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匈帝国解体是一战后最大的地缘灾难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奥匈帝国的解体是一战后最大的地缘灾难。奥匈帝国曾经作为英国的地中海条约体系的基石,是英国维持对俄威慑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德国崛起与威廉二世愚蠢的因国内集权而破坏英德关系造成两者矛盾激化,德国的盟国奥匈也连坐成为英国的敌人。

奥匈不仅是地中海锁钥,也是中欧路桥的桥头堡。这个庞大帝国能够被英国允许维持的前提有两个——大而不强、对英友好甚至依附。很显然,1880年代到1918年间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一战之后,奥匈之于英国,就像1992年后的南斯拉夫之于美国。如果英国能够完全掌握奥匈,伦敦肯定会选择全盘接手。但欧洲并不是英国的一言堂:法国失去了沙俄,但是却野心勃勃的通过布置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小协约国”试图收复俄国在内的“大东欧”;美国则控制了德国金融,鉴于德奥之间的悠久传统和德奥经济联系,美国比英国更容易在奥匈取得优势。所以,既然中欧体系不能为我所有,那么就毁灭得越彻底越好。

英国之所以不肢解德国,原因大致与奥匈相似。第一,德国的金融系统已经接入了美国,成为了美国的既得利益,美国的红色计划已经说明了美国随时准备对英国撕破脸的军事冒险做致命一击,英国自身也明白,虽然金融主导权仍然在伦敦,但是英国的物质潜力对美已经不再有很大优势,美国也在逐渐分享英国的金融霸权。这从《五国海军公约》英国放弃海军独霸地位、解散英日同盟的举措也能看出,英国的战略意志已经大大下降,这显然不是英国本身丧失斗志,堕落到不想维持霸主地位的心态的——这只能是对手实力的变化,“攻守之势异也”。因此,英国不敢动美国的蛋糕;

第二,德国是法国的重要制衡者,在德国被严重削弱的情况下,法国成为欧陆独大的威胁,“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办法祛除美国的在德势力,那么就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个因素——以德制法。所以英国只能赞同德国的留存,那么,连带的看,奥匈帝国就不能再留下了,因为这会让美国白白得到一大块肥肉。英国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将与德国金融系统盘根错节的奥地利经济命脉掌握到自己手里,所以“爆破”奥匈是最有利的方法。同时,对于法国而言,把德奥合并实力上升的影响降到最小,自身受到的威胁也才最小。因此,英法都愿意将奥匈肢解。

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条约中都规定了“禁止德奥合并”的条例,足以说明对伦敦于美国整合中欧资源来威胁英国的警惕,但是这是没用的——二战就已经将这种威胁变为了现实,做掉了英国的金融霸权。奥匈解体虽然使得短时间内美国没有办法改变欧陆力量对比,但是在英法实力没有显著增长情况下这种稳定必然会随着德国的恢复打破。福熙所说的“20年休战”是以德国实力增长为估算基准的。

奥匈帝国的解体导致这一地区的平衡被打破,德国和俄国的强权地位虽然在一战中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当苏俄受到英法尤其是法国敌视后,其对德国的制衡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处于德俄“中间地带”的一众中东欧国家,在法国带领下对于反俄尤其热衷,但对德国的态度则十分模糊——在利益上他们肯定要防御德国的经略,但是自己的盟主法国则尽量避免与德国直接冲突,尤其是1923年鲁尔危机后,英美的不支持态度使得法国的反德意志严重动摇 ,中东欧就成了一堵半封闭的墙——只对俄国设防,对于德国则几乎没有正式的设防,只堵一面不堵另一面,这种情况下德国能够肆意吞并整个中东欧只是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奥匈帝国解体后一个稳定有力的“保护人”已经不复存在,导致半开放结构下对德的事实放纵。

30年代,奥地利和匈牙利以及原奥匈帝国的工业区捷克斯洛伐克最终还是绑到了德国战车上,这便是后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