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体科学的前沿课程,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里发挥个人潜能?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1-11-03

偶尔在网上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什么人均收入是多少。我看着自己皱巴巴的工资条慨叹,我真的是拖了国家的后腿;或者看到网上说80后的未婚青年中,男女比例是多少,想想年近40岁的我还未婚........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习惯把个体表现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人们相信平均水平就是正常标准,通过衡量个体和平均标准的差异,就能评估个体的真实情况,但这种平均标准思想并不靠谱。

  

本书作者托德·罗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哈佛个体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指出用平均标准衡量个体时,容易忽视个体的特点和潜能,反而无法正确评估个体。他提倡打破平均标准思想,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 

第一,平均标准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在平均标准思想的建立和推广中,有四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道夫·凯特勒

1、阿道夫·凯特勒:最早用平均计算法处理社会数据,提出平均水平是理想的标准模板,个体越接近平均标准就越完美。

  弗朗西斯·高尔顿

2、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凯特勒的理论基础上引入了“等级”概念,提出高于平均标准是优秀,低于平均标准是差劲,并认为一个人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是连贯一致的。

3、弗雷德里克·泰勒:结合平均标准思想,提出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4、爱德华·桑代克:把平均标准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建立了现代教育的标准化体系。

第二,平均标准思想存在哪些问题?

1、单一维度思维:只用少数几个或者一个维度来判断他人。

2、本质思维:相信存在稳定不变的性格本质,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都符合他的性格本质。

3、规范化思维:相信存在唯一正确的途径,人们只能遵循这条途径去实现目标。

以上三种思维都不符合现实,个体科学有不同的看法:

1、锯齿原则:人类许多方面的特征由多个维度组成,这些维度彼此关联性很弱像锯齿一样有高有低,不能用其中一个维度来判断其他维度的高低。

2、情境原则:性格和情境紧密相关,不能脱离情境谈性格。

3、途径原则: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实现目标。

第三,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

1、工作领域:了解员工的个人优势,创造让员工发挥优势的工作情境,并提供多种发展途径。

2、教育领域:用资格认证取代文凭,建立一套更灵活的大学教育体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