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首发胸痛评估诊断指南自曝其短 拍打肘窝自救就能化解胸痛转危为安

 医界观奇 2021-11-06

胸痛不适多为急性心梗发作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前兆,西医对此束手无策,必须送医通过成像技术检查确定是否心梗,急救成功率也低得惊人——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急性心梗患者只有5%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急救心脏性猝死的成功率不足1%”,充其量是美国急救猝死成功率的1/10!

即便在所谓医学发达的美国,“每年逾35万美国人在医院外心脏骤停,10人中仅约1人幸存(Each year, more than 350,000 Americans have a cardiac arrest outside a hospital. Only about one in 10 survives.)”(引自美国心脏协会2017年10月文章《新指南旨在防止心脏性猝死(New guidelines aim to prevent sudden cardiac death)》)

2018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另一篇新闻《科学家解开心脏骤停幸存者的大脑网络》声称:“每年逾35.6万美国人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其中10人中仅约1人幸存。(More than 356,000 sudden cardiac arrests happen outside of U.S. hospitals each year, and only about one in 10 of these people survives.)”

英国急救成功率与美国相差无几:英国每年约3万人心脏骤停,10人中不到1人存活。(Some 30,000 people suffer a cardiac arrest in the UK every year, and fewer than one in ten survive.)(引自英国每日邮报2018年7月19日报道)

今年10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首次发布《2021胸痛评估与诊断指南(2021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of Chest Pain),写作小组包括各合作组织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心脏强化科医生、心脏介入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病科医生、急诊医生和流行病学家)以及一名非专业/患者代表;参与合作并批准这一指南的还有五个组织: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胸科医师学会(Chest)、学术急诊医学学会(SAEM)、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摄影学会(SCCT)和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CMR)。

而美国这个新指南文字游戏般以“CHEST PAINS(胸痛)”一词的10个字母为序提出胸痛评估诊断的十大要点,但无一要点提出任何有效救治胸痛心梗的可行方案,其中第三点(C)只是强调:“急性胸痛或类似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拨打911(急救电话)寻求医治”,“对所有患者的评估应侧重于早期识别或排除危及生命的原因”。

指南编写小组的一名专家强调,“所有成像方法在评估胸痛中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确定潜在的原因,以防止严重的心脏事件”。(详见https://m.weibo.cn/7576102194/4699444790168007

尽管美国“胸痛指南”的编写阵容强大,“胸痛指南”87页的内容洋洋洒洒,但实际上冗长空泛华而不实,无不显露西医医学貌似“科学先进”夸夸其谈,其实对胸痛心梗救治仅仅精于纸上谈兵迄今“未得其术”!

殊不知,中医的拍打肘窝内关简便易行,化解胸痛不适乃至心绞痛可见捷效,用之于急救急性心梗和晕厥猝死也能立竿见影,人人可以操之在己无需培训,国内外拍打急救胸痛心梗和晕厥猝死无不成功的事例族繁不及备载,远胜美国《2021胸痛评估与诊断指南》的纸上谈兵花拳绣腿。

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高人指点。

2010年5月,萧宏慈在台湾电视节目介绍拍打拉筋时说过:“有谁突然心肌梗塞,心脏不舒服,心律过缓、过速,你就拍打(肘窝)这个地方,立竿见影。”

2011年底,我在一订婚宴上见一70岁白姓老人晕倒在座椅上,试用拍打肘窝急救,初次证实这一急救效果真实不虚。

2011年10月在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上,比赛选手张群英心脏病突发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呻吟“我不行了”,萧宏慈的弟子何绯当即出手拍打他的内关部位约5分钟,就使他转危为安,20分钟后,他轻松加入团队比赛,甚至取得团体赛的金奖。

2014年12月17日晚6点多,柳州60岁的钟老太太突发胸痛彻背,呼吸困难,直冒冷汗,有濒死之感,她11岁的孙女五年级小学生钟颖玲刚好放学回家,马上为她拍打肘窝急救,很快使她奶奶转危为安。晚上10点,老人所有的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了,很舒服,第二天早早起来给家人做早餐。(详见http:///RzuYhZx

相比之下,同年12月10日13时50分,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突感“胸口疼”,司机当即开车把他送进瑞金医院,医护人员立即送他到心电图室做检查,检查后他突然晕倒,被送入抢救室,医生用打强心针、压胸、切气管上呼吸机等方法抢救。17时20分,邹碧华身上插着管子,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去世。

2019年“1120心梗救治日”,新华社记者徐勇上班时胸痛不适突发心梗,虽经同事、医护人员抢救,甚至以“最快速度送到医院”,依然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那天“1120心梗救治日”的宣传鼓吹的是“希望患者在突发心梗时,能够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给予胸痛中心护航生命的机会”,“使更多心梗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救治服务”。 而同日新华社记者徐勇胸痛不适却未能“享受到(胸痛中心)高质量救治服务”,甚至送医“抢救无效”。这类悲剧多年来层出不穷,无不一再戳破媒体宣扬的上述类似的医学谎言!

