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天一阁”——号称“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

 极简的娜娜姐 2021-11-01

    中国有十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山东烟台蓬莱阁、云南昆明大观楼、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陕西西安钟鼓楼、浙江宁波天一阁。每座楼都有它的故事,而且故事都特别动人。今天有机会就参观了宁波的天一阁。

     “天一阁”是以藏书和陈列为主体、配套园林、自然风光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现在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和国家A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 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景点主要包括: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干晋斋和新建的书库。

     介绍说:天一阁原为明代兵部右待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范钦生平喜欢读书,更爱藏书,1532年考中进士,任随州知府、工部员外郎、袁州知府、兵部侍郎等官职。在湖北、江西、广西、云南、陕西、河南、福建等地的做官时,每到一地,都留意该地图书,悉心搜集各类典籍,而且他和那些只注重版本的藏书家不同,比较重视同时代人的著作。在他的藏书中时代地方志、科举录、政书、诗文集等特别多。范钦辞官返回故里以后,又收得故里的万卷楼、静思斋等藏书,经多年积累,蔚成大观,所藏典籍达7万余卷。

   以下是根据景区导游讲解词回忆的。

    主要景点:

    东明草堂:一般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书房,东明草堂就是范钦早年的书房,范钦的号叫:东明,谦虚的叫法都叫“草堂”(例如杜莆草堂)。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就不够用了,所以解甲归田的范钦就建造了一栋专门用来藏书的楼房“天一阁”。之后东明草堂就功成身退,成为家里接待客人的地方。所以没有东明草堂就没有历史上享誉古今的“天一阁”。现在我们看到的“东明草堂”是1980年重建的。

   天一阁:天一阁又叫宝书楼,是1561年建的,历时五年建成,目的就是为了藏书。取名“天一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及五行中“天一生水,以水制火”,“水为黑,乃深渊无垠之色”,所以整栋楼为黑色。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另外还在楼中刻有水波纹和陈列水兽等等。最特别的是范钦一开始就制定了藏书楼的管理规范:“烟酒切忌登楼”,“以水制火,火不入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以及各种防潮、防水、防火、防虫、防鼠、防盗等等各项措施。在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子子孙孙的严格遵守之下,藏书楼在明清400多年从未遭受火灾,一直保存完好。可惜的是到了清末以后历经多次战乱和人为的破坏损失了大部分,传承13代子孙,最后保留下来的仅存1.7万卷。不过尽管后期人为的破坏之下遭受部分损失,但比起任何一家的藏书都是历史之最,一般历史上的藏书大家都传不过三代,而范钦家族传承了13代。

   范氏故居:为了藏书区和居住区隔离,更好的保护书籍,范家所有的生活区都集中在藏书楼的西侧。现在我们看到的范氏故居就是范家人居住的地方。建筑物是清朝道光时期建的,但后来被毁。近几年按照明朝的风格重建。故居里面西侧是书房,琴棋书画齐全,有一幅对联“读万卷诗书,养十年豪气”,这是范钦一生的情怀写照。东侧房中有石雕为范钦弥留之际为两个儿子分家产的场景。家产分成2份,一份是藏书和藏书楼,另一份是万两白银。大儿子体恤父亲对书籍的热爱,选择了藏书和藏书楼,成为天一阁的第二代传人。大儿子管理藏书楼期间扩大了藏书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藏书的管理制度。二儿子选择了白银,不知道选择白银的二儿子后面有没有使父亲的家产发扬光大?

   尊经阁:原位宁波府学,也就是宁波官办的学堂中的藏书阁,用来存放皇家御赐给宁波的书籍和儒家经典著作。1935年从原来的宁波府移建于此。景尊贵最特别的地方是屋顶为三重飞檐。在古代,飞檐的数量说明了建筑物的等级。普通大殿为单层飞檐,故宫太和殿为二重飞檐,而尊经阁为三重飞檐,足可以看出古人对圣贤书的重视和书籍的尊贵。

   历代名人陈列室:天一阁为了严格藏书管理制度,一般是不给外姓人登楼的,但到了范钦的曾孙范友仲这一辈就破例了。范友仲是读书人,也在外面做官,见多识广,在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就是他打破了前辈不许外姓人入阁的规定,邀请了大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登阁。黄宗羲就这样成为第一个扣开天一阁大门的外姓人,此后历代还有许多名人学者也有幸登楼。他们读书、抄书、藏书、修楼等等。陈列室里陈列了历史上登楼的名人学者的画像。有“一代儒宗”钱大昕,“南袁北纪”袁枚,现代文学家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学者、评论家、翻译家、训诂学家郑振铎等等。黄宗羲还为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 ,藏之久尤不散则难上难”,有这么多的大学问家以登楼读书为荣,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是少有。

   千晋斋:是天一阁内的潇湘馆,斋前绿竹潇潇,四周青砖素瓦,诗情画意。这座建筑收藏了宁波许多古墙砖。1931—1933年宁波旧城改造,在拆掉城墙的时候发现大量晋代的墙砖。当时对这么多古砖的来历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它们无疑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著名的鄞县“五马”之一,北京大学教授马廉恰巧因病回宁波休假,他发现了这些古砖就一块一块的寻找并背回家,并且专门建了一幢房子来存放这些古砖,起名“千晋斋”,后来他潜心研究还写成了《鄞古砖目》。1933—1935年天一阁重修,马廉作为发起者之一将自己所藏古砖全部捐献给了天一阁,为此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并且依然命名“千晋斋”。现在我们看到的有2大柜的古砖,这些古砖都刻有烧制者的名字和烧制时代的铭文。

  马廉还专门收藏传统中被轻视的小说戏曲,故号藏书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又意外购得海内孤本《三遂平妖传》,故又名"平妖堂"。其藏书共约两千种,逝世后大多售归北京大学图书馆。200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精装24册,收马廉所藏戏曲35部114卷。

“百川归海 ”是其他藏书家的捐赠。

    现在的天一阁古籍等藏品十分丰富,除了范氏原藏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宁波藏书家的慷慨捐赠。改革开放后,政府多次拨专款用于天一阁的维修和扩建,同时建了一栋二层楼的相对现代的藏书楼。天一阁失散古籍的寻访、证购、收集工作一直进行中。如今天一阁藏书量已达30多万卷,比范钦的原藏书量增加了5倍,其中各种珍版善本8万多卷。并且建造了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点。

    现在博物馆内碧水叠石,宛若天成;修竹樟木,随风得意;亭台楼阁,古朴宏敞书香园雅,相得益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喜爱来此观光休闲,于繁华现代的都市生活之外,体会“万卷诗书来左右,容我佳园一藏身”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