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解决:骨盆侧倾引发的肩背疼痛和呼吸治疗

 一身一事 2021-10-21

各位小伙伴们好,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上个周末,学员带着一位朋友过来,说是肩颈经常不舒服,且日常特别容易疲劳,总感觉肩部发紧。自己每次有意无意的按几下维持不了多就又是会老样子,想让我帮忙看看,随便给点建议。


平常都有哪些不适呢?严重时身体是什么表现?

客户


平常就是总觉肩颈这块会特别容易累,就啥也好干呆着时间一长就会觉得脖子僵硬、发紧,活动脖子的时候总感觉里面有东西卡着的感觉。总是感觉左肩胛骨的内侧缘和外角处特别不得劲。而且大口呼吸的时候总会感觉胸闷、提气提不起来的感觉

听到这样的答案时,我心里多半猜想肯定又是体态问题造成的胸腔活动度受限引起的功能性代偿问题。随即通过一些身体表现及体态特征验证了我的判断。

检查体态

首先让这位客户背对我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脚与肩同宽放松站立,从背后直面观察可以较明显的看出客户的右侧骨盆有水平前回旋的状态(一般这种情况下还会伴随骨盆侧倾)。

(相似问题的前客户体态表现)

接着我顺势在客户背后蹲下,把双手虎口位置卡在客户的髂嵴处,果不其然,验证了我的猜想,客户有骨盆侧倾(右高左低)。

然后再让客户做了一个单腿支撑的动作,发现有掉跨支撑过程中骨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右侧腿支撑时整体重心是偏右的。

最后让该客户在基础站位上做了一个站姿体前屈。从后面观察客户还有轻微的脊柱侧弯。

通过体态评估和客户的自述可以初步断定客户出现不适的大概率原因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运动模式导致的骨盆发生侧倾,使其胸腔回旋受限,引起的脊柱轻微侧弯,造成了左侧压力变大。从而引起了不适

什么是骨盆侧倾?

骨盆侧倾指的是X光片上显示的两侧髂嵴的上缘连线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触诊时两手卡在髂嵴上缘出现一手高一手低。

外观上看腰带不在同一水平线。双侧臀部一边大一边小,双侧臀横纹不等高。双侧腰眼不等高,一深一浅或一大一小。向前弯腰时,背部、特别是肋骨与腰部左右高度不一致等!

诱发骨盆侧倾的因素

造成骨盆侧倾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

  1. 有单侧的髂骨前旋、后旋;

  2. 骶髂关节的紊乱导致的错位;

  3. 耻骨联合的分离;

  4. 腰椎的侧弯;

  5. 膝外翻、距下关节的旋前;

  6. 扁平足、踇指外翻;

  7. 结构性股骨、胫骨不等长等。

因为该客户是第一次过来,课程时间也有限,我也只能通过大致的静态体表现和以往的经验初步给出症状表现的原因,但要想了解更详细的原因还需要结合动态的运动模式及身体功能使用才能知道。

骨盆侧倾是如何影响整个脊柱?

骨盆处在身体的中间,是人体整个脊柱的底座,如果把两条腿比喻成桥墩的话,骨盆就是桥面。骶骨就是桥面中间的那块“拱顶石”,骨盆承上启下,它在脊柱和下肢间传递力量,由第五腰椎支撑的重力,均匀的沿着骶骨翼,通过坐骨传向骶髂关节。

对应重力的地面反作用力,由股骨颈和股骨头传递至我们的髋臼上缘。部分反作用力被传递至耻骨的水平分支,在耻骨联合处与对侧的相反的力量相对抗来改变力的方向来相互平衡。这些力作用于骨盆入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力量环。从而达到动态的支撑稳定。

人在直立状态下,我们身体的重心是位于骶3和耻骨的连线上。

靠近髋关节水平,骨盆处于平衡状态的位置上,但是步行当中的每一步单足着地时,地面反作用力会由该侧下肢传递,并使该侧髋关节抬高,对侧髋关节则由于重力而降低。


随着骨盆在行走过程中的动态摆动,胸腔也会随之向相对骨盆摆动的反方向运动来平衡掉地面的反作用于给脊柱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骨盆侧倾引发腰痛的同时还会诱发对侧的下背部疼痛和同侧的肩颈不适

骨盆侧倾如何改善呢?

从人体肌动学的角度来说,骨盆高的一侧是因为同侧腰部肌肉紧张,把骨盆相对往上提。

而相对低的一侧,实际上则是因为该侧臀部外侧肌肉力量不足(主要是臀中、臀小),导致了骨盆在走路过程的动态支撑中有掉胯现象,从而有把骨盆往下拽的趋势。

所以我们要提高骨盆低侧的臀部外侧的肌肉力量,从而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摆动的支撑稳定,建立一个骨盆和腰骶部相对平衡的功能抵消机制。

具体训练动作安排

站姿提胯

  1. 骨盆低的一侧单脚支撑站立

  2. 此时让骨盆往另外一侧上方提拉

  3. 感受支撑腿臀部外侧肌群的发力、骨盆提拉一侧的拉伸

  4. 每组8-12次,做3-5组

训练目的:激活弱侧链肌肉,调整骨盆位置

胸式呼吸

  1. 全身自然放松站立

  2. 双手摸自己肋骨

  3. 感受呼吸时肋骨的收缩与舒张,并保持腹部不要有动作

  4. 呼吸过程中注意不要上提肩胛骨

训练目的:改善呼吸模式,帮助提高自身呼吸效率。

还有一些其他的练习动作,该客户练习完后,身体不适大大缓解,呼吸也畅快了许多,而且肩颈也瞬间感觉前所未有的舒展和放松。但要想长期恢复正常,必须要养成正确的运动发力模式和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才能帮助改善,不然长期的肌肉记忆会让身体很快又回到错误的状态上去。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和篇幅的限制,文章中介绍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能在满足一些先提条件下缓解症状,练习前还需要专业人士系统评估完才能给出建议。如果你也有文中所述问题想获得解决方法,可以私信与我或者后台给我留言。

(之前客户的成功案例)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简单内容。

此时,如果正在屏幕前看文章的您,也有一些关注训练方面的问题想咨询及了解或者想寻求帮助时,可以给我留言或在后台给我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