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炎

 fjgsd 2021-10-24
致病原因
皮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部分类型的皮炎有明确的病因,部分类型的皮炎病因并不明确。
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刺激物后发病。
常见的刺激物有:酒精、二甲苯、金属加工液、橡胶手套、氢氟酸、碱和植物等。
光毒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外用(如香水、煤焦油)或口服(如补骨脂素)的物质只有在吸收了紫外线后才诱发本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为变应原(过敏原),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少数人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可发病。
常见变应原:皮革制品、服装、珠宝、杀菌剂、橡胶制品、染发剂、颜料、化妆品、指甲油、义齿、肥皂、果汁、植物香精和花粉等。
特应性皮炎
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遗传因素
家族成员有变应性疾病史是最强的风险因素。
可能与一些致病候选基因相关,包括CTLA4、IL18、CD14、TLR2等。
环境因素
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
空气变应原:如尘螨、真菌、皮屑。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的定植。
外用产品:如化妆品、香水、刺激性肥皂。
出汗。
粗糙的织物。
脂溢性皮炎
病因不明,以下是可能的相关因素。
遗传:大多数病例有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
激素:婴儿脂溢性皮炎多由于婴儿体内残存来自母体的雄激素所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真菌寄生:马拉色菌等。
过量摄入维生素A(尤其是儿童)。
缺乏维生素B₂、维生素B₆和生物素。
神经性皮炎
精神因素:本病的主要诱因,如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变等。
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等,均可导致本病。
局部刺激:如衣物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也可诱发本病。
虫咬皮炎
大多与昆虫叮咬有关,是人体对昆虫的唾液或分泌物产生的暂时性严重皮肤过敏。常见的致病虫有以下几种。
蚊子。
臭虫。
虱子。
跳蚤。
螨。
淤积性皮炎
主要病因为下肢静脉曲张。
其他因素有搔抓和摩擦。
连续性肢端皮炎
病因不明,常于局部感染、外伤后发病,故多认为是感染引发变态反应所致。
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等有关。
发病机制
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刺激皮肤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免疫系统未被激活。
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但有的接触物刺激性较小。
是否发病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酸碱度、脂溶性)、环境(湿度低、高温、不断摩擦)及自身情况(儿童或老人)。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由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
初次接触抗原时,表皮树突状细胞捕捉变应原后移行到局部淋巴结,将其加工并呈递给T细胞。随后,致敏T细胞返回表皮,再次接触变应原,释放细胞因子,引发皮肤炎症。
特应性皮炎
发病机制复杂,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
基因突变:编码表皮蛋白和免疫蛋白的基因存在突变。
表皮屏障功能障碍:神经酰胺和抗菌肽减少,使表皮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屏障受损。
免疫机制
急性病变以辅助性T2细胞(Th2)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4、IL-5、IL-13为主。
慢性病变以辅助性T1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IL-12为主。
其他细胞因子,包括胸腺基质脂蛋白,趋化因子(CCL)17和CCL22。
环境诱因刺激。
脂溢性皮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皮脂分泌是脂溢性皮炎发病的必要条件。
神经性皮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有关。
虫咬皮炎
当昆虫口器刺伤皮肤和血管时,其唾液或毒液引起局部毒性反应和/或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淤积性皮炎
主要与微血管病变引起血栓形成和血管局部营养改变,引发慢性炎症有关。
连续性肢端皮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