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起来,我在六中的时候,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始了写东西。 那时候我带两个班英语课,班主任。那时候工作单纯,杂事儿干扰少。基本上备完课,改完作业,就没多少事儿了。我不太喜欢跟他们在楼下扎堆聊天,就在备课室里写东西。开始一直都是拿笔在本子上写,方式古老而乐趣无穷。 我开始接触电脑写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写一些教育教学心得,发在自己的QQ空间里。后来,慢慢发现老师里面搞写作的人不少,而且人家已经写出了很大名堂。 固原五中有个语文老师——高丽君,她带高三语文。在教学工作之余,坚持散文写作多年,获得了鲁迅文学院大奖,在全国都还有名气。虽然没有直接联系过,但是她对我的鼓励比较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闲暇时间搞搞写作,是一个很适合的事情。既可以促进工作,又可以丰富生活,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我第一个写出来的是一首叙事韵律诗,是学校组织大家去陕北体验学习的感受和心得。大巴车呼呼呼地奔跑在高原大沟之间,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尤其是到了延安,站在革命遗址上,站在宝塔山跟前,心里就像烧开的水,沸腾翻滚。 在返程的车上,大家都被摇瞌睡了,我拿着笔和纸,把此行的感受记了下来。 刚好学校要对本次活动组织些材料,我的这首韵律诗被做成了一块展板,展示在教学楼前面。 诗歌《向往北方》是我发表在《文学陕军》上的第二首诗歌(第一首是《船夫之歌》)。这是我在六中工作时候写得比较满意的一首诗歌: 湛蓝 湛蓝
心地宽广 心儿留恋
记得那天早上我上班去的早,还有20多分钟开始早读。当时的学校教工微机室在学校大门口东边,两个房间,各有10台左右电脑。平时情况下我不太能抢上手。早上没人,我可以坐下来鼓捣一会儿电脑。那天早上我特别特别想写东西,就是很想一首诗歌,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当时微机室里就我一个人,清静的很。由于构思已经成熟,写起来相当顺利,几乎是“从心里移到电脑上”一样。所以,我很快就写好了,又读了几遍,顺了一下韵律,然后就成稿了。写完后,刚好打铃,开始了早读的时间。 我想说的是,写作真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我那会儿的感觉真的是这样的:就像高压锅一样,不把那种感受写出来,跟高压锅放一下气实在不行,可能会憋坏的。 这样的状态,大概就是人家所说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而为吧。所以,我现在写东西的时候,特别注意寻找高压锅一样的感觉。 在六中的时候,大家的工作氛围很好,我们英语和语文备课室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各忙各的,没课的时候就互相探讨。 我写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古体诗,我觉得意思不错,就是韵脚可能有点问题——《关中汉子》:“披星戴月荷锄归,脚踏实地生虎威。一路秦腔震天响,惊得夜雀四下飞。” 这是写老家夏秋天人们锄玉米归来情景的。隐隐约约记得好像它给我获得了一套四大名著,还是唐宋诗鉴赏词典。 我在六中的这五年时间里,写作算是起了步,比较注意观察搜集材料了。但真正把现在当作一件坚持下来的事情做的,还是到了西安惠安中学的时候。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