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高发季来了!10个锦囊帮您安度“多事之秋”

 积沙成塔0u3svg 2021-10-21

李飞雪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注重对高血压病、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后患者慢病综合管理。


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顾名思义,这种病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导致的。

大家都知道,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如果冠状动脉的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就会形成冠心病。而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气候有关。

当下,气温已转凉,冠心病患者该如何做好防护,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呢?

气候变化为何会诱发冠心病

深秋时节,气温下降,尤以早晚温差更大,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这是因为,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易于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此加重心肌缺血。同时,寒冷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引发冠脉腔的严重狭窄以致堵塞。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关注气温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同时,也应关注自己是否出现了相关症状,以免延误病情。

冠心病也有不典型症状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诊:

疼痛

在精神比较紧张或者劳累的情况下,出现比较明显的胸骨后、心前区闷痛、紧缩样疼痛相关症状,持续3~5分钟,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

气短

在活动的情况下,会感到比较明显的呼吸困难或感觉空气不够用,这种胸闷气短的情况,在休息一段时间会变轻。平卧的时候会加重,坐着的时候症状有比较明显的减轻。

心律失常

主要表现为心律(代表心脏跳动的节律,指每分钟跳动是否规整,如果出现跳动不规整称为心律不齐)比较紊乱,且心率(反映心脏跳动频率,通常在60~100次/分)出现过慢或者过快的情况,患者会感到心慌、心悸。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容易让患者忽视和误判,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1

出现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等,经过对症治疗无效时,不要忘记做心电图检查。

2

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易被误认为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

3

有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和抽搐等,这是因为严重心律失常致脑供血减少所致。

所以,冠心病患者最好能在日常进行自我防护。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防护锦囊

注意气温变化

冠心病患者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警惕气候剧变,及时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寒流的突然侵袭。值得注意的是,深秋之际,寒凉的早晨并不是冠心病患者晨练的好时段。

了解冠心病及其用药常识

冠心病患者要了解自身发病的方式、症状及诱因,同时也要了解正确的服药时间、药物作用、剂量、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日常能够遵医嘱服药。同时,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常用急救药品以备急需。

掌握脉搏监测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有轻微不适,可在就医前自测脉搏,因为脉搏可直接反映心脏的跳动次数。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可能是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则是心动过速。

可记录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搏跳动强度是否一致,是否规律,同时,发作持续的时间和伴随的其他症状,也应在就医时告诉医生,结合心电图检查能可有助于确诊。

保持良好的心态

冠心病属于慢性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引发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及心肌收缩增强等情况,使病情加重。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当运动

冠心病患者较易出现胸闷等缺氧症状,如若出现长期供氧不足,很容易加重病情。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身心情况进行适当运动,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从户外散步开始,开始前数一下脉搏,步行10分钟后,再数脉搏,如果每分钟超过100次或出现脉搏不规律,表示运动量过大,下次只能步行5分钟,再测脉搏。如无不适,以后每周每次增加1分钟,直到每次可步行20分钟。

合理饮食

冠心病患者原则上应食用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的饮食,多食用粗粮、豆类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禁食动物脂肪与内脏、油炸食物、熏烤食物及腌制食物等;注意饮食定量,每日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加强体重控制

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减肥,在减肥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化和科学化,不可采取饥饿减肥的方法。

戒烟戒酒

长期吸烟、饮酒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的狭窄,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加重。

保持大小便通畅

冠心病患者若在便秘时用力,很可能会导致心肌血管的破裂。患者应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谷物,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及苹果等。每天饮水量为1000~1500毫升。出现大小便不畅的情况时,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定期全面的体检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注意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参考资料: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