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滦河的碗坨II李赫(河北省)

 国际诗歌网 2021-11-05


滦河的碗坨

李赫(河北省)


碗坨可没碗,只有坨,就像“夫妻肺片”没有夫妻,“东坡肘子”端上桌苏大学士也不会显灵一样。碗坨是用荞面、绿豆或淀粉或是杂粮熬出的糊糊倒进碗里,凉凉以后扣出来的深灰色光溜溜的碗状的坨坨,拿在手里颤巍巍、滑溜溜的,吃着滑爽、筋道,有嚼头,挺是滋味。

承德有句老话叫“二仙居的碗坨——煎(奸)透了”,其意一语双关,不仅说煎透了的碗坨好吃,还说二仙居卖碗坨的人会做生意。清时的万岁爷到避暑山庄驻跸,连同大臣、妃嫔宫女都爱吃这口,常让下人出去买回来吃。当年二仙居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数人称"碗坨王"的王老三。他从清末起就以做碗坨为业,他做的碗坨选料精,工艺新,煎得透,器皿也考究。民国年间,他曾被热河督统的汤玉麟召到督统府专门传授制碗坨技艺。他去世后,这门手艺由他的后人传了下来。滦河离承德不远,我估计这带着满清遗风的碗坨就是从承德传过来的。
有一以承德为背景的抗战剧电视剧在滦河老街拍戏时,碗坨可让导演和几位演员吃服了,煎的、凉拌的都上了桌,连呼好吃、过瘾,这才是特色,应该申遗!

碗坨已成滦河的特色小吃,和平泉的羊汤、宽城的板栗、张三营的豆片有一拼。

碗坨有煎和凉拌两种,煎要切片,薄点儿煎的透;凉拌的切块切片随意。甭管煎的还是拌的,都可以插上牙签扎着吃。当年,老街那有几个挑着挑子卖碗坨的。挑子的一头放一个木制方盘,一头放的是装着油盐酱醋和麻酱、蒜汁的瓶瓶罐罐。木盘上边放着一个撩着火苗的炭火盆,火盆上放一个秤盘一样的平底铁锅,上面滋滋啦啦地煎着切成碎块的碗坨,煎好盛到小盘里,再浇上麻酱、蒜汁,扎上一根扁竹签,递给吃客,吃客甭管大人孩子接过来插一块就往嘴里搁,一边吸溜着一边嚼着。吃煎碗坨得趁热,凉了没滋味,不尽兴。


碗坨挑子平时出摊儿不等喊“碗坨,煎的”就会围上几位,“甭喊了,快给我煎一盘儿!”赶上过年过节他们的买卖可好了,许多人都要买几盘带回家;赶上庙会、唱大戏,你看吧,庙会上人山人海中说书卖唱的、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的、唱戏的、算命、拉洋片的各显其能,肯定少不了卖豆汁、卖碗坨的挑子,有的就端着盘子,插着一块块的碗坨,津津有味地看戏听书。不用说碗坨挑子们每次庙会都得挣点儿好钱。

滦河人本就讲究吃,吃啥讲究吃个滋味,南来北往的、出去混的、见过世面的回到家乡自然带回很多新鲜的信息,使碗坨这一本土的特色小吃更加特色。

煎好的碗坨必放麻酱、蒜汁和醋,这些是标配,那位说了不放盐吗?当然放,但讲究的不是直接放,而是把盐煸炒煸炒再放到麻酱里调好,这样能给麻酱添香味,要不喝口剩下的汤汁会齁(hou)着的。
麻酱不能太稠,太稠会遮了碗坨的豆香味;太稀则水了吧汤成泡碗坨了丢手艺,要不稠不稀才好,七寸盘的一盘煎碗坨蒯两小勺麻酱即可。蒜泥可要多放点儿,就指着蒜泥出味呢。切细的黄瓜丝和香菜也是煎碗坨的黄金搭档,必不可少。

我在滦河十字街就见过一头戴礼帽的老者,走进路边一家小饭馆点了一盘煎碗坨,嫌蒜泥放的少,自己到后厨又狠狠地蒯了两勺子,把煎的优质油脂麻花的碗坨盖了个溜严,端出盘子来他磨叨:“(煎)碗坨没蒜啥劲呀?就说蒜涨价了吧!”

老者的话把老板气得直翻白眼,但还是给他抓了一把五香花生米放到桌上,算给老者添个菜。老者也不推辞,微微点头后从兜里掏出个扁二和鲜黄瓜,一口碗坨、一口酒、一口黄瓜滋咂地喝上了。一盘煎碗坨老者吃了有半小时,扁二也见了底,老者喝了口盘里的汤汁,站起身,红涨着脸,喷着满嘴的蒜味和酒味,对老板说:“你这碗坨煎的火候正好……”算是给老板和碗坨点了赞。

说了半天煎的了,滦河人对凉拌碗坨有啥讲究?我马上告诉你:凉拌碗坨和凉拌凉粉没啥区别,切片切块均可,除了麻酱、黄瓜丝、香菜这些标配外,蒜可不是放蒜泥了,而是放拍碎的蒜瓣,盐放沏好的凉凉的盐水,凉的碗坨配生的蒜瓣才出味,不信你煎的、凉的各吃一碗就知道了。要吃容易,滦河街上梁家、孟家、陈家都是做了几十年碗坨的高手,滦河街随便一家饭馆都有碗坨,老街上卖豆腐的也卖碗托,可就怕你买回家煎不透、拌不好,吃着不是滋味,砸了滦河碗坨的金字招牌。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