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赛斯遇上老子:什么是无为

 CjsHXMz 2021-10-28

赛斯心法大概有两个核心:

1. 你创造你的实相。

2. 你永远骑在灵魂的创造之上。

如果第一个观点已经深入你心,或者说你已经开始在用这样的观点来生活,那你会发现它确实是一个无比棒的信念。因为这个信念会自动地让你以内我(或灵魂)的角度来看待你的生活,这将使你自动地超越你的那些限制性信念,使你的意识得到扩展。举例来说,当你生病、或者遭遇到任何其他的困境,你自动地会知道,这些都是你给自己创造的——因此,你也有改变这些困境的能力,就像你当初创造它们时一样简单。你将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命运的受害者,却将自己视之为一个创造者。

当你用第一个观点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你自然地就会开始觉察到,在这个醒着的你之下,有一个巨大的架构在运作——那就是灵魂的层面。赛斯称之为“架构二”,或灵魂的伟大创造。而你的尘世生活,是骑在那个架构之上的。

灵魂是许多人格的集合——许多不同的醒着的你的集合,当然灵魂远远大于这些许多不同的你的集合,就像一切万有要远远大于一切事物的集合一样。

与尘世生活的确定性不一样,在灵魂层面,灵魂与可能性打交道:对于灵魂来说,“事实”是一种相当乏味的东西。对于灵魂来说,我们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种,一条大河无数支流中的一条。但因为我们过于仔细地观察我们我们自己的这条支流,而忽略了其他的支流存在。我们太沉浸于自己的故事之中,而不能觉察到其他部分的自己在不同的时空和平行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

赛斯说,因为灵魂的潜力过于伟大,所以,你生命中每一个没有做出的决定,在另外一个世界已经是事实。对于灵魂来说,它不仅有很多不同的人格在不同的时空中,并且还有无数个“可能的你”,他们活在其他版本的世界中,或称之为“平行世界”。有许多人类的版本正在往其他方向发展,那是跟我们的世界的版本所不同的。

以上,也许使你对“人格”(醒着的你)和“灵魂”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佛陀教导的般若、觉知、照,我觉得就是对那灵魂层面的觉知。戒——定——慧,先把那些影响你的都放下,然后在定中,自然就会有智慧发生,你自然就会有一种看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感觉,这种“看到你的看到”,意识退后一步的感觉,在操作自己的身体的感觉,就是所谓的觉知,awareness。觉知到最后,你的意识会溢出你的身体,而意识到赛斯说的另一个经典观点:自我是没有限制的,一切都是你。

按佛陀的说法来说,那叫“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你是一个纯意识体时,你自然就变得像佛陀一样了——佛,意思是作为一个纯意识体,活在物质世界中。

当意识很散乱时,想要做些什么是很难做成的,因为你很容易三心二意,也很难真得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这就是佛陀的智慧,先收心,然后等你真的有定力了,你会发现你做事情时,每一刻都沉浸在那个当下。就像你小时候一样。于是事情就很容易成就——所以关键点,其实是在“定”。如果能“定”,“戒”也可以不用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回归内心的方法,也许佛陀的方法只适合佛陀,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回到一种专注和心无旁骛的状态。

老子虽然没有说到觉知,但老子确实是很强调放松和专注的。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像婴儿一样柔软、自然,心中没有杂念、心事,我觉得这跟“定”的概念很相似。

“无为”似乎是《道德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无为”到底是什么,却很少人能说得清楚。木心曾言:无为不是一种无,无为是一种为。这一点可以撇清一个误解:就是好像“无为”是什么都不做一样。——其实呢,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如果你真的完全相信,即使你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也能有很高的收入,那么金钱就真的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就是这么简单,信念创造实相。但问题是,你很难真的相信你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也能富有。即使你告诉自己,我相信这一点,但这只是一个想法,一个暗示,它并没有真的成为你的毫不怀疑的信念。有时候,如果一个想法已经变成了一个信念,你甚至不会觉察到它,你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你相信太阳明天还是会升起来一样。

