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酐检测遭“暗算”的小秘密

 上海药讯 2021-11-05


血清中的肌酐水平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衡量和监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然而,有时会出现肌酐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并不相符的情况。难道这个晴雨表也有失灵的时候?是谁在作妖呢?

这其中可能存在药物对检测的干扰。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常用的血管保护剂。它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液黏度和血小板高活性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各种微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羟苯磺酸钙会对酶法检测肌酐产生一定的干扰。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测肌酐的方法是苦味酸法和酶法。其中实验室应用酶法检测肌酐的占70.4%,其检测原理是肌酐在肌酐酶、肌酸酶、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得到H2O2,生成的H2O2通过偶联终点比色法反应生成有色物质,从而检测肌酐水平。而羟苯磺酸钙的基本结构是对苯二酚环,它具有还原性,可能会消耗H2O2,从而产生负干扰影响肾功能的正确评估。


检测结果假性降低,会使患者误认为服用的保肾药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出现错误的药物减量或停药。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容易堆积,羟苯磺酸钙水平越高,负干扰越严重。此外,羟苯磺酸钙除了对肌酐检测产生负干扰,也会对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糖化清蛋白等的检测产生一定负干扰,且对尿酸、三酰甘油的负干扰较为明显。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去测个肌酐可能还莫名还踩到个雷,这个世界套路可真多啊……

为了减小测肌酐踩雷的概率,再给大家再介绍一下还可能暗埋了哪些雷吧,比方说还有这些药物,见表1,且不同的药物干扰方向也不相同的。

鉴于肌酐检测会受到多种药物的干扰,患者在检测前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称。医师会在送检前嘱患者停用对检测有干扰的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检测;或者医师会对服用干扰药物后的肌酐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评价时高度警惕,如同期尿素、胱抑素C等检测结果没有明显降低,医师会判断选用其他检测原理的方法进行复核。

这小秘密的面纱被揭开后,检测肌酐再中招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吧!


参考文献:
[1]陈克娜,谌海兰. 酶法检测肌酐水平降低的秘密:羟苯磺酸钙的干扰[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01):121-125.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黄嬿)

■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