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死敌——F-15和苏27谁是当年的“绝对空优”

 不沉俾斯麦 2021-10-29

天生死敌——F-15和苏27谁是当年的“绝对空优”

原创不易,请认可价值,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头条英雄光” 2018-5-18

作为两个在航空领域的发展处于最前沿的国家来说,俄制飞机(包括苏联)和美制飞机究竟谁更胜一筹的讨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经久不衰。

就像足球中对于人们总是在讨论前锋一样,航空领域以战斗机这一明星机种的讨论最为激烈,在这其中又以F-15和苏27的讨论最为激烈。因为相对于五代机来说,机动能力反而不是首选,而且加上苏57迟迟未能展示其能力,所以话题的热烈程度反而不如F-15和苏27。

F-15和苏27曾经分别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绝对空优主力,从它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存在。

虽然出生日期相差十几年,但是自苏27诞生之时,关于美俄四代机谁强谁弱的讨论从来都没有销声匿迹,这一吵就吵到了2019年。

对于它们的战斗能力当年也在空军之翼上出现过一次空前绝后的激烈讨论。当时首先出现了一篇《鹰与侧卫——龙虎相争30年》认为F-15比苏27更胜一筹,紧接着随后又出现一篇直指其的《侧卫比鹰略胜一筹》,其后又出现一篇《为什么F15强于苏27》,三篇文章产生的激烈讨论在空军之翼是罕见的。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罗列大概三次侧卫与F-15的直接“友好”交流。

第一次,也是唯一次F-15与苏27的直接交流,美国的F-15d从应俄罗斯空天军的邀请从美国兰利空军基地飞往了俄罗斯,并且两者并未进行切磋只是战术编队飞行。

而在飞行过程中,在F-15d后的苏27ub脱离预定的编队位置并使用火控雷达锁定了其前方的F-15d。尽管F-15d察觉到了火控雷达的锁定,想要努力摆脱,但占据位置优势的苏27ub,却并没有给携带两个副油箱的F15d一点脱离的机会。随后苏27回到预定的编队位置,就像是开了个玩笑一样,只是这个玩笑的过程可能并不友好。

我们知道现在在格斗中,往往要取得占位优势和机头指向,往往首先先取得位置优势的飞机能够抵消掉机动性的差距。而且携带了更大载重的F-15显然也处于不公平的境遇。

所以在这次事件中,携带了两个副油箱F-15d的机动性并没有显著地优于苏27。

在这次事件后一直到今天,F-15再也没有与苏27有过直接对面。

第二次是在,2004年2月的“Cope India”演习是美印第一次联合军演,也是鹰与侧卫的第一次正面对话,只不过此时与F-15c对战的是苏30K,理论上来讲苏30K比苏27更加先进,但是苏30K的比苏27更重,垂直机动能力相对来说反而不如苏27,但是在这次演习中,苏30K将经过MISP升级的F-15c打的一败涂地。印度也成功的获得了“南亚最强空军”的称号。

但是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呢?被派去参与演习的F-15c并不是已经加装了APG-63(v)2的那一批,而且F-15c在空战中对于使用导弹的条件被严格限制,不仅在达到包线的范围内不可以进行攻击,而且必须持续照射,完全无法发挥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的特性。

在数量上苏30mk还以3:1的优势对战F-15,并取得了AWACS(全天候空中预警机)的支持,这一切都是F-15c所没有的。

所以F-15c输得一塌糊涂,但这和第一次遭遇一样却并不能直接代表苏27比F-15c更强。

第三次,2008年印度苏30mki前往美国参与红旗军演,这次的军演项目和2004年的演习项目有所差别,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F-15c与苏30mki的一对一炮战。

我们知道,相较于BVR(超视距),WVR(视距内)无疑能够更加体现两架飞机的机动能力的高低,而纯粹的机炮格斗,无疑抛除了头瞄和格斗弹对于WVR的影响,这是一场切实的可以让两架飞机机动能力分出胜负的比试。

而这次的结果与2004年的演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只携带两个ECM吊舱的极度轻油的苏30mki在炮战中输给了携带两个副油箱和4枚导弹的F15c,这是难以想象的结果。

我们知道飞机载重,速度和飞行高度均会对飞机的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携带了更多的载重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推重比,其次就是这些载重带来的阻力系数的增大,这又影响了升阻比。

即使如此,当时的终极侧卫苏30mki依然输给了F15c。

这和很多人心里预想的结果有极大的截然相反的差距,苏30mki终极侧卫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在之前的航展中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过失速机动抢足了风头。

印度参加2008红旗军演的苏30mki

美国空军Terrence Fornof上校,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是这样介绍这次演习结果的。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这的确是一架很先进的战机,因为它使用了推力矢量,相控阵雷达,远程武器系统,但是先进的技术能否堆砌呈良好的性能,这似乎是两个概念。”

以及这样的“我几乎能把他的脑浆钻出来。”“但是两种飞机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指苏30mk和F-22)”

这个视频是开源网站可以搜索到的,可以查证。

TsAGI曾经预估过F-15的性能并做了飞行手册,在其中有和苏27的详细对比。

但是即使是经过TsAGI低估的F15在垂直机动中充满了显而易见的优势。由于现在TsAGI对于F-15的预测手册以及F-15的飞行手册都已经解禁了,在开源网站可以找到,所以这些话语的真假是可以接受查证的。

上述是三次F-15与侧卫系列的三次交锋,从数量上的结果来看是2:1,但是胜利的很显然是F-15。

我对于苏27和F-15谈一下自己个人的浅薄的看法(我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是在探讨个人的看法)

首先,苏27是在F-15之后出现的,而且其采用的翼身融合,长边条,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它的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大升阻比是超过F-15的。这也是苏27瞬盘较为出色的原因之一。

苏27整个气动设计的结果也是很出色的,带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在水平机动范围内相当程度上抵消了重量劣势。

而且其设计的内置超载油箱也是省去了副油箱的麻烦,减小了风阻。

而且,苏27采用中央升立体结构的设计,发动机间距过宽,导致质量分布与中轴线的距离较远,带来的很直接就是横滚时,转动惯量过大,滚转不灵活。在这一点,苏27和F-14就是两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两个可谓是四代机中的难兄难弟,横滚分别倒数第一,倒数第二。

而且,苏27在材料强度和机体结构方面做得并不好,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空重过高,苏27sk基本空重16.8t,使用空重17.44t,空重过高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推重比较低。

其实如果,苏27的空重能够降到和F-15差不多的水平,鹿死谁手可就不一定了。

还有跨音速陷阱,跨音速陷阱的来源主要就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规律,飞机在进入超音速后,气动中心(可以将其理解为升力的作用点)会后移,而如果在跨音速时,过度拉杆,导致飞机加大过载,从而使sep值小于0(攻角为0时,sep=(t/w-n/k)v,当然攻角为0时法向过载为一,而且拉杆时攻角不可能为零,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sep值小于0时,速度就会减小,飞机可能就会到亚音速阶段,而后气动中心前移,就会产生抬头力矩,所以必须限制过载。

文章图片8

这幅图来自于苏27飞行手册,这个也是解禁了的,可以查证。

而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早在当时麦道与北美竞标时,北美就已经采用了翼身融合和长边条的设计方式,但是结果是麦道胜出。

当初麦道最终也否决了加装前缘后缘襟翼,所以很多网友嘲笑F-15的气动设计落后其实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那么对于F-15和苏27究竟谁更强呢?我认为在格斗能力,也就是飞机的机动性上,F-15比苏27更加有资格冠以“绝对空优”的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