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安万历志》(卷首· 旧志序) 原文:●永安县旧志序 郡邑有志,备史采也。史,公是非、示劝惩、昭治忽,纪往诏来,垂当年得失之镜,风励人心之大机也。或谓:志,史之流也。余以天下之史,必合郡邑之志,而通采以成之,是可以易言哉!仲尼作《春秋》,因鲁史旧文笔削其义,而天下之乱臣贼子惧。故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又曰:吾志在《春秋》。盖位不在,而道在。焉以空言而托诸行事,将以为是非之权衡,劝惩之轨范?所系以适于治之大端也。三代以还,班、马且有遗论,是岂可以易言哉! 永安开建县治,实自景泰三年始。旧为沙县地,名浮流,介在沙、尤、清流三县。邓茂七伏诛后,虑遗余党,故设县治以弹压,敷政以化导。 夫造化之灵秀钟,而为山川人物,或显或晦,固自有时。有天地以来,鲁有尼山,邹有峄山,即濂、洛、关、闽,亦未尝有闻于世。自春秋战国诞生孔孟,及有宋诸儒,而邹鲁诸名,始益重于天下。 永安介在沙、尤,亦宋五贤游处之地。予叨闽臬副宪,因东西洋夙辱于反侧,乃建议题请开县治。永安切迩宁洋,曾行部守,筑城垣。至永安,见其山川雄峻开朗,将为人文奥区也。则知永安地虽晦于先朝,而实显于我明。设县后,人文科甲比美他邑,节概行谊彬然称盛。则其钟造化山川之灵秀者,赖有元哲先辈植乎纲常礼义,模范一邑,以开其先。 今县治建近二百年来,其官职游宦于斯,武弁捍卫于斯,大夫士生长于斯,有徽有恶,不可无纪。纪其徽者,以征其或不徽。推而广之,虽一丞、一簿、一尉,苟有功于县治,必大书特书以诏示将来。使后之游宦于斯者,贤者企仰流风,日进于贤而黾勉不已;其弗贤者,即览其名姓,罔有述录,创鉴无闻(附注:内有述录创鉴无闻,据原版内改为㓁,即罔。并改断句为:罔有述录,创鉴无闻,),思徙其弗贤,而惩艾有加。是故,其予也,协于众论,而荣逾华衮;其夺也,协于众论,而辱甚斧钺,能不凛然加惕矣乎?纪士大夫徽者,以劝其或不徽。推而广之,或孝子顺孙,或义夫节妇贞女。夫或韦布隐逸,或义勇谋士,苟有助于风教,有功于地方,必大书特书,以昭示将来。使后之生长于斯,有志于成德者,日亹亹焉,有所欣艳,而进于无疆;陷溺其心,自庇非类者,日赧赧焉,而消阻不暇,能不凛然而加省矣乎?是非公而后劝惩定,劝惩定而后风教彰,风教彰而后治理臻。是志之作也,岂易言哉! 若非形之纪也,山川古迹之存也,物产之备也,灾祥之必籍也,贡赋之有定额也,户口之有登耗也,俾有志于求民之瘼,与恤民之困者,莫不详览而加之意焉。昔刘知几谓作史贵三长:学也、识也、材也,三者备而后史称良焉。故必学以本之,识以贯之,材以运之,三长备而后可以信今而传后矣。匪学,则忽于大义,而综核弗严也,蔽于行私而采纳弗公也,泥执己见而扬榷弗虚也;匪识,则诬实罔众而暗也,矜细忽大而偏也,摘疵弃醇而隘也;匪材,则芜杂无伦而冗也,浮泛失则而靡也,闒茸弗振而蠹也。斯志也,考订明而取义博,拟议核而甄录严,示法公而垂鉴远。吾知其免矣乎! 志作于澹斋李公杏,联合封御史林公祥、大尹曾公守成、郡守林公腾蛟辈。叹文献无征,遂准古酌今,参订靡遗,合舆论,秉笔成之。 岁庚午冬,宣以闽省右使入觐。丐文以序其志,予检阅厥志,因谂澹斋诸公之志,端有在也。愧六年未酬,兹偶于笥中检获志稿,适旧治民陈赤美来省,且促此序,乃书为序以授之。 万历四年岁在丙子仲秋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前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万安洞岩周贤宣 拜书 (附注:内有述录创鉴无闻。据原版内改为㓁,㓁即罔。并改断句为:罔有述录,创鉴无闻。) 张水藩读文:《永安县旧志序》 永安开建县治,实际是从景泰三年开始的。原来是沙县的地方,名叫浮流,介于沙县、尤溪、清流三县之间。