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静脉血栓的中医方:吃芎归二黄调理

 liuqingxun 2021-11-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中医“脉痹”范畴,往往表现为行动困难,下肢浮肿、沉重,局部疼痛、发胀,以及皮肤灼烧感等,常见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湿热可导致下肢经络气血受阻,血气不畅则引发血栓。因此,久病卧床、久坐、久立、运动量少、低温环境下工作者都是高风险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诱因,日常生活中,高风险人群应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识,可服用活血清热的药物。

文章图片1

具体为:川芎、当归各10克,黄芩9克,黄连6克。上述药物混合后,共同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每剂药共煎两次,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次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100~200毫升,连续服用7~14天,或间断长期服用。

川芎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所含的川芎嗪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有活血散瘀通络的作用。黄芩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善于清肺、大肠热;黄连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功效,善于泻心火、除湿散郁结。当归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清热活血的作用。此外,戒烟也是预防此病的重点,因为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血回流,诱发或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