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病机重于郁

 wLJ0679 2021-10-30

内容提要 少阳病机的根本在于气机郁而不畅,少阳气郁导致多种病证,如发热、胃肠疾患、湿郁、痰郁、血淤、津液不布及阳证似阴。柴胡治疗诸多疾患在于开郁调气。

少阳病的病机,一般概括为枢机不利。笔者认为枢机不利主要是指少阳气机郁而不畅。少阳为游部,其气游行于三焦,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三焦气道通畅,饮食水谷新陈代谢,都起着重要作用。一旦邪入少阳,气机郁而不利,则会发生多种病变。

郁可导致阳气不通,使阳证似阴

邪入少阳,气机郁而不利,阳气被阻不能通达,便会出现一些阳证似阴之症。如《伤寒论》第148条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这里论述的类似少阴病的手足冷、微恶寒、脉沉紧、脉细等症状,实际是由于阳气被阻,不能通达所致,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通阳,治其阳结,则病可愈。四逆散所治疗的四逆,类似少阴病,也是由于阳气被郁,不能透达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所以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说:“四逆散……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本方实治后世肝郁之病。”①刘渡舟教授根据开郁通阳之法用小柴胡汤曾治愈男子阳痿,女子无性欲之证。②这种由于阳气郁而不达所导致的阳证似阴,只要细心体察,在临床上还是不难辨别的。如《伤寒论》所论的阳微结有头汗出一症,而阴不得有汗。刘渡舟教授治疗的男子阳痿,女子无性欲,见于年轻体壮之人,脉象沉而有力。从脉象上讲,六郁多沉,但既为阳郁,则脉虽沉而有力。

郁可化火,少阳邪热所由来

少阳气郁不舒,日久可以化火。少阳之邪热多来源于木郁,所以治疗时不可一味清热,而应该疏郁、清热并行。小柴胡汤之所以以柴胡为君,就在于柴胡首先能疏利肝胆,解郁调气,同时又有清热之功。263条少阳病提纲的口苦、咽干、目眩,均为少阳郁热之象。《医宗金鉴》云:“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亦为郁热上扰之象。所以小柴胡汤有黄芩之苦寒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临床上因郁而热多表现为低热,切不可误认作阴虚之证,而误投滋阴药,否则“非但徒劳无功,反使气机受阻,郁结不开。”②我们不能只看到发热这种现象,而应认识到气郁是热的来源。根据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的原则,疏郁与清热并行,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小柴胡汤以清热之药柴胡、黄芩为主药,在临床上能用来治疗多种发热性疾患。宋朝的《苏沈良方》就归纳小柴胡汤能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差后更发热。目前也有人探讨急性热病中小柴胡汤的应用问题。这也予示了小柴胡汤作为一种清热剂,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木郁克土,邪在胆,逆在胃

少阳气郁,疏泄不利,最易侵犯中土。《伤寒论》96条的不欲饮食、喜呕、或腹中痛,318条的或泄利下重都是少阳气郁,木邪克土所表现出的胃肠疾患。172条黄芩汤证的自下利是少阳邪热内迫大肠所致。第378条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在少阳病的辩证和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少阳病容易犯胃,使胃气不和而上逆的缘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小柴胡汤中取人参、甘草、大枣培补中土,预保脾胃。生姜、半夏善于和胃降逆止呕,其味辛又能助柴胡疏解气郁,调达气机。整篇《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少阳病可传太阴,但是这一点在其辩证施治精神中(如上所论)却清楚地体现了出来。柴胡,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能治疗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所以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常被用来治疗多种胃肠疾患。气郁能导致食郁,也是它能治疗胃肠疾患的主要依据之一。

郁致三焦气机不利,变证百出

三焦主持诸气,为水谷之道路,外通腠理,内通膈膜。少阳之气游行三焦,一旦少阳之气郁而不疏,则三焦升降出入之机为之不利,出现种种疾患。

气邪可以导致湿郁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少阳气郁,往往可以影响到水液的正常代谢,出现心下悸,小便不利,咳嗽等证,甚至可以出现水肿。所以小柴胡汤有去黄芪加茯苓之加减法。临床上小柴胡汤常被用来治疗气郁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若少阳邪热与湿邪相搏结,可导致发黄之证。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既能清热,又能枢转气机,且有参、草、枣温补中焦,若再加利湿之品如茯苓、泽泻等,则适用于湿热发黄之证。

气郁可以导致津液不布

少阳气郁,可以导致水津不布,津液不能上滋,可以出现口渴;津液不能下润肠道,可以导致大便硬。类似阳明病而实非阳明病,以小柴胡汤枢转气机,津液得到正常的输布,则大便不硬矣。如230条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身濈然汗出是气郁得开,气机运转恢复正常的结果。少阳气郁,津液不布,又可以聚而化痰,即气郁可以导致痰郁。所以朱丹溪曾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喻嘉言《医门法律》创豁痰汤,谓其“治一切痰疾”,其方药“盖以小柴胡汤为主,合前胡、半、南、壳、陈、朴之属,出入加减。”③可见通过调达气机可以治疗痰证。

气郁可以导致血淤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郁日久,必然导致血行不利。对于热入血室,历来诸多争论。笔者认为热入血室主要是由于肝胆郁热影响到血分而形成。从143条的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和144条的如疟疾,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看,必与少阳郁热有关。其刺期门之法,结合108、109条肝乘脾、肝乘肺的刺期门,和142条的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目的在于泻肝胆郁热。热入血室的谵语,也是由于肝胆郁热所致(对比142条自明)。正是由于气郁导致了血淤,故曰“其血必结”、“经水适断”。但是如果郁热迫血下行,也可出现下血谵语、经水适来,总因郁热所致。216条的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与230条的身濈然汗出一样,说明了郁热得开,气机通畅,故病向愈。

正是由于气郁可以导致三焦气机不利,所以三阳合病,往往治在少阳(如99条)。通过解郁调气,通利三焦,使气机通畅,则表、里证随之而解。

(收稿于1986年8月)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