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小柴胡!老中医行走江湖的法宝

 wLJ0679 2021-10-25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医药,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首先学习的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人见人爱的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

方证提要

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

黄瘦、神情漠然、怕风冷、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加减变化

1.咽喉疼痛,加桔梗

2.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

3.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五味子

4.皮肤过敏,身痒、目痒、头痛者,加荆芥,防风

5.神经痛、关节痛、发热性疾病见消瘦者,合桂枝汤

6.干燥综合征、肿瘤、肾病等见口渴、浮肿、腹泻、胖大舌者,合五苓散

7.咳嗽、哮喘、皮肤病等见咽喉异物感、腹胀、痰多者,合半夏厚朴汤

8.呼吸道疾病见胸痛、黄黏痰、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9.发热、腹胀不欲食、舌苔白厚者,合平胃散

10.亚甲炎、肝病、不孕症等见贫血面黄月经量少者,合当归芍药散

11.甲亢等见汗便秘者,合白虎汤

12.关节炎、肝病等见晨僵、便秘或腹泻者,合黄芩汤,再加黄柏

13.舌红、口干,怕辣,肛门灼热,可去姜

伤寒论原文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徽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本文摘自:《伤寒论》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