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店杂记(15)烤地瓜

 竹溪浣月 2021-10-28
小 店 杂 记

杨仁东

15

烤 地 瓜

一位顾客拎着七八个生地瓜从小市场回来,拐个弯来我店里捎瓶酒,说起生地瓜三块钱一斤,烤熟的要五块钱一斤,我们直咂舌。

要知道,我们小的时候,地瓜可是最不值钱了,只要三分半一斤,那可是那个年代人畜共同的主食啊!现在,畜禽也不给喂地瓜、地瓜干、地瓜面了,而是代之以玉米豆粕为主要饲料,人们偶尔吃几个地瓜也就是尝尝鲜。

那时候,麦子割完了,大田里除了占大头的大块玉米地,余下成亩成片的就是地瓜。

地瓜分两个时间栽种。一种相对面积较多,是春地瓜,开春用火炕育“芽子”,芽子长到二十厘米左右,在预先留好了的“春地”里把芽子栽种在垄背上,农历八九月份收获。

这种地瓜主要是晒成地瓜干或再磨成地瓜面,用来做猪饲料或蒸“窝窝头”、掺入玉米面摊成煎饼做为人们的主食。

还有就是,质量好的地瓜干可以卖到酒厂酿酒,当年肥城酒厂的王牌酒“泥马渡康王”就是地瓜干酿造而成的,那酿完酒之后的下脚料“酒糟”也还是非常高级的猪饲料呢。

另一种是麦收后,接着耕耘、起垄、栽种,称为“麦茬”,这种面积相对较少。这时候,春地瓜的瓜秧已经长的遮严垄沟了,人们就捡长些的地瓜秧,剪成三十厘米左右一段一段的,作为种苗栽在垄上,长到阴历九十月份就可收获了。

这种地瓜比较耐储藏,人们一般把它存在几米深的地底下“窨子”里随时取用,冬春季煮熟做饲料和留作“地瓜母”在春天上“沙火炕”,棚上透明塑料布发芽子,做春地瓜的种苗。

夏地瓜相比春地瓜淀粉含量低,水分大擦晒地瓜干晒的慢,也造成了晒干了发暗不白,质量差。而且恰逢雨季,往往会赶上连阴雨天,大批的霉烂在地里,有时收获晚个十几天,擦晒出来会赶上霜冻,也会霉烂在晒场,一季的收获泡了汤,着实让人心疼,所以一般不把它擦晒成地瓜干。

至于后来包产到户,生活好些了,地里种出来地瓜属于个人了,村里和附近也有了淀粉、粉条厂,不管春地瓜、夏地瓜,刨出来直接就卖给厂里,省了不少事,那都是后话了。

紧邻我们学校西墙外,有生产队的二十多亩地瓜就是春地瓜。

每天上下学都经过这里,从春天地瓜芽子一上垄,我们心里就栽种下了希望,瓜秧一天一天变多变长,渐渐地爬满垄背垄沟,随着也渐渐爬满了我们幼小的心灵。

慢慢地,瓜垄就好像膨胀起来,开始有了横七竖八细小的裂纹,随着裂纹越来越宽越深,地底下那地瓜宝宝就慢慢的越长越大。

而我们几个早就等不及了,天天的去瞧,瓜垄才有细纹,我们就偷偷扒开看,那瓜还只有拇指粗,发“艮”不甜,而且太小也吃不着,我们就不摘下它,把它塞回去。

有时候,坏心眼来了,就撒上泡尿,“三郎当”甚至要蹲下拉一泡“粑粑”,然后用土掩埋住,怕它漏风,最后还要再用力拍打几下土呢。每一棵瓜秧要结四五个瓜甚至更多,扒了这一个,估计对它影响不大吧,应该会继续生长吧,反正我们小,也不懂,不去管它。

小孩子心急,隔几天就换个地方去“验看”一番,直到裂缝挺大,扒出来和我们小手脖般粗的地瓜来。大家赶紧捡缝隙大的地方多偷些,用衣襟兜掩着,一阵风似地跑的远远的。

找一个结实点的土坝堰,在坝堰壁上掏一个不大不小的洞,其他几个人早就去捡来树枝枯草,塞进洞里,“三郎当”拿出从他爹那里偷来的点烟用的“洋火”点着火,对了,可别忘了在洞的上面打一个小洞作为烟囱,要不,那烟往那里冒啊。

待火旺烧一段时间,洞壁好像都烧红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把地瓜塞进火里,再添些柴禾,等再烧一会儿,我们就把上下的洞口用土封住,撒上浮土伪装好,然后各自跑回家去吃饭。

