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天改命”真实故事!10万中国人,干成世界第八大奇迹→

 wxsjbcf 2021-10-30

10年间,10万人

仅凭简单又原始的工具

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

开凿了一条大渠

把滚滚河水从山西引入河南林县

最终,一条1500公里长的水渠被建成

宛如一条玉带

由西北向东南 横跨晋豫两省

Image

这就是被称为

“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

上世纪七十年代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在那样一个吃饭都困难的年代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上万人

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凿水渠?

是林县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缺水是千百年来

林州最深、最痛的记忆

林县到底有多缺水?

就像电视剧《红旗渠》中讲述的那样

石水生娶媳妇以一罐水当彩礼

当年的林县姑娘找婆家的条件是 

“不求家财万贯,只求有水洗脸。”

在当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

1920年大年三十,林州桑耳庄。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了一担水。临到家时,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然后,默默地上吊自杀了……

Image

一桶水,对于林县人来说

甚至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

Image

△翻山越岭去挑水

他们

敢叫山河让道

林县人的困苦境地

在1954年开始出现转变

这一年,26岁的杨贵

来到林州任县委书记

谁都没想到

这位被分配来的退伍小伙

会改变林县的命运

Image

△杨贵资料图

1959年春天

林县再次遭受到旱魔的严峻考验

杨贵当机立断

决定引水建渠改变干旱缺水的命运

要彻底解决缺水问题

必须寻找新的可靠水源

林县政府经过一番考查

最终选定了水量充足的浊漳河

但想要“引漳入林”,仿佛天方夜谭

路线长达70公里

全程都要经过太行山的陡峭山崖

没有机械化装备,没有专业的技术

想在悬崖峭壁之上修出一条水渠

难度不亚于移走一座山

但是不修渠,林县就没有出路

于是林县人民带着

“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信念

开始了自力更生的修渠之旅

Image

△誓师出征

1960年2月11日,正值正月十五

37000多人浩浩荡荡出发

扛着铁锹和十字镐 走向太行山

他们不是专业工人

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

父子相随,夫妻相伴

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

背上棉被就独自上路

房子不够住

工人们就只能住到崖洞里

没有防潮用品

民工们就把大席子裁成小块垫在身下

民工们在哪里施工 

就在哪里安家

Image

此刻,他们的身后没有荣光闪耀

只有一个沉重的嘱托:

“一定要把水带回来!”

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

但没人想到

这一修,便是10年

时代有幸

遇到这样的他们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

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

这10年里

先后有81位村民牺牲

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

许多人连一张照片

都没有留下

红旗渠的“设计师”吴祖太

是当初极少数科班出身的

工程技术人员之一

当王家庄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

他明知有危险

但为了民工安全

毅然和姚村卫生院院长李茂德

一起入洞察看

结果洞顶不幸坍塌

两人光荣牺牲

当时吴祖太年仅27岁

Image

△吴祖太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指挥部决定成立

由十二名勇士组成的排险队

任羊成是排险队队员之一

一次在作业中

因落石坠下躲避不及

一块滚落的石块正好砸在他的嘴里

四颗牙齿被砸得躺在了嘴里

鲜血直流

未完全脱落的牙齿卡住了他的舌头

但为了不影响说话

继续除险工作

他硬生生地用钳子

把自己的4颗牙齿连根拔下

继续在悬崖上工作了6个小时

Image

如此的危险 任羊成遇到不止一次

……

Image

这些排险队员们每天悬挂六个小时

有时像壁虎一样伏在峭壁上

有时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飞来荡去

逐一钩掉山上松动的悬石

为修渠大军保驾护航

然而他们自己却时刻暴露在危险之中↓

△81人为渠献身!“劈山夺水开天河”,红旗渠是这样拼出来的!(视频来源:纪录片《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