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大卫·麦基学讲故事

 成都书语 2021-10-27

       跟大卫·麦基

学讲故事

大卫·麦基有一些平装书,海豚传媒把它们做成一套书,叫做《奇妙答案》,主打“大卫·麦基的智慧锦囊,玩转思辨力”。虽然这些书并不是真的为了一个主题而创作,但是因为同一个作者,哪怕创作年代跨越几十年,依然有一种一贯的风格,所以做成个人专辑也很方便读者购买收仓和集中阅读。主题也很巧妙,答案很奇妙,思辨无疆界。

我很喜欢大卫·麦基的故事,看多了也觉得有种熟悉感,尤其是这套平装小绘本,文字量很少,故事很简洁,希望能从他极简的手法里学到一些讲故事的技巧

开头

故事的开头总是很短,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一句话都没有已经开始在发生了。

“从前,有一个怪物平静地生活在山的西边。山的东边,生活着另一个怪物。”——《两个怪物》的第一句,这个故事特别像孩子缠着大人要讲故事,大人随口编出来的。

“从前,世界上所有的大象不是黑的,就是白的。”——《黑象和白象》的第一句已经开始有冲突了。

“'彼得,再过七天就是你的生日了,’国王说,'我猜你想要一把剑。’'不,父王。我喜欢泰迪熊。’彼得王子说。'泰迪熊?’国王说,'哼!’”——《我喜欢泰迪熊》的头两句,这个故事没有开头,而且上来就是冲突。

开头可以很简单,时间(从前)地点(山)人物(怪物),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在想要讲述故事的欲望前面,它们甚至可以不存在。故事已经在作者脑中,更何况还有图画,更不需多言。但即使盖住图画,简洁的文字依然是完整的故事。

处在6-8岁的小朋友可能还不会对一些中长篇故事进行概括,无法处理庞大的故事信息,这种简单但完整的绘本可以多看,体会信息处理的时机和长度,是体会,不是习得,习得需要时间。

冲突

已经不在乎开头的大卫·麦基还会在意如何铺垫一个冲突么?不会,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直给冲突,在一个惯常的环境里,马上给出一个冲突,看故事里的人物是如何应对的。

“那些有名字的动物都爱嘲笑这只鸟儿。他很不开心。有一天,他决定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生活。”——《大嘴鸟大嘴》的第二句就交代矛盾冲突,并且没有任何犹豫,就让“有一天”带走了主人公。

故事需要戏剧冲突,这个冲突大可以早点出场,可以很直接,但是在做这个冲突之前,作者是有想要讲的东西的,他有点道理想要讲给我们听。但如果直接讲道理会很说教,为了避免这样说教,作者和读者都需要学会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象。

想象

别人送了安吉拉一只乖乖熊,可是她不喜欢,她想要大怪物。晚上爸爸妈妈离开,留下自顾自看电视的保姆和独自入睡的安吉拉。这时,大怪物出现了。——《乖乖熊和大怪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大怪物是什么,这里可能要运用一点想象力,才能把故事讲述得更有趣。想象一下,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人,可以把他说成大怪物,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迁移比较容易。再进一步想象一下,欲望,坏脾气,也可以把它说成大怪物,虚拟实体。这样运用起来是比喻,隐喻,小学生写作文可能用得不多,但是讲故事的口语表达就可以常用,也可以帮助阅读理解。

结尾

结尾总是有点反转,这种反转,其实是一种成长。结尾也可以是回到原点,再次回到原点,也是一种成长。

《从前有座山》的结尾主人公的小屋又回到山顶,看似和从前一样,但有一处改变,就能令主人公从之前的不满意到满意。一方面是对事件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经历过一些事情心态发生变化,能够主动拥抱变化,接纳原来所不能接纳的部分。

结尾不需要太长,就在故事顺流而下的趋势里收尾,留有许多余味。

模仿

从小听家人讲故事的大卫·麦基也很会讲故事给别人听,学习最方便的开始就是模仿。让我们来模仿大卫·麦基讲故事吧,每天晚上,面对想要睡觉的孩子,用这套平装小绘本的任何一本故事框架,从换一个人物开始,到换一个事物,最后换一个故事内容,不断重复经典的故事模板,应该能够衍生出很多故事,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可能有所收获。

文字:三金

编辑:朱砂丹桂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