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市语文教研员郭蕾点评重庆市第八届群文阅读现场优质课

 静语留香 2021-10-31

赛课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也是将新手很快变成教学效率高的老师的有效途径。它会把优秀的老师派到特别的地方(赛课现场或研究课现场)去上课,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大力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我将主要针对一赛场的课谈自己的观课感受,其他赛场的情况主要转告别的组长的反馈意见。

我期盼的群文阅读,不是模式化教学,而是将这种理念植入到我们平常的教学当中去。它应该是由教材视野逐步转变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这几年,由于统编教材刚使用,所以,老师们更多地进行教材视野下的教学,而群文阅读能支撑我们走向课程视野。

这是群文阅读赛课,我们首先得理清这三个概念,我们来看看看。

什么是群文?群文简单的来说就是围绕一个议题所选择的一组文本整体一组文本不仅仅是指书面里的语言,它还包括一些非语言形式,比如说,视频图片,都可以叫成为我们阅读的文本。看抖音,app推送的文章很多时候它是一种多样化的文本。一组文本的整体的落脚点在“整体”上。如果没有“整体”二字,一组文本它可能就是几篇文章的叠加,带给学生的只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当我们去探讨一种文本的这个“整体”二字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能够提供给学生统整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意识。

“议题”是指人们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探讨的线索或讨论的话题。这些线索或者是话题能够贯穿这组文本,从而把文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群文阅读的议题,而不叫课题的原因。他其实就指向了你到底讨论什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举个教材的例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家国情怀,这叫主题。那么在家国情怀下面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文章。如果我们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这个就变成一个可以议论的议题。这个议题就很好地知道了这个教材的关联程度。

《古诗三首》《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现代诗,中间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文体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依照把统编教材的主题变为议题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个封建帝王时代,饱经忧患,家国统一,民族和谐的家国情怀。就是这组文本,你就可以探讨这个时期家国情怀的特征。

这组文本传递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舍身取义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延安,我把你追寻》新时期责任担当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当我们把主题变成一个可议论的话题的时候,我们解读文本会更加的清晰。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对群文展开的比较与整合为主要行为的整体性阅读过程。它是一个整体性的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探究性的阅读过程,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中很少看到这个词的理解,这句话的理解。因为这些零碎的东西,如果在群文阅读当中记住很多,我们很显然就难以达到一个整体性的阅读。或者是说,给学生带来一种很愉悦的探究性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和群文阅读及群文,一脉相承。它强调了老师的引领,强调了这样读比异同的教学行为。我们就最后达成的整体意义表达特征,强调我们最后达成的是整体表达特征。

上面三个概念强调的是群文阅读理念,传递给我们的是三个方面,也是这一次赛课当中,评分标准中最关注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议题设置;第二个层面就是文本使用;第三个层面就是结构建构。评分标准以这三个层面来展开。

首先来看议题设置。议题设置有三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议题指向要明确,内涵要丰富有思考价值;第二,议题要是统整性,能有效地连接文本,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的特点,第三是具有驱动性,以问题或者任务推动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首先来看,议题有思考和探索空间,《不一样的雨》从议题上可以思考不一样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到底有哪些样态呢?它可以化作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肥肥的我该怎么办》这个议题,它呈现的是一个任务需要去完成。再如《衣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中衣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到底藏着什么呢?这些议题都能化作一个一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它具有思考的价值和探索的空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任务。

如果“义教课标”很明晰地提出了任务群,那么将来这个地方就可以指向任务群。任务群的学习具有驱动系统,能够带动整个的意境。有一些目标就显得比较宽泛一些。《中国的根》就显得比较宽泛。我们可以去思考,这样的一些不太集中的一些议题。

议题设计,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一起讨论它。一起去探究它,最终到底要干什么。这是我们很困惑的。是不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事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什么样的语文课本。这是语文的群文阅读课,所以他一定指向的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依照课标当中,依旧保持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但这四个方面又有不同的内涵,他们分别把这些切割为几个层次。第一赛场的老师们呈现的这些议题指向了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来辨别一下。《有趣的童谣》,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带着孩子们在童谣中去感受童谣的语言特色,再读当中去积累语言,很显然它他指向的是积累语言。