仅从北京电视台养生堂2019年“1120心梗救治日”播放的一例急救过程更可直观看出西医急救胸痛心梗“未得其术”:一87岁心梗患者被急救车送进医院时还跟医生说胸口“又疼又憋,难受”,并在医生眼皮下再次出现急性心梗晕厥过去,几位医生护士不间断抢救30分钟,“但仍然没有起到作用”。急救医生事后竟然面对镜头谎称“根本就没有什么抢救的机会”!(视频:https://shop92166494.m.youzan.com/v2/feature/aTFzyop3BK?reft=1635927842381_1635927850502&spm=f.86793258_c.66475846

若能用拍打肘窝自救或急救,邹碧华、徐勇等突发的胸痛心梗很快就能化解并可转危为安,岂会发生送到医院大费周章抢救无效的悲剧?

事实上,即便是急救医生甚至急救专家自己突发胸痛心梗也和普通人一样无计可施。

北京急救医生贾大成四处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但对自己难免心梗猝死都无法预防或自救,他明知“复苏的成功率不到1%”,还拿“也许一会儿我就猝死了”煽情说事:“我要是猝死了,大家拿我练练手,救活了,感谢大家的再造之恩,要是没救过来,也算我对急救医学的一个贡献。”(视频:http:///ExijXA5)


据报道,今年2月27日,65岁的四川急救专家苗挺午睡时胸痛痛醒,15分钟没有缓解,意识到“我好像心梗了”,却无计可施,家人打120,救护车7分钟内赶到,心电图初步判断是急性心梗,用了药上救护车后,苗挺在担架上“翻来覆去”,“喉咙灼烧难忍,疼痛一直延伸到胃”,15分钟送到医院,多科医生会诊,准备推他去CT室检查时,“苗挺两眼往上一翻,晕厥过去”,心脏呼吸骤停,经“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电击除颤4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40多分钟仍昏迷不醒,“抢救团队甚至准备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约一小时,植入两枚支架,术后,苗挺“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了3天”。“从抢救,到手术,再到进入ICU,数十位医护人员参与”。苗挺出院后,仍有“胸口的疼痛、两臂的淤青,还有介入手术留下的瘀血”。(详见中国青年报《当急救专家需要急救》http://mzqb.cyol.com/html/2021-03/31/content_299159.htm;央视《特别的急救》https://tv.cctv.com/v/v1/VIDErN5yNXU8X4KbwDMS6b5M210530.html)(详见:http://www.360doc.cn/article/71323940_975920289.html

相比之下,2015年重阳节,山西晋城大医院急诊科医生段伟生在爬山途中心脏病突发,手捂胸口躺倒在地,同行的医生无计可施。而非医生的刘凯军当即出手拍打段医生左臂肘窝5分钟,黑痧涌出,段医生觉出有效,举起右臂说:“快给我拍右胳膊。”段医生坐起来后,对刘凯军千恩万谢,醒悟感叹道:“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

这两例急救胸痛医生和专家的方法繁简效殊高下立判,拍打肘窝急救胸痛心梗和晕厥猝死无不成功远胜舶来的心肺复苏和除颤器甚至送医急救由此可见一斑!

更何况,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指出,2008至2018年10年间,我国医务人员中发生107起猝死,抢救成功率仅2.8%!媒体报道的安徽医生杜勇在手术后晕倒在手术台前,上海推拿研究所所长程英武坐诊时晕倒猝死,哈一院心内科医生陈彦东在家中猝死送医急救,湖北荆州医生万正美突发心脏病倒在岗位上,全经同事们“抢救无效”离世都是前车之鉴。

尤其与成都急救专家苗挺胸痛15分钟不知如何自救以及在医院检查中晕厥猝死并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了3天”形成强烈对照堪称天壤之别更发人深省的是,柳州医生马文玉发文自述在医院多年,用心肺复苏急救猝死的患者没有救活一例,而她在运动场偶见21岁女大学生晕倒,发现她已无呼吸心跳等生命迹象,当即拍打肘窝急救,在急救车赶到之前救活了猝死的女大学生!120医生赶到后建议女大学生去医院做进一步观察和检查,她却不愿意去。(详见http:///RyCbwlm

重庆97岁的西南大学退休教授钟先生2020年春节前夕突然昏迷人事不省,70岁的钟女士胸有成竹,马上出手拍打她老父手腕内关穴部位出痧,把他救醒过来。救护车送老人到医院一番检查,医生让住院再观察几天,老人却不由分说立即下床回家了。8月中旬,老人从卫生间出来时再次昏迷不醒,钟女士再拍打他双手内关穴约20分钟,又使老人苏醒过来,这次连医院都没去。(详见http:///A6bYSyhC

有赖于知晓并运用萧宏慈传播的拍打肘窝化解胸痛心梗之法拍打自救,2018年5月10日晚,我在上海聚会时见一位老战友晕厥猝死满头汗珠,拍打他肘窝急救不到一分钟就把他救醒过来,接着又拍打他内关部位巩固疗效以确保安全无虞。其间既无人打120叫急救车,事后他也没去医院检查观察,两天后他还偕妻旅游去了!3年来我还5次拍打自救化解了突发的胸痛或心绞痛!(参见:http://www.360doc.cn/article/71323940_990068407.html

