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

 缤纷生活 2021-11-01

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

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

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

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

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

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

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

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

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多向型教学转变。

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思维型教学转变。

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素养型教学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