再看《古诗里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的是什么?它指向更多是文化的传承。这个议题他就会去讨论要要继承哪些,哪些是不能继承的,重点在讨论这种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当中,他还会有整理、语感交流和语境都有。所以,我们这一个议题指向核心素养,是一个或者是多个这样一种提法。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更多地指向一种思维,这个思维还特别有意思,是指向实证和推理思维,科学家很理性地对问题的一个追究,还有我们科学原理的一些基础性概念。这个里面都呈现出来。比如,《奇妙的思维》指向思维的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优质的议题一定是指向语文的核心素养,当你靠不近这个核心素养的时候,又去思考,我让孩子们读那么多篇文章,比较、整合,最终的目的到底是要干什么?如果给的是很肤浅的无意义的,那么这样的群文教学就会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文本的运用。我们这里会有三个关键点:第一点是文本选择与运用能充分融在议题,也就是说,能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就是文本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是文本是要有结构的,有助于丰富议题的内涵的。第三点是尊重文本的特质。

文本本身是什么,想发挥它的作用的。那么再看看。我们这一次呈现出来的文本应用还蛮有意思的。先先来探讨一下这个文本的组成形式。第一个呢就是有教材类的文章的重组。在单篇教学赋予学生一种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构。比如说《满意不满意》,他就是这样做的。教材文章加补充文,比如说《奇妙的变形》、《会变身的月亮》等教材的文章,然后加一两篇补充文。的是这样的文章形成一个结构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再比如说,来自于教材必读书目中的章节《衣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有的是来自于小说中的一些章节,还有一些来自于自选文。《肥肥的我该怎么办》在教材中找不到,他完全是为这个任务选择的这样一组文本,还有来自于我们的树人研究院研究的这些读本。哪一点是非常丰富的,但我们更强调的是它有助于丰富的内涵。比如说,《奇妙思维》中几篇文几篇文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思维如何奇妙,怎样奇妙。这个议题由于这个文本而丰富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这个样子,还可以这样去创新,还可以这样去应用。

第二点是尊重文本本身的特值。文本的阅读有两个极端,即诗歌与说明性文章,中间会有很多记叙文等。不同文本阅读的方式是不一样,诗歌、科普文,说明性等文章。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构建活动的那个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文章本身的特质,来发挥群文阅读的一种效果。比如,小说有小说的特征,诗歌有诗歌的特质来读。

接下来说下建构过程。这里面一共有三个评分点:首先要说的是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阅读本身是有规律的。回想一下,阅读app的推文分析内容是否有价值。今天看到呈现的这些课堂当中大部分都遵循了阅读的基本规律来设置这个建构的过程。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学生还不理解内容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分析这个部分,老师也没有办法只能拖着走啊,说着说着,就会发现学生跟不上老师,出现自己问自己答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创设情境。在2021年的高中课标当中,这个真实情境出现的概率特别多,可能有几十处。之后发现,大量的课堂都惯有一样的情景,在群文阅读课堂当中,也同样出现。这次课堂当中,《肥肥的我该怎么办》这个情景特别的有意思啊,它非常的真实,这个真实表现在能够贯穿整个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阅读老师带来的文本,看看老师经历过哪些减肥,在一组小文本阅读提取信息,了解老师减肥为什么失败。老师自己有一个录像似的文本,在关联的四篇文章,学生在读那四篇文章时,经历一个分析的过程,总结老师减肥失败的原因,还是个分析层面,最后帮助老师制定一份合理的减肥计划。他就是一个应用的层面。所以整个的情景贯穿于群文阅读的始终。你会发现多文本的阅读特别贴近生活场景。那么这样的情景就是有作用的情景,讲了这个情景以后,我特别害怕以后的语文课都来惯用真实情境。这样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我看到很多的课就有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需要征文,接下来就是有一个app要推送文章,接下来就是一个情景,学生就开始阅读或者写作。所以,在这我要特别提出,情景不仅仅是社会情境,还包括个人体验情境。时刻认识情境。情境多而乱。前段时间,我自己也很困惑,到底可能是什么叫做真实的言语活动情境。我把《“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困惑和理解》介绍给大家,看看,以免产生错觉。但是《肥肥的我该怎么办》情境运用是最好的一个课例。

