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当代中医普遍疗效很差!

 跟我学中医 2021-10-1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好不好,疗效见真彰。可现在的问题是,中医人数不算是太少,有几十万之多,可真正临床水平不错的却是极少,按照中科院信息所贾谦团队的调查,最多不超过3万人。要知道,中国目前有14亿人,几乎平均5万人一个中医,这就象是大海里捞针。尽管有一些人非常相信中医,但是,如果碰不上好中医,那也只能哀叹运气不好了。

那么中医为什么这么难学,而且普遍学不好呢?就我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中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只有真正学好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好中医。可我们现在的国人,从小就是受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学教育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流于形式,它的地位恐怕还没有英语高。这是两种思维模式,站在西方科学的基础之上来看中医,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中医不科学,应该抛弃。如果有了这种心态,永远学不好中医。

其次,中医教育抛弃了传统的师承和自学,而采用了大学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这很容易形成西医的思维,即病药机械对应,而把中医辩证论治的灵魂弄丢了。中医治疗是个性化的,几乎一人一方,如果不能活学中医,而把西医观念加杂其中,肯定是学不好的。

其三,整个教育的评价体系迎合了西方科学的标准,要成绩,要实验,要论文,而唯独缺了要临床。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了这些和临床无关的东西,当然临床就顾不上了,而没有了临床,学的中医理论再多,也是哑巴中医,根本上不了台面的。

其四,中医是从临床中学出来的,而现在医学的标准掌握在西医手里,它要求在没有拿证之前是不能临床的。中医是在理论和临床的相互印证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了临床,大学五年几乎等于白玩。

其五,中医学无止境,古代中医还强调半天行医,半天读书,一辈子学习。而现在的中医,虽然明着大学五年,可其中一半时间学的是西医,还有一些时间学的是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学习时间不足,当然就很难学好中医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药大学就是浪费中医学子生命的地方,因为按照现有的方法培养中医,几乎培养出来的都是废才。看看那些评出来的国医大师就知道了,他们几乎都有师承的背景,有的家传,有的跟师,而纯粹通过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大学教育可以寿终正寝了。如果这些人代表着中医的形象,恐怕只会给中医抹黑。

很多人总是认为真正的中医在中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其实,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了,如果你找他们看病,恐怕疗效没有几个好的。因为大学根本培养不出好中医,他们到了医院,也只是忙活自己的生存,比如业绩的考核,论文的考核,每天都筋疲力尽,哪有时间去钻研中医?

真正的好中医在哪?很多人并不知道,总以为医院的中医就是中医的代表,其实,真正的好中医都在民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民间的人士学习中医,往往不是出于兴趣,就是出于亲人健康的压力,这类人学习中医有着无穷的动力,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根本不用顾及什么业绩和论文。他们学一天,就等于大学生学十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面学习,一面临床检验自己所学,保证自己学的大方向正确。他们有的跟师,有的自学,无穷的中医经典和大医医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要学习方法正确,很快就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医,绝对比那些大学生中医要强得多。

现在的问题是,国民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判断中医水平的高低?我提几个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一下子给你开上十付以上药的,基本上都是不付责任的中医。原因很简单,既使一个大医,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治疗方法正确,往往需要吃一到三付药看看效果,之后再决定继续吃还是改方。我的病人中有不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医院的所谓“大医”一开一个月的药,吃了两三付,副作用明显,剩下的药不敢吃了,就只有扔了。

第二,对病人的病大包大揽的不可信。中医治病都是一种尝试,没有人能够保证疗效。而保证疗效的唯一目的就是把病人先圈住,能够挣你的钱。

第三,中医是全科,全科的医生往往水平更高,那些专科的医生往往西医思维严重,对中医领悟不够,水平普遍不高。真正懂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不管治什么病,都是同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

第四,找好中医也要碰运气,毕竟好中医太少。如何才辨别呢?答案就是拿三五付药试试,疗效好就继续,疗效不好就换人换方,千万别被名头所惑,吃上几个月的药,疗效不好还继续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