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曲线创新》【工具】:读千卷书之第184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1-11-06

《第二曲线创新》【工具】:读千卷书之第184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关于职场工具的第六本书籍:《第二曲线创新》。

8个关于创新的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打造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一、破局点组合创新将原本属于天才的创新变得可解构、可学习、可执行的创新方法。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把基本要素拆解至最小单元,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拆解要素的能力与正确组合要素的方法都必不可少。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不需要将所有问题拆分至终极性的最小单元,只要能够拆解到模块层面,将现有系统的某个成熟模块独立出来即可。

在S曲线中,破局点非常重要。过了破局点,就能够产生正循环自增长;如果不能过破局点,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事实上,95%的企业没有过破局点,95%的人生也没有过破局点。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经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饱和攻击”,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个说法。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最核心、最主要的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就要把所有的精兵强将、发展资源调配上去,饱和攻击,聚焦在这一点上,先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

二、错位竞争。“组合”与“组合”之间的错位,是“创业的第一法则”。创业者真正应该做的,是通过独立思考找到技术与市场全新的组合方式,搭建“新兴价值网”,在独有的生态位里发挥优势、成为领军者,充分享受创新红利。

错位竞争不是因为弱小而被迫做出的选择,而是让棋盘变得更大的选择。虽然在初始阶段,新兴价值网的市场相对有限,但是市场会成长,越早进入新兴价值网的企业,在市场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也越能占据绝对优势。

克里斯坦森给出的答案是“回不去的低端市场”。在他看来,领先企业的分配流程在本质上无法响应破坏性创新。它们的目光总是投向高端市场,几乎从未考虑过保卫新市场或低端市场,而这些市场恰恰对破坏者极具吸引力。

三、战略是舍九取“一”。分形创新往往是把核心的能力和流程拎出来,抽象化出另外一件事情,原有业务的区域化、规模化都不叫分形。我们只有找到最小完整单元才能看到本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其中一个最小完整单元成长为第二曲线。

战略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也可以说是抓住契机,发挥自身优势。标准的现代战略囊括了潜在优势。真正的“好战略”,便在于能够集中企业的智慧、资源和行动,获得优势。

对企业来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自身的经营系统中找到最具有优势的元素,然后集中力量将这种舍九取“一”的因素打造成企业的核心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