拍打肘窝自救或急救胸痛心梗甚至晕厥猝死能够立见捷效,是基于黄帝内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邪气恶血固不得留住”,“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形成气滞血瘀的血栓),温则消而去之”等中医医理。

而照一些急救医生的说法,突然晕倒在地有呼吸心跳就是活着,“人死了才能心肺复苏,人活着不能心肺复苏”, “死了就要心肺复苏,没死不能心肺复苏”!“单独靠AED挽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是痴人说梦:要有人会识别心跳骤停、有人会心肺复苏、还要有当地急救系统的支持”,“没有社会急救体系(比如120),心跳骤停的患者最终也难救活”。

急救医生这些说辞比美国7个医学会组织编写新发布的87页《胸痛评估与诊断指南》更加自白自曝其短,无不凸显了西医急救胸痛心梗和晕厥猝死的技穷乏策。

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JAMA Cardiology)杂志4月1日刊发13名医学博士撰写的研究报告《新冠肺炎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栓中中性粒细胞胞外阱的评估》也自曝其短:以“科学研究”自居的现代医学竟然迄今对“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内在机制仍不清楚(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coronary thrombosis appears to still be unknown.)”。如此“认识肤浅”的医学又岂能有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

寄望于“拨打急救电话”找唯美国“胸痛指南”马首是瞻评估诊断胸痛患者(https://mp.weixin.qq.com/s/4x7kQOkNGEnCaQid1CXfmw)的医生急救,甚至借以扭转我国急救心梗猝死1%~5%的成功率,何异于“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附医景网报道:

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脏病学会首次发布《胸痛评估与诊断指南》

据美国医景网10月28日报道,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今天发布的联合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临床医生应该使用标准化的风险评估、临床路径和工具来评估胸痛(心绞痛)患者并与之沟通。、

这是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专门针对胸痛的评估和诊断的第一个全面的指南。、

亚利桑那大学医学博士、指南编写小组主席马沙·古拉迪告诉医景网心脏病学:“随着我们的成像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一种当代的方法来确定哪些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哪些不需要,以及什么检测是有效的。”、

古拉迪是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的候任主席,他说:“我们希望我们已经提供了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评估患者的方法,这将帮助我们所有管理、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的人。”、

该指南于10月28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循环》和《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报道称,在美国,每年有650多万成年人因胸痛而被送往急诊科, 400多万人因胸痛而被送往门诊。、

然而,在所有来急诊室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会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超过一半的人最终会有非心脏原因的胸痛,包括呼吸、肌肉骨骼、胃肠、心理或其它原因。

该指南说,评估胸痛的严重程度和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并建议使用标准风险评估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低、中、或高风险的心脏事件。、

古拉迪告诉医景网心脏病学:“我希望临床医生从我们的指南中了解到,低风险患者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检测。如果我们能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将共同决策纳入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就能减少低风险患者的'过度检测’。”、

该指南指出,女性在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时是独特的。虽然胸痛是男性和女性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但女性可能也更有可能出现恶心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该指南还鼓励使用“非心脏”一词,如果没有怀疑心绞痛患者患有心脏病,并表示“非典型”一词是胸痛的“误导性”描述,不应该使用。、

古拉迪强调说:“词汇很重要,我们不应该把胸痛描述成'非典型’,因为使用这些词汇会导致混淆。”、

它的意思并不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是暗示它不是心脏的意思。古拉迪解释说:“谈论疼痛的可能性是心脏疼痛还是非心脏疼痛更有用。”、

该指南还指出,急诊科医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确定是否有危及生命的原因,并确定是否需要住院或进行检查。、

在急诊科进行彻底的筛查可能有助于确定谁是心脏事件的高危人群,谁是中高危人群或低高危人群。作者写道,一个被认为风险低的个体可能会被转介到门诊进行额外的评估,而不是住院。、

他们补充说,高灵敏度的心肌肌钙蛋白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诊断的“首选标准”,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排除心肌损伤。、

“虽然没有针对每个患者的'最佳检测’,但指南强调了根据个人情况,可能是最合适的检测,哪些检测不会提供额外信息;因此,这些测试不应该只是为了做它们而做。”古拉迪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适当的检测还取决于患者接受治疗的医院或保健中心可用的技术和筛查设备。指南中强调的所有成像方法在评估胸痛中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确定潜在的原因,以防止严重的心脏事件。”古拉迪补充说。、

该指南是由AHA和ACC临床实践指南联合委员会编写并批准的。、

其它五个合作组织参与并批准了该指南: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胸科医师学会(Chest)、学术急诊医学学会(SAEM)、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摄影学会(SCCT)和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CMR)。、

写作小组包括各合作组织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心脏强化科医生、心脏介入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病科医生、急诊医生和流行病学家),以及一名非专业/患者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