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们好好给孩子看看:我们那代人上学时吃的苦(附图)

 天地一沙鸥1975 2021-10-15

有时候想,现在的家长真是操心的太多,担心孩子这个,又担心孩子那个,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可现在的孩子们自己又觉得他们很痛苦,所以,我想:干脆好好说说我们那代人读书的苦,让现在孩子们看看。

          上学路上

 现在的孩子上学基本走路不会超过500米,走出家门,基本私家车或者校车接送,到了学校,下车直接奔教室去。风吹日晒,基本没有。

再看看我们那年代,交通基本靠走,近的两三里,远的十几里。农村的孩子,哪有什么父母接送这一说?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自己走路上学去,那时哪有现在这么好的路,全是乡间小道。远的学生,早上六、七点就要出发,走上一个多小时路才能到学校,放学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回到家天都黑了。

这要是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尤其是瓢泼大雨,我们得打着雨伞,在泥泞小道上艰难前行,一不小心,就会摔到水田里,全身湿透。即便湿透了,也不能回家换衣服,怕迟到。下雪天就更艰难了。

(路差不多,但肯定没现在穿的好)

在下雨天,我们上学的标配是雨靴,那时雨靴可没有现在这么配套,没有鞋垫的话,里面普遍塞点稻草保暖,一到冬天,冻得直跺脚,还往往生冻疮,又痒又痛。手脚生了冻疮怎么治?用一个白萝卜烤热,切开就往手上盖,痒的热的你受不了为止,过两天,冻疮自然好了。

夏天,家里条件好的买双凉鞋,破了也是补了又补,条件差的,直接打赤脚,沙子路上走的直硌脚。

学校生活

  现在的孩子,在家想吃什么都有,在学校配的营养餐,家长只担心孩子挑食。我们那年代,挑食?你有的挑么?

那个时候,出了家里来亲戚,或者请人帮忙干活,家里才会买点肉,平常想吃肉,门都没有,连鸡蛋都要赶集拿去换钱。

(学生宿舍)

有些家离学校远的,只能寄宿,寄宿吃什么呢?每个周日下午回学校的时候,自己背一袋米去学校,交给学校换成饭票,学校帮你蒸好。到了开饭时间,值日的学生去食堂把一个抽屉一样的大饭盆端回宿舍,把饭划成八块,一人分一块。注意饭没得多,一人就一块,划的不均匀还会引起争吵,因为大家都吃不饱。

(一罐吃几天,没有其他菜)

这是饭,那么菜呢?那时候基本上没人吃得起食堂的菜,都是上学的时候每人带两个坛坛罐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干菜,霉豆腐等等。因为这样的菜不容易坏,这些菜可是要吃一个星期啊。顿顿吃,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只要在学校都是这样的。所以,同学里极少有胖子,基本都是营养不良。

   

至于零食,呵呵那时候哪有什么巧克力,苏打饼?只有红薯干,全校统一的干粮,自己家晒的。

 还有衣服,那时候学校没校服,因为大家都买不起,学校也不敢强制买。学校搞什么活动要统一服装,只能通知:明天穿蓝裤子,白衬衣。于是第二天,穿着各种海蓝色,天蓝色,草绿偏蓝色的,长短不一的裤子,和灰白、雪白、白里带花的上衣的学生就整齐排着队出现在操场上,看起来还是不整齐。

至于学校的娱乐活动呢,我上小学的时候,好像全校只有一个篮球,体育老师管着,平时能摸一下都很兴奋。体育活动呢,就是男生滚铁环,女生跳皮筋。

当然,我们也有“研学”,现在小孩子一提到研学开心的不行,又可到外面放风了,我们那时候不叫研学,叫勤工俭学,那可是扎扎实实干活。同样是采茶,现在什么研学之旅装模做样采一点,我们那时候呢?一人发一个大竹筐,每人不采够十斤八斤不收工。当然农场要付给学校工钱,现在呢?是农场收学校的钱!

以后放学以及放假

    现在的孩子们,放学放假以后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看电影,科技馆,图书馆,平板电脑,玩手机不亦乐乎。男生什么机器人,玩具车一大堆,女生的漂亮娃娃家里都放不下。

我们那时候有什么?想自己溜达下都不行,得帮家里干活。

一般来说,农村6岁的孩子就开始是半个劳动力,平时干的最多的就是打猪草。各家各户养的猪,基本上是孩子拔的草养大的。一放学,我们就得提一个大篮子出门,大人交待了任务的,草要装到多满才能回来,否则屁股开花。用什么打的屁股开花呢?就是这种羊角刺,家家必备,打小孩屁股专用。     

          

           (打屁股用羊角刺)

种豆子、种花生也少不了孩子们,大人开好沟,打好一个个坑以后,我们得弯着腰,一个坑里放两粒种子,把一块地全部放完为止。         

最辛苦的就是农村所谓的“双抢”,这个“双抢”可不是什么抢劫,抢夺,而是抢收、抢种。那时候农村还有个特别假期----农忙假。小孩干什么呢?收稻子的时候给大人递稻穗,大人踩着打谷机脱粒,小孩呢,要来回拼命奔跑,把一捆捆稻穗递给大人。这是最辛苦的活,劳动强度特别大,要体力,还要速度,泥田里跌打滚爬,象一个泥人一样。

  

打完稻谷,要插秧,运秧苗。还要把稻草运回家,用扁担穿着跟自己一样高的一捆捆稻草,踩着窄长的田间小路,咬着牙往前行。至于放牛那些,那是很轻松的活了。

  

    对学习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好像学习都被家长安排了,我们那代人,只有一个理念,读死书,死读书。

那个时候,家长都没什么文化,能教育孩子读书的只有一句话读书读得好,吃国家粮,穿皮鞋,读不好回家当农民,象我们一样。那时候,家里出个大学生,家里兄弟都跟着沾光,找对象随便挑,因为家里以后又城里人可依靠啊,父母有城里人养啊,不要分家产啊,一大堆好处。

所以,农村的孩子上学时不用督促的,家长对老师只有一句话:我家的伢仔或者妹崽不听话,先生你要往死里打,打死我都不怪你!哪有现在这样,家长动不动指责老师,反天了!

我们那时候真是勤奋啊,尤其是高中,学校教室晚上10点准时拉闸,而教室却在后半夜开始亮起了一片烛光,那是学生自己买蜡烛看书啊!真是拼啊,大家看一下数据吧,1999年,全国大学招70万人,2019年招700万人,那是能考上大学的是现在十分之一啊,不拼命能行吗?而且还是在我前面讲的那种生活条件、营养不良情况下拼的命啊。

但有时想,这样的苦都能吃过来,我们以后还有什么苦吃不了呢?

所以,家长们给这篇文章给孩子们看看,看看我们当年是怎么上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