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功效: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惊热盛证。 现代运用:口腔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小儿鹅口疮、小儿夜啼等。 汤头: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 现代运用:小儿鹅口疮、咽喉炎发热、口腔炎、青春痤疮、颜面湿疹。 汤头: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脾热口疮可为功。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为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有伏火证。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 现代运用:支气管炎、肺炎初期、百日咳、小儿麻疹初期。 汤头: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