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鸦片战争中唯一被斩首的清朝将领, 5次临阵逃脱,还诬陷殉国忠臣

 文史砖家 2021-10-27

文/格瓦拉同志

道光帝在位期间,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尤甚。在抵御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中,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卫国英雄,如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葛云飞等人,但也不乏有临阵脱逃、令人鄙夷的懦夫。例如,曾先后5次临阵脱逃的浙江提督余步云便是典型例子,而他也是鸦片战争中唯一被斩首的清朝将领。

余步云,四川省广安县人,嘉庆三年(1798年)以乡勇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战后被提拔为游击。此后30多年间,余步云又参与过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镇压湘粤两省苗民和瑶民起义、剿灭仁怀匪首谢法真等战事,因战功赫赫官至福建提督,加太子太保衔,深得嘉庆帝、道光帝的器重。然而,余步云英雄一世,最终却沦为令人唾弃的“逃跑将军”。一切,还要从定海保卫战说起。

鸦片战争形势图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远征军统帅懿律率舰队进攻广州不果,转而沿海北上,并在当年7月攻占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的要塞定海城。在定海保卫战中,时任福建提督的余步云奉命驰援,在亲眼目睹清朝的防御工事在9分钟内便被敌军的大炮炸成齑粉后,很自然地便对英国的战斗力产生畏惧心理,这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定海沦陷后,两江总督伊里布因主张对英求和被召回京师,江苏巡抚裕谦接任,余步云则被任命为浙江提督,以协助裕谦抗英。由于疾疫的流行,英国驻军在1841年2月主动撤离定海。英军撤走后,裕谦立刻派余步云率4000人马收复定海,并加紧修筑工事、造船铸炮,以防英军再度来袭。然而,余步云对击退英军不抱任何希望,备战态度非常消极,始终在寻求和谈的机会并随时准备撤离。

裕谦画像

相比余步云的消极态度,裕谦对巩固江浙海防、抗击英军倒是很上心,除了严厉督促余步云加强定海的防御工事外,还在宁波附近的镇海县大修工事,最终形成招宝山、金鸡山、大峡江、镇海城等4道坚固的防线。与此同时,裕谦还特别重视鼓舞士兵的斗志,每逢战事开打前,他都会亲临前线指挥,并率领文武官员在关帝、天后像面前起誓,以此来激励士气。

由于不满中英谈判的进展缓慢,英国在1841年1月再启战端,仅数月时间便连续攻陷广州、厦门、鼓浪屿等地,并于当年9月再度入侵定海。面对英军的疯狂进攻,驻守定海的3位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领士卒进行殊死抵抗,并歼敌千余人。然而,由于洋枪洋炮的威力过猛,经过6昼夜的浴血奋战后,3位总兵及4千将士英勇殉国。危急时刻,葛云飞曾请求余步云增援,但他却按兵不动,几乎眼睁睁地看着定海城再度沦陷

定海保卫战中被英军击毁的清朝战船

定海沦陷后,英国侵略军舰队在10月10日分两路围攻镇海,裕谦闻讯后亲自坐镇镇海城,并命余步云驻守招宝山,总兵谢朝恩驻守金鸡山,以期合围并歼灭英军。然而,贪生怕死的余步云却迟迟不肯前往招宝山,并以保全江浙百姓的性命为借口,要求总督派人向英军求和。裕谦对余步云的建议非常愤怒,斥责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并急命他前往招宝山死守,否则将以军法从事。

余步云虽然被迫前往招宝山驻守,但出于对英军战斗力的极度恐惧,在敌军逼近阵地时,竟然禁止士兵开炮,并高挂免战白旗。在此期间,余步云又两度前往镇海城,以妻子儿女30余口需要照顾为由,哀求总督允许他撤往宁波,均被裕谦严厉拒绝。不过,余步云既然铁心要活命,自然不肯听从裕谦的命令。因此,等到英军开始攀爬招宝山时,余步云果断放弃炮台,向西逃往宁波。士兵见主将如此,自然也是纷纷逃散

镇海之战示意图

余步云率军逃跑后,英军不费一枪一炮便占领招宝山,随后又猛攻金鸡山,谢朝恩虽然率部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阵地随即失守。招宝山、金鸡山失守后,英军利用占据制高点的优势,用大炮俯轰镇海城,以掩护英军攀梯登城。面对着蜂拥而至的英军,裕谦自知大势已去,但他并没有听从部属的建议撤退,而是出于“守土有责”的使命感,纵身跳入沉泮池自杀,由此成为鸦片战争中最高级别的殉国者,时在1841年10月11日。

裕谦自杀殉国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帝急命扬威将军命奕经到浙江督师,以期收复浙东全部失地。然而,奕经到达浙江前,逃往宁波的余步云在面对700名英军的进攻时,竟然再次不战而逃,一溜烟跑进上虞。不仅如此,在避居宁波期间,余步云一方面向英军统帅璞鼎查乞和,另一方面却又向朝廷诬陷裕谦不战而溃致使镇海失守,真可谓无耻至极。

道光帝画像

1842年1月底,已到达浙江的奕经指挥三路人马发起反击,计划收复宁波、定海、镇海,但余步云却未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清军反击失败后,余步云率部前往慈溪附近的西苑岭驻守。同年3月,英军进攻慈溪城西的军事要地大宝山,金华副将朱贵率700余名清兵英勇抗击,虽然杀伤大批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战死。大宝山失守后,余步云仓皇撤入慈溪,紧接着又弃城而逃

余步云在战场上一再充当“逃跑将军”,很自然便引起道光帝的愤怒,同年5月,他被罢职并押解至京,很快便被判处斩监候(即死缓)。在如何处置余步云的问题上,朝臣们意见不一,有些人认为他先前立有大功,应该从轻发落。然而,刑部尚书李振祜却认为,余步云身为主将却一再弃城而逃,若不以军法从事 ,将如何告慰为国捐躯的忠臣将士?

在浙东作战的英军

清军在浙东战事中一败涂地,让朝廷丢尽了脸面,如果不处决连续5次临阵脱逃的主将余步云,实在是说不过去。更何况,余步云还诬陷自杀殉国的裕谦,如此卑鄙的行为更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因此,道光帝很快批复李振祜等人的奏请,同意将余步云斩首弃市,并在1843年1月24日正式执行。由此,69岁的余步云成为鸦片战争中唯一被斩首的清朝将领,以耻辱的形象载入史册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神州国光出版社1954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