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保长做什么的?有工资吗?

 旷达致远 2021-10-17

理科男答历史。

保长其实就是保甲制度里的一个官职,只能算小官,保甲制度是一个户籍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

换个说法:一个城市很大,所以就得分区,比如有鼓楼区、云龙区等等,然而这个区域还是大,于是又划分了街道,街道又到小区,小区又到楼。反过来说,楼到小区,小区到街道,街道到区,区到市,市到省,省到国。

保甲制度的意思和这个差不多,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是10户为1甲,10甲为保。这里的“户”也就是一个家庭,10个家庭为一个甲,100个家庭为保。

谁来管理这100个家庭呢?就设有一个保长来管理这些家庭,上面只要有事,就会找到这个保长,让保长来解决。保长又得找下一层,也就是甲长。这样管理起来就很方便。

保甲制度在很久以前就有了。

就比如秦国时期商鞅发布的连坐法,靠的就是和保甲制度一个意思的户籍编制。那时候的户籍编制是5个家庭为一个伍,有伍长,2个伍又为什,有什长。

连坐法呢,也就是只要这5个家庭,有一个家庭里有人犯法了,但是其余家庭没有举报,被发现了,这其余家庭就得受到和犯法家庭一样的惩罚。

在民国时期也有类似的连坐法,叫联保连坐法,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剿匪“,因为”剿匪“才研究的这个保甲制度。1个家庭有”匪“,其余家庭就要举报,不举报就等同于通”匪“,一样的罪责。

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冯玉祥,就当过保长。

冯玉祥抗战时期住在重庆的歌乐山,因为那一片住的基本都是当官的,普通人根本不敢当保长,管理这些当官的人。于是冯玉祥就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当了保长。

他当保长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故事。

当时有一个部队准备驻扎在这里,就找到保长商量这件事,也就是冯玉祥。这个部队是一个连长管理的,这个连长脾气也不怎么好,哪里不顺心就喜欢发脾气。

他让保长帮忙找地方住,置办家具桌椅等用品,但是有些地方连长不满意,于是连长就冲着冯玉祥发脾气,说冯玉祥办事不周到。

冯玉祥不仅没生气,反而鞠躬给连长道歉,让连长将就一下。

连长以为冯玉祥是在摆保长架子,更生气了。冯玉祥说:我以前也当过兵,但是从不像你这样。

连长问:你都当过什么兵。

冯玉祥说:排长、连长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连长稍微客气了一点,又问,还当过什么?

冯玉祥接着说:师长、军长,还当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直接站了起来:难道你是冯副委员?

冯玉祥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又鞠一躬:不敢不敢,在这里我只是一个保长。为你们服务是应该的。

从上面看,我们大概能知道了保长其实就是管理一个地方所住的家庭的,同时负责接待上面来的人。

保长的工资问题

保长工资是肯定有的,但是根据不同的地方,工资也是不同的。而且保长的一些权力也是随地域、时局发生变化的。

你还知道关于保长的什么知识吗?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或者关注理科男读历史,一起了解有趣的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