接下来说说,群文阅读教学支架的搭建。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这个支架的应用,特别是一种思维导图和表格的运用,可能是这类课例的特征。《奇妙的变形记》《小虫子们化险为夷》这些课的老师们都很好地运用了支架来实现在阅读过程当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再来看见建构过程。能很好地使用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引领学生聚焦议题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

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规律:辨识与提取比较与融合(找到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求同存异这个过程),评价与反思,能够应用多篇文本的信息结合常识,对多篇文本的特点(观点、情感、形象、表达方式等),进行倾向性的判断和恰当的一个评价。第四个层面就是应用与创新。能够在新情节任务中运用几篇文本获得的认知,比如,《十万个为什么》获得的就是一种认知,还有的是获得的一种方法(构段。还有的时候是用一种技能,比如学习的一种阅读策略,还有兴趣运用它的一种策略,还有个是一种情感。应用这些内容,才来解释或者是解决一种新的问题。

应该说一堂好的群文阅读课,这四个层次都有。你会发现,不同的议题都会产生这四个层次的作用,而最终这些层次聚焦的是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来看看本次赛课主要存在的问题。这是魏小娜教授写给我的。

第一个是关于建构。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老师们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支撑。在求同存异的这个过程,几篇文本,求同存异过后到底是什么。这是暴露于老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关乎于老师自身的认知结构的问题。所以他用了这个词——专业知识。我们到底对文学性文本、诗歌性文本或议论性文本的知识知道多少?在这方面,中学和高中老师明显有优势。

文本性的东西,用专业的知识来支撑这个部分。求同存异,结论得出后到底运用这些文本干什么?到底能够干什么?而不是一开始会有很好的思路,最后这个结论就非常的随意。最后的结论,到了最后他就很宽很泛。比如说,大胆想象,前面比比比比,比到最后,没有一个精准的东西,而变成一个很泛化的概念。

第二个是抽象和提取的能力。从认知层次来说,老师自己进入这一块儿比较融合创新抽象分析创新这一部分,你的能力有没有?能不能看到很多的现象,自己上升到一个类别?这个能力有没有?比如说用夸张的手法,面对若干种夸张手法的内容,我们能不能来区分各自之间的差异,这是老师的一种能力所在。

对于整个建构的过程来说,我们很多的课例在提取信息、比较整合这个地方就停止了。如果一些高年级的课,也是在这儿停止的话,那的确就是很肤浅啊。你看嘛,弄来弄去学生提取信息,然后进行的一个整合比较。你最后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再走一步,有些课就有些可惜。文本找得那么的好,前面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高,但是结束时也就仅此的简单地停留在这个地方。到底最后指向的是高阶思维的培养,到时了分析以上层次。

第三个关于文本的问题。关于文本的问题。我们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因为群文阅读给予老师很多课程选择的自主的空间。我们可以选择教材上的文本,也可以选择生活当中的文本。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文本,我觉得作为课堂教学的文本,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的一种质量,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学科的教训,它包括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材料的选择,都要指向立德树人。立德是什么意思,德为先能为重。这是我们整个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教师首先要考虑你的文本具不具备这样的育人质量。第二就是文本的年段性。五六年级去选择三四年级那个档次的文本,完全不符合这个年段的特征,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没有挑战性,那么那几个文本组合在一起太简单。学生阅读的过程,运用于主要在这个地方就不充分。另外还有一个文本的选择一定要文质兼美。

我们企盼群文阅读能给语文教学打开一扇窗。这扇窗就是语文教学的课程视野!让我们跳出来,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