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关心到点子上没?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教育一定是在教育之外下功夫才有效。

不太记得老师来上课时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转换了一下,我们做事情关注到点子上没?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我们常常越关注的地方越是没有我们预期的效果,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家长已经很尽心了,按照老师的老师,该提醒的提醒,该检查的检查,该监督复习的监督了,咋孩子的状态还是这样?孩子怎么老不上心?还是孩子压根就不是学习的料?

甚至在单位里,我们也发现,一项工作,所有人都盯着,又是开会研究,又是揪着项目负责人盯进度,该说的说了,该训的也训了,怎么还是没有进步?是这个人天生就不适合这个工作?还是这个工作本身就没法干?

这两个情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庭里;在我们的工作中,单位上。

又回到开篇,教育一定是在教育之外下功夫,这个应该是通用到各种环境中的,一个单位,像是另一个家,员工其实都不怕累,也不怕苦,怕的是没有方向和温度,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希望得到的是鼓励和取得成绩后的赞许,虽然大家都是成人了,却依旧需要鼓励。

我们越是长大成人在脱离学校这样完全封闭式的管理后,越生出一颗渴望被接纳和嘉许赞美的心,学校上学尚且可以通过努力,考试取得成绩或者某项突出的特长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上班后,真正通过日常的工作,来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并不太多,很多时候,工作中牵涉到多个部门复杂的行政管理关系和繁琐的工作程序,渐渐地,很多人目标是不要出错就已经很不错了。

很多管理者只看重处理的工作结果,包括以前出的很多管理宝典,不要任何理由,请给我结果,其实说到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没有问题,但是站在员工的角度,毕竟混着干一天算一天的人是少数,事实证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艰难险重的工作,一个领导人敢于担当,懂得带领团队,去克服困难,没有员工会退缩的,而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去关心和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及时了解员工因何原因缺乏工作动力,及时梳理员工遇到的瓶颈,那么是很难获得一个成功管理者最基本的人格魅力----被尊重,

一旦没有了这一点,就很难去落实工作了。

说着教育,就不得不再回到家庭教育中。

面对孩子,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他们贪玩,不爱学习,懒惰,不爱洗袜子等等等等,当然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以学业为主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所以,这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成了我们不能接受的。

那么我们和孩子一定会形成对立面,手机成了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一个事情,因为孩子玩起来没完没了,我们通常认为手机游戏让孩子上瘾,所以,我们非常的反感孩子们手机不离手,虽然我们也常这么干(但是作为学生这么做绝对是不可以的,是不容忍的),我们忍住心里的不爽,然后给孩子立规矩,可以玩手机,但是你必须不耽误学习,不影响睡眠。但是,收效甚微,好像孩子没有照做,真是恼人。

之前和几个老师讨论过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有些孩子已经很迷手机游戏了,这种情况,其实你去要求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不妨,让他去玩,只是善意的提醒一下,该休息时休息,这个善意的提醒,一定是让对方能感觉到你在关心她,孩子的心很敏锐的。如果孩子才开始玩手机,不妨让他自己提出个好的计划,然后你们一起来遵守约定,可能会更好,尊重是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

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总是出错,而且,说到学习就非常的恼火,那时候孩子已经出现了对立。很感激我的一个朋友,她当时给我建议,其实孩子应该先高兴起来,才可能好好的做事情,他不高兴咋可能会像你期待的去好好学习呢?那会儿并没有系统学习家庭教育,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通用到很多地方,也不是功利的想法,首先你一定是理解孩子,哪个孩子在该玩的年纪不好好玩。

人其实是个非常奇怪的动物。你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越想做,某一天,他天天做的被你盯着不喜欢他做的事情,你突然不过问了,你会发现他好像也突然没兴趣了。

你越想做的事情,你越要在这件事之外下功夫。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再冷冰冰的制度和要求,都需要人来执行才显得有意义,而人和人之间,是必须要先有感情和温度的,否则,就不要想做成事情,或者说长远的去做事情。

二月春风,爱文学,爱写作,用一支柔美的笔来描绘生活的美好,用一颗理性的头脑来思索人生,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刚刚起步,愿更多的爸爸妈妈加入,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凝聚成一束束光,照亮孩子们更遥远的未来。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关注二月我们聊聊,原创文学欣赏,家庭教育探讨,

        用微小的力量,为爱传递温暖,  为生命传播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