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成语”[“音频+文字”](三)期期艾艾

 hhucxq 2021-10-28

期期艾艾

一、成语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二、故事

期期艾艾”这个成语是《史记·张丞相列传》中周昌说话“期期”与《世说新语·言语》中邓艾说话“艾艾”结合的产物。

周昌是刘邦的老乡,从刘邦起义开始便一直跟随;刘邦称帝后,他几乎全在中央任职。他生性刚强,敢于直言,萧何、曹参等人对他都十分敬畏。

有一次周昌在刘邦休息时进入内室汇报工作,门刚推开,便见刘邦抱着戚夫人,周昌转身就走。没想到刘邦丢下戚夫人,立马去追周昌。刘邦为什么去追周昌呢?要揍他一顿,因为打扰了他的兴致?我们且看下文。刘邦追上周昌,一跃而起骑到他的脖子上,双手按着他的脑袋,问道:你觉得我是怎样的皇帝?周昌极力仰起头,狠狠地说:你就是像夏桀和商纣王一样的暴君!刘邦听后哈哈大笑,然而他对周昌却更加敬畏。

当刘邦想要废原掉太子、立与戚夫人之子如意时,朝廷上下一片反对声,但都未能改变刘邦的坚强决心——没办法,喜欢这个老婆,就会喜欢这个老婆生的儿子。在那些朝臣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周昌。刘邦问周昌反对的原因,周昌本来口吃,加上怒在心头,于是说出“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我讲不出理由,但我知道太子是不可以变更的;陛下您一定要废太子,我一定不奉诏!“因为急,因为怒,“臣知其不可”“臣不奉诏”中加入了口吃特征极为明显的“期期”二字,令在场的人,包括刘邦都笑了,这么一次激烈的言语交锋也在笑声中告一段落。周昌的这一次廷争,倒是让吕太后极为感动。周昌与刘邦强争时,吕太后正好在东厢房偷听,见到周昌后,竟跪下表示感谢,说:没你您,太子差点儿就被废了!

《三国志·邓艾传》只说邓艾口吃,没有具体描述;《世说新语》对他的口吃加以了详细的记录,说:邓艾口吃,自称“艾”的时候,常常说成“艾艾”,于是晋文王跟他开玩笑说:“爱卿你常说'艾艾’,那是几个'艾’?”邓艾接口道:“孔子说'凤兮凤兮’,说的是一只凤凰。”晋文公开玩笑,邓艾一本正经,且以孔子自比,很是有趣。于是后人将邓艾之“艾艾”与周昌之“期期”合并,就有了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的“期期艾艾”。

三、评析

“期期”的故事,表现的是周昌的耿直,敢于与刘邦对抗;“艾艾”的故事,表现的是邓艾的颖悟与聪慧,以一本正经的态度回答晋文王的调笑。其实,周昌除了耿直之外,还有一个大特点是忠诚,甚至有点愚蠢的忠诚。

刘邦立戚夫人儿子如意为太子不成,就封他为赵王。但事情已摆到桌面上讲且引起了波澜,他怕自己百岁之后吕太后加害赵王,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个臣子向他推荐了周昌,让周昌担任赵国相国,以此来保护赵王如意;原因是“吕后、太子、群臣”向来都十分敬畏周昌。周昌虽然哭着表示不愿意——你可以想象一下周昌这么一个刚强的人哭起来像什么样子——但还是接下了这差事。果然,刘邦死后,吕太后执政,马上着手加害赵王。她派人召赵王如意进京城,未料周昌以赵王身体不适为由未奉诏。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无奈,吕太后只得把周昌先召到京城,再召赵王,然后将赵王毒死,以解心头之恨。周昌到达京城之后,吕太后大骂周昌道:“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你不知道我最恨戚夫人吗?你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一个“何”字放在句子末尾,且当独成句,听听语气就能感受到吕太后怒气之大——太史公真是记言高手!赵王如意死了,周昌自觉有亏汉高祖的重托,以身体有病为由不再上朝,三年之后竟抑郁而亡。

周昌的忠心很是令人钦佩。在朝廷时,为江山社稷的稳定,站在吕太后一边,与刘邦争,坚决不让易太子;为赵相国之后,为不负刘邦重托,与吕太后斗,坚决不让赵王进京。他先是为吕后之子争,后是为戚夫人之子斗。作为臣子,他心中有主人,有责任,个人性命他倒不在意,与那些圆滑世故的臣子相比,这种耿直,是多么的可爱与难得!

太史公一定是很欣赏周昌的这种耿直与忠心,因为在周昌的传记中,他还记了周昌堂哥周苛的事迹。荥阳之围,刘邦逃脱,周苛守城。荥阳城被攻破,项羽令周苛将兵攻打刘邦。周苛怒骂道:“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你赶快投降汉王,不然你很快就会成为汉王俘虏。项羽一怒,周苛就被项羽烹了!周苛与周昌兄弟俩的刚烈与忠心大概是家风与遗传基因所致吧。楚汉战争中,忠心耿耿的人何其少,这两个人的耿直忠诚,是太史公在黑暗的历史帷幕下为我们找寻到的微弱的光明。

刘邦,王陵、高起的评价是“慢而侮人”,多数人理解为傲慢与爱侮辱人。这个解释不一定正确。至少骑到周昌脖子上看不出傲慢与侮辱人,反而是平易而爱开玩笑,或者用《汉高祖本纪》中的话来说是“意豁如也”一一豁达、大度、无所谓。处内室拥戚夫人在怀时周昌撞见,一般人会怎么样?肯定会生气,至少会觉得扫兴。赵高离间李斯与二世的关系,用的就是这一招。秦二世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李斯欲见而不得,赵高表面帮李斯找机会,却每次都是在二世与宫女们“宴乐”时才叫李斯入宫奏事;几次下来,二世颇为生气,道:“我闲时你不来奏事,我正玩在兴头上,你倒来奏事,你是不是有意来打搅我的兴致?!”二世怒骂李斯,赵高便得到了离间他们的机会,最后置李斯于死地——而李斯至死都不明白是怎么死的!周昌闯入内室,扭头便走,刘邦追上骑到脖子上,我倒以为这是刘邦怕周昌心有挂碍而特意为之,让彼此的尴尬在玩笑中化解一一而这开玩笑的方式正体现刘邦的豁达大度与平易!

四、原文

一、“臣期期不奉诏”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卑下:敬畏。“卑”是地位低微,“下”是“在……下”,此处转译为“敬畏”。

燕:同“宴”,同音通假。 

廷争之强:在朝廷极力争辩。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强:强力、极力,修饰“争”;正常语序为“廷强争”。

期期:说话口吃时句子中的语气词,与《世说新语·》中邓艾传中的“艾艾”合起来为“期期艾艾”。

二、卿云'艾艾’,定是几艾?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世说新语·言语》

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

②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

③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

三、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史记·张丞相列传》

①崩:旧指帝王死亡。据《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②使使:派遣使者。第一个使是动词,第二个使是名词。

③三:多次。“三”在文言中多为多次的意思。如“三番五次”“三教九流”。

④征:征召。此处为被动,译为“被征召”。

四、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Xing yang)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史记·张丞相列传》

①急:情况紧急。

②遁:逃遁,指暗中逃跑。

③趣:同“趋”,赶快的意思。

五、“上方闲,可奏事”

赵高谓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闲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闲,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史记·李斯列传》

①燕乐:闲居娱乐。“燕”应同“宴”。

②少我:瞧不起我。“少”为轻视的意思,此处为意动用法,下文“固我”同,为瞧不起我,认为我鄙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