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逻辑——存在、本质和概念》——(2)气

 karlinms 2021-11-04

今天我们谈气。

气究竟是什么?如果我说,古代我们先祖已经认识到波粒二象性,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你们恐怕会大吃一惊。

实际上,我们就是这么先进,不过是朴素的先进!

人总是从生命的起源和条件来思考生命的自身的。起源的思考,同时就是对条件的思考。

我们生命的起源来自于气。在古代,我们对于宇宙的生成,天地的生成,人的生成,都是从气开始的。

现代我们认识到,星球的形成主要是星云学说。用物理学基本原理来说就是热胀冷缩原理。

热到极致,就是物质以波(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冷到极致呢?大约就是黑洞了,它吞噬一切。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形气转变的轮回。宇宙的基本规律就是热胀冷缩。

人的生成表面看是由器官构造而成,实际上是热胀冷缩的产物。假如地表温度为10000°,则人早就气化了。假如地表温度零下100°,人早就成冰块了。所以,人的形成,最大的前提条件,是大气的温度,在一定范围之内变化,使人的体温在37°恒温定型。

人体可以不吃不喝几天,可一旦失温,很快就会毙命。所谓失温,就是体温无法保持37度恒温,人就无法定型了。人存在的最大的前提条件,就不存在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人生存的第一前提条件,就是保住这个温度。在这个体温的基础之上,才有人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心理身理等等一系列活动。影响体温最大的因素,一个是外部的食物,一个是来自于外界的气温变化。食物来自于地,气温来自于天。食物通过消化吸收以及血液循环,成为作用于体温的生化内因;气温通过物理作用影响我们人体吸热散热速度,从而成为内因。所以食物和衣服,是最重要的生命物质。

中医治病,以脾胃为第一,以中气为第一,就是解决内部能量问题。而以艾灸、针刺调节气血,实际上是解决内部能量的传递和分配问题。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总量问题,气血的调节是能量和物质的分配调节问题。

食物的问题很好理解,而气血的调配模式,很多人就比较困惑。我重点讲这个。气是什么?古代说是精微物质。现代可以理解为葡萄糖,甚至是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人体最直接的能量物质),我认为,物质即能量,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比如ATP到了,你可以理解为能量就到了。

气血为何能快速的调配呢?这里我要拿电流来做个比喻。电流的位移速度很慢,但电能传播很快,因为它是以电场的方式传播的。如果电流不好理解,我拿自来水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的水源在城市里的某一个中心,甚至是郊区的某一个中心,那么,为什么使用自来水的用户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立即到达了呢?因为我们的管道里充满了水,最关键的是管内保持了一定压力。水流的速度虽然很慢,但只要压力稳定,水源充足,你任何时候用水都是即用即达的。

如果食物是我们的水源,而且不匮乏。那最大的问题就是调节压力大小了。而体内的压力,一个是血压,大家听说的比较多。实际上还有一个气压,大家听的比较少。气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怎个胸腹内的气压。这个压力决定了我们的膨胀和收缩程度。只说胸腹气压,这是比较狭隘的说法。实际上广义的来说,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皮肉包裹起来的气囊。整体上有一个气压的。

调节血压大家听的比较多,调节人体的气压,你们没听过吧?实际上,针和灸,就是调节气压,从而影响体体内物质能量的输送速度和数量的。

因为气压非常灵敏,所以稍微调节一下,效果就很快。身体如果本身比较壮实,能量总量比较充足,只是局部问题,短期问题的,针灸效果就会立竿见影。反之,如果问题范围广,病的久了,身体整体虚弱了,光使用针灸,效果也就不一定很大了。

一句话,古代人主要是露天作业,受气温影响大;又因为贫穷,饥饿问题比较大。所以医生李可上门问诊,都背上一袋粮食,带几件旧衣服,以便施衣施粮。没有衣服和粮食,看什么病呢?没法看病。有了衣服和粮食,然后才有能量的分配问题。这才好用针灸熨烫放血按摩推拿等物理的方法,或者同时兼用药物来做化学方法的内部分配调节。

是故,医者仁心,首不在救病,而在保命。命又在衣食二字。衣食充足,针药才有施用的前提和条件。上医治国,其理在此也。

有温,就有生命产生,就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温则气足血满,生机盎然!而温的前提,是食饱和衣足。衣食充足,保温有恒,气充皮肉,形体而成,新陈代谢遂才能运转。

总结古往今来的理论,从生命本身来说,气之本质,在一个“温”字,一个“压”字。温既是质,也是量,即温是气的本质规定。压呢,是调节和分配的机制,是气的另一个基本属性。

温度和压强,是气的本质反映!

理想气体的定理是:PV=nRT,P是体内压强,V是人的体积,T是人体的温度,n是气体密度(m/M,其中m为气体质量,M为气体摩尔质量),R是普适气体常量(等于8.31J/mol K

该公式可以各种变形,其中有四种变形,(1)PV=nRT(NAK=R),(2)PV=nNAKT(nNA=N),(3)PV=NKT(ρ=N/V),(4)P=ρKT【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代表1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如分子或原子)之数量)常取6.02×1023。K为玻尔兹曼常数(为R/Na=1.38*10-23J/K)】,这四个变形公式,是基本公式的常用的各种变形。

变形后的P=ρKT,这个公式,从医学上可以这样理解:P为气的压强,ρ为血的密度,T为人体温度,人体气的调节主要是压强,血的调节是密度,核心是保持温度稳定。你们看,体温就和气压、血密度(当然,也包括津液密度,实际上广义上是人体密度)紧密的联系起来。

一句话,将人视作一个腔囊,从总量上控制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从压强上调节余缺,目标是保持体温恒定。这就是人体的气血本质,气血是为温度服务的。温度是人体机能的指标,气血是物质供给和分配的指标,气血和温度的统一,构成了人体的生命和运动!

一句话,我们要把人当做气体来看!这就是气化学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