吃过饭上学,早一点出门,几个人集合好了跑着来坝堰,扒开那洞,来取烤地瓜。

地瓜早就闷熟了,每人三个两个的均分开。拿一个在手里,烫的不得了,扔起来再接住,如此几翻就稍凉些了,嘴里对着那热地瓜边吹气边急急的掰开,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瓤子软软的糯糯的像糖心了似的,咬一口那香甜劲,别提多美了!可惜现在再高级的烤地瓜设备也烤不出那当年的味道了。

中等个的地瓜烤的正好,大些的可能还不熟,小些的呢,可能烤焦了,只剩下最中间的一点“核”能吃,即使这样的我们也不会放过,埋下头去啃了又啃。大家吃的美滋滋的,忘乎所以,结果弄的满手满嘴黢黑,脸上也黑一块白一块和花狗脸似的。

吃完了,就找个小溪,伸着头撩点水洗洗去。这时候我就在“三郎当”背后猛地推他一把,再手疾眼快拽住他的系腰绳,把他拽住,让他悬在水面上,上不来还掉不进小溪里去,直吓他个半死!

大家吃够了,玩够了,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朋友看到我写的坝堰烤地瓜,说我们这法子不是不熟就是烧糊了,有个更好的“闷窑”法子:挖一个直径约30公分的圆坑做窑炕,深度在20公分左右。在向风处开口挖一宽15公分左右的通道,由坑深处修一个缓坡到通道尽头也就是地面,这通道口是土窑的门,也是烧火的通道,窑门上方用两块拳头大小的土块起拱,土块要经得起烧烤和树枝等燃料的摩擦,不然就会功亏一篑。

沿着圆形窑口用鸡蛋大小的土坷垃垒第一层,这是基础,所以要仔细挑选坷垃的形状大小及结实度。第二层压在第一层之上,用稍小些的坷垃,同时整体还要稍稍往窑心方向倾斜靠拢,要像垒墙一样错落有致压茬压实,第三层,第四层……一层一层小心翼翼的收拢直至封顶,最后形成了一个高高的长馒头形的土窑穹顶。

这期间要耐得住性子,决不能偷工减料和不按规则“施工”,不然垒得再高也会轰然倒塌,那就前功尽弃了。

找来枯树枝和干草,在窑门处小心点燃,再慢慢送到窑心,红色的火苗从土窑穹顶坷垃间隙冒出,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大概二十分钟后,整个窑体的坷垃就都烧红了。

熄火后,把燃烧后的草木灰慢慢掏出,用树枝轻轻在窑顶捅个口子,把准备好的地瓜有序地放进去,不大的窑能放十多个中等个头的地瓜,然后把窑体全部整塌,这样会把地瓜全部覆盖,用铁锹把坷垃全部拍碎,然后再用旁边的新鲜泥土盖上,防止热气外冒。

一个小时后,用铁锹慢慢将带着余温的土堆挖开,那闷熟了的烤地瓜的味道一下子就蔓延开来。

朋友说,试过放入土豆也非常好吃。这个法子是真的好,得赞一个!

我又想,如果这窑里放入用锡纸裹好的、腌制好的鸡、鸭甚至是小乳猪,那焖出来该有多好吃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杨仁东,闲人一个,喜欢没事胡诹两句。

特别推荐:

小店杂记(10)

小店杂记(九)初夏

小店杂记(八)“诓”鱼

小店杂记(七)蛇蟾之战

小店杂记(六)两个人的夏夜

小店杂记(五)铁路上的童年

小店杂记《四》小村外,那一条铁路

小店杂记(三)王三哥

小店杂记(二)诺诺

小店杂记(一)墙外那一树杏花


本版编辑:花非花

琴心洗砚公众平台,旨在弘扬国学,传播经典,营造古雅幽香、诗意盎然的文化氛围,非常期待您的加入!

社长:竹园听韵jxk_99999

副社长:雷现明lxm13655481571

主编:花非花zxs12130

投稿须知:

1.作品必须是首发原创,拒绝一稿多投。原创需三百字以上。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照片最好是生活照。

2.作品形式不拘一格,中华诗词,古典韵文,现代散文、小说、诗歌等,均可。

3.作品必须遵循中国法律法规,不许有反动言论,不许有粗语脏话,不许有黄色类的情节。

4.投稿方式:邮箱qyy1215@163.com或者群内直接艾特花非花或者雷现明投稿。所有作品文责自负,概与平台无关!

5.琴心洗砚愿意在新的一年里与大家共同努力,给予作者更广阔的推广空间,给予读者更美悦的享受!

琴心洗砚微信平台

2018.9.21

博客地址:

琴心洗砚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6722075865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