事》第三章)

作者简介:

刘玉栓,男,1955年11月生,龙华乡白楼村人,《河北农民报》和《河北科技报》通讯员。在地、省级报刊发表通讯报道三百余篇。2005年10月在《河北农民报》发表本县《一村一品》的报道引起中央电视台关注,派记者到柏乡采访,10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4年开始创作故事等文艺作品,多见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