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勒是重庆》巫山人与新、旧石器时代

 书语人间 2021-10-20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接上篇:《勒是重庆》三峡的前世今生

在参观完了一楼的《壮丽三峡》展区后,我步行来到了博物馆的2楼,继续参观《远古巴渝》展区。

巴渝,地处西南一隅,自古交通阻塞。因此,这里的古文化面貌,如巫山神女一样神秘。在学者们的不懈探寻下,这片土地辉煌的历史,才如卷轴画卷般缓慢展开 ……


01.
旧石器时代

重庆市及三峡地区在数百万年前由于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因而成为了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时期时代早期,在今重庆的巫山县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国最早的人类 —— 巫山人。

据考证,巫山猿人化石所出土的层位距今已有201-204年,比元谋猿人还要早30万年,是迄今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而巫山人的发现,对于人类发展史来说,意义非凡,是人类起源亚洲说的重要证据。


约在距今5-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进化到晚期智人(今人),体型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石器和骨、角的制作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铜梁县出土的石器为例,该地区出土的石核石片虽形制原始,台面大多数是自然的,且石片形态不规整,但是加工方法多样,除锤击外,还有砸击、碰击等方式,颜色、风格与其他地区有了显著的区别。


可见,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重庆地区便已经出现了自己的文化 —— 铜梁文化


02.
新石器时代

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与陶器,这些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形态的转变,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重庆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在瞿塘峡以东的地区发展出了背溪文化、柳林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白庙遗存,在巫山以东则出现了玉溪下层遗存、玉溪上层遗存、玉溪平文化、哨棚嘴文化的序列。

1.  奉节鱼腹浦发现最早的陶片

鱼腹浦遗址位于奉节县城以北的梅溪河入江口右岸的第二级阶地上。

1997,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现有规律排列的12个烧土堆,遗物集中分布在烧土堆附近,呈条带状分布,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石制品380余件和大量烧石,猪、狼、鱼、螺等标本411件。

遗址下部文化层还出土了一片褐色夹砂陶片,根据测定,距今年代在7450 - 7670年间。这片夹砂陶因此成为了长江上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2.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距今6500-5000年,因最先发现于重庆巫山县大溪乡大溪遗址而得名,分布于瞿塘峡以东的峡江东部地区。

该地区出土的文物以红陶为主,流行戳印纹,有少量彩陶,器物类别丰富,以圭形凿和巨形石斧最为出名。


据专家考证,重庆东部的大溪文化有一定的自身特征,其经济形态也与江汉平原有所不同,分布范围不超过瞿塘峡。


03.  
新石器晚期的人类活动

三峡地区水深林茂,食物来源丰富。捕鱼、狩猎在三峡地区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虽然在遗址中,鱼骨的数量仍然很多,但是动物骨骼数量有所减少,农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上图是云阳大地坪遗址出土的两块含水稻的陶片,从放大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陶胎上面残留有水稻印痕,证明了4000年前的瞿塘峡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水稻种植。


下图是研磨水稻的石墨盘与棒槌,显示出人们已经对粮食进行加工。


从住所来看。进入农耕社会的人们,往往聚族而居,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形成大小不同的聚落。

到目前为止,三峡地区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聚落群,这与当时三峡地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产关系,有很大关系。他们的居所与中原地区的有很大不同,甚至有不少人还生活在山洞中,


另外,巫山大溪遗址还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大溪文化墓葬。

这些墓葬的样式令人惊奇,从早到晚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直肢葬、屈肢葬到跪屈葬,再到蹲屈葬、仰身直肢葬。


其中,屈肢葬是大溪文化最有特色的一种葬式,但是其意义究竟几何,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在这些墓葬中,合葬同样引人注目。

比如,下图的这个五人合葬墓,据专家推测,他们很可能为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五口人,但至于他们为何会葬在一起,骨骼上为何会有箭支的痕迹,却又成了一个永远的迷,留给我们后人无尽的遐想。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巴国在不同时期的文明。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