对于无为,我想在木心的话后面再加一句:无为是一种骑在灵魂的伟大创造之上的为。也就是说,你不再利用你头脑的聪明,你不再安排,却像驾驶着一只小船在大海上随波追流一样,你跟随着海浪和风的方向自由地去往未知的世界。但你相信未知,而欢乐地踏上这充满刺激、挑战和成就的冒险旅程。你利用你内我的无限精明才干来生活,你利用海浪和风来帮你掌舵,于是你就这样漂流在这充满奇迹的大海之上,于是你活在无尽的巧合和偶然之中,于是你意识到其实你自己就是海浪和风,而那些巧合和奇迹,都是你自己为自己亲手创造的。

所谓信任你的存在,不过是把人格交给灵魂,不过是把你自己交给一个更大的自己。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你就会失去你自己的个人性,你的个人性永远不会失落,却会因为这信任而得到扩大和增强。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这个看似危机四伏的大海之上,我们肯定会渴望运用我们的能力去掌控这小船的方向,所谓社会意义上的“成长”,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世界被头脑发达的人掌控着,但不久之后这将会改变。)。我们从一个婴儿变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同时也从形而上的“道”变成了形而下的“器”。你变得具体了,而与你的身体认同,并且认为你只是你的身体,甚至在死后你就会毁灭。

而老子的“无为”正是与社会上的教导相反的一个过程:老子尝试让你再次回到形而上的“道”,他让你从你“器”之中走出来,使你损之又损,把你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和概念全都扔掉——因为你必然会根据你以前的经验、记忆和思维模式(信念)来判断未来的事情,这样,你就用你的期待锁住了你灵魂的伟大创造。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老子说“损之又损”。

赛斯说,灵魂的发展永远会逃出人格的计算。灵魂高瞻远瞩,它看事情的角度永远要超过活在故事中的我们。对于此,你怎么办呢?你信任你的存在,信任它把你推下万丈深渊,也是为了让你看到在里面的前程万里,也是为了让你体验飞翔的感觉。总之,信任故事的发生,对你总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十分地不信任你的存在(因为科学的原因),你的存在也总是信任你,不然,你的心早就不跳了。

赛斯说,宇宙是倾向于我们这边的,宇宙没有敌意。其实我们都有一些限制性信念,那是你成长过程中,从你的家人和其他人身上吸收到的,而你也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它们,那些信念,在你的生命中形成了一道你看不见的围墙,把你的经验围了起来。那些信念是你的经验的极限。

所谓“无为”就是赛斯说的,一切功课都在内在完成。就是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尝试去为自己置换一个更有益更轻松的信念。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你能创造你的经验,就否认你自己是神的本质的话,那你也只能继续艰难地匍匐前行了。

每次当你起心动念,你那灵魂层面的伟大架构——我并不愿意将其称之为机器,因为那架构是带着感情的,朝向每一个人的最高利益而发生的——就开始运作。如果从现在开始,你认为人生就是享受和充满刺激与成就的冒险旅程,那么你的内我现在就会开始给你安排不同的东西——一切功课都在内在完成,当你以不同的信念来思考时,一切真的马上就不一样了。

你持续地运用你想要的信念,以那个信念来看待你的生活,到最后,你真的可以创造出以那个信念为围墙的生活。而当你所相信的信念没有创造出你想要的实相时,你只需要意识到,那不过是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强化你想要的信念。

换句话说,当你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还没有收入时,请继续躺,那不过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强化“我可以什么也不做就挣到钱”这个信念。

总而言之,“无为”就是利用内我的无限精明才干来做事。赛斯说,你的内我创造出你每天接触的物体就像创造出你的手指一样自然。那么我想,你想要什么样的体验,直接调动你内我的资源去创造不就行了吗?甚至说,你想要一个飞碟,也是可以的。而你只需要更换一个最自由和适合你的信念,同时,根据你内在的冲动去行动,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去一个恰当的地点。要知道,那些冲动总是会把你导向成就与新的世界,虽然,在我们的教育中,冲动总是被认为是危险的,也因此,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