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在面试的时候碾压面试官的体验?

 九天藏龙 2021-10-23

面试一个重要岗位,工资28000元。女面试官问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一顿嘴炮啪啪啪说完之后,看到HR明显很吃惊的表情。事后她告诉我,这个问题背后还有一个陷阱等着面试者,可我一开口就把整个问题给堵住了,根本没机会问出来。

我是做设计工作的,行业比较小众,属于亮化工程行业的设计师。由于咱们这个行业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行业内专业人才又比较少,所以我经常接到一些猎头公司的电话。

在这次面试之前,我在行业里已经工作了五六年了,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了。

另外也正处于行业发展爆发的时候,各种招设计师的信息扑面而来,很多相关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做工程的、做文旅的、做专业设计的,做灯具生产的,都在招这方面的设计师。

当时我在原公司感觉没有太大成长空间,加上猎头的各种撩拨,于是决定骑驴找马,先去面试一家大公司。

这个公司是一家上市集团公司,因为要拓展业务,需要组建一个亮化设计团队。首要任务,就是要找一名合格的设计经理,所以他们找了猎头公司。

我问猎头,设计经理的工资是多少?猎头说:“那边讲了,依个人能力,2至3万不等。”

我当时的工资只有8000,加上各种提成奖金的话,每个月也就9000到12000,而且只是个普通设计师,上头还有经理压着,所以我觉得这是个翻身的机会,也做了充分的面试准备。

当时面试我的是一女的,40多岁,一身职业装,显得很干练。但是从她问我的问题中,可以发现她对咱们这行不太懂,都是一些很基础性的问题。我回答起来比较轻松,甚至可以说对答如流。

基础问题答完后,她笑了笑:“看得出你很专业,但是我们这次招的是设计经理。想问一下,如果在运作一个重要且紧急的项目时,团队里负责此项目的主案设计师突然宣布要辞职。而他走了,必定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作为设计经理的你,会怎么办?

问完后,她还是面带笑意地看着我。显然,这对我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我没管过团队,自然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但思索片刻,我给出自己的回答:

我会从“留”和“去”两个方面去想办法。

“留”就是想办法把他留下来,从他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入手,弄清楚他为什么要离职,有困难的就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帮他解决困难。

只要找到他要离开的原因,我就会分别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去打动他,想办法留下他。

理性的角度主要是从利益角度,比如完成这个项目后有什么奖励,这个项目对他以后职业发展的好处等等。

感性方面就是发动同事们的力量进行挽留,毕竟大家相处这么久了,多少有感情。除非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想必也是有些效果的。

当然,在推进挽留工作时,我还会做“去”的准备,也就是如果他一定要离开的话,我得怎么办。比如抓紧寻找可以替代他工作的人,或者寻找有经验的同行公司合作等,以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一顿嘴炮打完之后,HR明显地露出一种很吃惊的表情。后面谈工资时,一切顺利,试用期20000,试用期过后28000。

再后来,我们在一起工作熟络后,她跟我说:“其实我在那个问题的后面设计了一个陷阱的,因为一般人的回答肯定是给出各种留人的方法。到那时,我就会问,如果不论你用了什么方法,他就是执意要走,你怎么办?哪知道你小子答完之后,把整个问题的路都给堵住了,我根本没机会问出来。

听得出,她是在夸我。但我感觉很侥幸,因为平日里,我的临场反应都是很差的,智商也只能说一般般,只是这次回答问题时,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以前学过的一个回答问题的套路,也可以说是一种思考模型。

这种思考模型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总结起来就三个步骤,这里我来说说当时应用的过程:

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大部分问题都会披着一件伪装的外衣,把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给带偏。

比如你在打游戏,女朋友突然不理你,独自生闷气。看到这个表象后你赶紧道歉,但不管用。这时你会觉得女朋友怎么老生气,真是不可理喻。

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女朋友觉得你不关心他,或者觉得你只顾玩游戏,没前途。如果你发现不了她生气的真正原因,就容易被带偏,做很多无用功。

所以我们在分析任何问题前,一定先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面试中的这个问题,表象是设计师辞职,真正的问题的他辞职会影响项目进度,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要让项目进度受到影响,这是我们的目标。

二、找到问题的构成要素;

复杂一点的问题构成要素会有多个。但是面试题中的要素就一个,那就是要辞职的那位设计师。

而设计师要辞职,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去,要么留,只有这两个可能。所以在回答时,我点明了,会在“留”和“去”两个方向去想办法。

如果只考虑其中一个可能,就会出现遗漏,思维不缜密,就会被HR钻空子。

三、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 往下肢解问题;

确定“留”和“去”的两个方向之后,再继续肢解问题,只是肢解问题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一原则主要是让分类做到不重叠,不遗漏,以确保思考的缜密性。

比如我们将整个人类群体分为打工人和创业者,就不符合这一原则。因为有的既不是打工人也不是创业者,有的人是创业者,同时也是打工人。但是我们将整个人类群体分为男人和女人,就符合这个原则。

在面试题中,设计师辞职我们先分成“留”和“去”两个方向去分析。

在“留”的这个方向上,首先要找到他突然离职的原因,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很快想到两个方向,要么是自身原因,比如家里出事故了,失恋了之类的。要么是外部原因,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与同事有矛盾之类的。

找到原因之后,如何“留”呢?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也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理性说服感性说服

理性说服就是帮他解决问题,告诉他留下来有什么好处。感性说服就是前面讲的发动同事们一起挽留下,跟他谈心之类的。

“留”的方案确定之后,同时也要考虑“去”的方向。如果他执意要去怎么办?怎样做可以让损失降到最小?

根据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损失也分为两部分。一是他离职本身给项目带来的损失,二是离职后可能造成的项目资料泄露问题。

这时就要针对这两种可能给出解决方案,比如抓紧找能替代他工作的人或有相关经验的公司,还有强调出去后资料保密的重要性等等。

问题肢解到这一步,整个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基本上做到滴水不漏。所以连HR都说,她设置的陷阱根本没机会用。

这就是这个思考模型的威力。

李善友在讲到学习力时说:“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

深以为然!一个好的思维模型可以让毫无头绪的脑子,立马变得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哪怕是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只要加以练习和应用,相信你也能很快掌握,赶紧试试吧。

各位朋友,你觉得这个思维模型有没有效果?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