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和六便士》:真正高级的人,都很难被理解

 昵称63703230 2021-10-31
文章图片1

如果有一天一定要选择,脚下的六便士还有心中的月亮,你会选择什么?

选择脚下的六便士,是选择生活的物质;

选择心中的月亮,是选择精神的崇高;

我相信很多人不愿意去选,因为选哪个都会痛苦!

毛姆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让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

我相信有人会觉得,如果可以,既要保证脚下的六便士,也要保持心中的皎洁,在富足的同时做一个精神崇高的人,有人做到了。

但大多数人无法做到,他们不是在物质的长途跋涉当中忘了心灵的皎洁,就是在物欲的海洋当中失去了原本的方向。

文章图片2

01 灵与肉的受罪

斯特里·克兰德40多岁的时候,他放弃了体面高薪的工作,选择了画画,所有人都说他疯了,但他不以为意,甚至流浪街头,风餐露宿,按照一些人的观点,这可不就是傻吗?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自己去受罪,最终落得一日三餐都顾不上,这可不就是受罪吗?

可是,那是受罪吗?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两个部分构成:灵与肉。

平时肉体行走于世界,代表着世间的很多东西,诸如名利、财富,而灵魂则在一旁看着。斯特里·克兰德高薪体面的工作,固然可以让他的肉体得到体面舒适的生活,固然可以让他作为一个“富裕”的人被人羡慕,可是他的灵魂呢?

他喜欢画画,他想画画,但是为了工作,他没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在他看来,这就是将自己的生命禁锢在“六便士”的工作里,这难道不是灵魂的受难吗?

相反,等到他放弃了工作,开始了画画,日子固然艰难了很多,没有了原本的软沙发、暖气、空调、高级的牛奶面包,但是他依然可以有吃的,依然可以维持身体的需要,但这时,他可以画画,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难道就不是灵魂的天堂吗?

文章图片3

昔有人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寄居,人真正的“主宰”乃是灵魂,就算是肉体死灭了,灵魂依然存在。(《斐多篇》里面有关于灵魂不灭和永恒的论述。)那么,一个人为自己的灵魂而存在,岂非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一个人忠实于自己的灵魂,岂不是最重要的事?

当我们真正为灵魂而作为,真正的灵而作为的时候,才算是真正过上了一种拥有“自我”的生活!

这话可能有人并不理解,因为我们终究只能过自己的生活,而不能过任何别人的生活。

但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并不是工作比别人好,赚钱比别人多,也不是长得比别人好看,当然,这些也是人之不同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独特性,是灵魂当中的唯一和永恒。

文章图片4

02 灵魂的在场,是自由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话没有人有疑问。

但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吗?这就充满了疑问。

就像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人天生自由,但是却始终被自己创造和选择的枷锁束缚着(《社会契约论》里面有详细介绍,可去细看)。这里面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束缚,何以会有这种差别?乃在于“灵魂是否在场”。

什么是灵魂的在场?做一个修道者日日审视自己?做一个出家人日日寻求见性成佛?不,周国平说: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

这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不是欲望满足之后的狂喜(不少人会觉得欲望的满足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个人能够意识到周围神圣的存在,并对那神圣的永恒和无限的浩瀚仰望,不就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享受吗?

牛顿在科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是他那句“我虽然发现了星球之间的运行规律,但是那背后造成这一切的神秘的黑手,我并不知道”不是更具精神性的追求和享受吗?

文章图片5

一个人能够发现周围的神圣性,便更加能够发现自身的独特性。

如果他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毫无疑问,心里从来不会问这一切为何这么巧,是什么样的力量主导了这一切,而只是去做、去接受,那么“灵魂在场”只能是一个问号!

灵魂在场的人做什么,必不是因为他的邻居和对门都做了!

每个人都是独特且独立的自我,你能来到这个世界,是那么神奇,是那么偶然。既然是独特且独立,那么便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选择的事情。

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一座小岛上了却一生,他画了很多话,却始终没有被人理解。

但是,那又如何呢?

在画画的时候,不就是一种最好的收获吗?

文章图片6

03 越是高级的人,越难被世俗理解

毛姆所刻画的斯特里·克兰德是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的,像那样不被理解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现实。

哲人叔本华,生前在大学里开讲座,所有学生都跑到黑格尔的讲座上,叔本华的讲座无人问津。

他的巨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被随意摆放在地摊上,且无人问询。

后来,一个青年看见了这本书,他欣喜若狂,废寝忘食地看完这本书,并且确信这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品,这个青年人是尼采。

和叔本华比起来,尼采似乎更加“特立独行”,他高呼上帝为了同情人类,所以死了。在价值的真空中发出巨响。

可是,他不被人理解,没有人能理解他。

文章图片7

周国平说:尼采超越了他的时代,先于他的时代出生。正因为他超时代了,所以他的时代无法理解他。

真正高级的人,都很难被人理解,因为他们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他们的灵魂,比其他人走得更快,走得比其他人更远。

正如尼采在《道德的谱系》里面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身边,没有他的同类。

文章图片8

04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无论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都无关其他,只是自己对生活及人生的理解不同。

六便士有六便士的宝贵,月亮也有月亮的皎洁。

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间,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并不是因为他傻,那些选择了六便士的人,也不是因为聪明。

梭罗说:一个人没有和他的同伴保持一致,一定是因为他听到了不一样的鼓点。

他心中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他“月亮比六便士更加重要”!

不少人常以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去看待别人,所得的结果是不理解不接受。但其实每种生活,都只是个人选择,无关其他,心在何处,便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那些选择“月亮”的人,我恭喜你,“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那些选择“六便士”的人,我也祝福你,愿你求仁得仁,终究不悔如初!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