邓茂七伏诛后,考虑到他遗留的余党,所以设县治用以弹压,施行教化以开导百姓。 自然界发展繁衍的灵秀之气聚合,而蕴育出山川人物,什么时候显现,什么时候隐晦,自有它固定的时机。从有天地以来,鲁国有尼山,邹国有峄山。就是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福建朱熹,在当时也不是就闻名于世的。从春秋战国诞生孔子、孟子,一直到宋朝出了几个大儒,以及邹鲁众多名儒,才更加名重于天下的。 永安介于沙县、尤溪,也是宋代五个贤者游学居住的地方。我曾承受福建臬台副宪,因为东西洋旧有的互辱斗争反复无常,就建议奏请设置县治。永安切近宁洋,我曾经执行筑城墙以守卫的任务,到过永安。看见永安山川雄峻开朗,知道将成为人文的深奥之地。永安地方虽然在先朝暗淡,在我们明朝确实显耀出来了。永安设县后,人文科甲都和其他县可以比美,操守和气概,事迹行为文质彬彬的样子称盛于时,这就是它聚集山川灵秀的结果。这也是有赖元哲先辈在纲常礼义方面培植了基础,造就一县模范,以开其风气之先。 现在县治建立已经百年有多,要奔二百年了,当官的远离家乡在这个地方任职,武官在这个地方保卫平安,大夫士子生长在这个地方。其中有美好的、有恶劣的,不可没有记载。记载那些美好的,以证验那些不太美好的。推而广之,就是一个县丞、一个主簿、一个县尉,如果他有功于县治,就一定要大书特书以教导将来的人。使以后远离家乡来这个地方任职的人,本来就贤良的,将因仰慕前代流传下来的风气,而日益进身于贤者行列而努力不已;其中不是很贤良的,即观看其姓名,既没有事迹记述,也没有创建的评价(附注:内有述录创鉴无闻,据原版内字为冈即罓,古通网,网通罔。并改断句为:罔有述录,创鉴无闻),因而会想要改变其不贤的一面,而戒惧有加。因此,它所要告诉人的,是符合舆论评判,享有赞美的荣耀,是极高的光宠;它要教育人的,是依照舆论的是非,被指责的羞辱,比被杀戮还可耻,能不畏惧而加以警惕吗?记载士大夫美好的,以勉励其中还不很美好的。推而广之,有孝子顺孙,有义夫节妇贞女。有贫寒隐逸之士,有义勇谋士,如果有助于风俗教化,有功于地方,一定要大书特书,以向将来明确宣示。使后来生长在这地方、有志于成就品德的人有榜样,而天天勤勉不倦,有所欣羡追求,而进于无穷;而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自庇于不正派的那些人,天天惭愧脸红,而消释不暇,能不因畏惧而更加以反省吗?是非公开后而劝惩就确定,劝惩确定而后风气教化就彰显,风教彰显而后治理就达到了。这个志的作用,难道是很容易说得清的吗! 如果不是有形胜的纪载,山川古迹的存在,物产的储备,灾祥的必要登记,贡赋的定额,户口的增减。怎么使有志于了解民间疾苦和体恤百姓艰难的人,能详细览读而加以留意呢。过去刘知几认为作史贵在三长:学养、见识、素材,三者具备而后作史才能称得上良品。所以一定要以学养作为它的根本,用见识来贯穿它,把素材加以运作,三长具备而后就可以写出信今而传后的史志。没有学养,就会忽于大义,而综合考核把关不严,隐藏私行而采纳不公,拘泥己见而研讨务虚;没有见识,就会捏造事实蒙蔽大众而暗昧,怜惜细节忽略大局而走偏,指摘小疵放弃醇美而狭隘;没有把好素材,则杂乱无章而多余无用,肤浅没有规则而分散,卑微不振而有损于志书。永安这部县志,考据订正明确而取义广博,筹划有审查而选择采用严格,示法公正而留作鉴戒久远。我知道它是能免于被非议的了! 永安志始作于澹斋李公杏,他联合荫封御史的林公祥、大尹曾公守成、郡守林公腾蛟这些人一起做的。感叹文献没有实据,于是就以古代的标准参酌现在的情况,参合修订而没有遗漏,综合各方舆论,执笔写成了它。 庚午年冬天,我因为身为福建省右使入朝晋见天子。永安请我写一篇文章作他们县志的序,近来我因为思念澹斋诸公的志意,去翻检阅读那个稿,果然有在。惭愧的是六年了还没有兑现,现在偶然在竹箱中找到志稿。刚好旧治民陈赤美来省里,而且来催要这篇序,就写了作为序的文章,交给他。 万历四年岁在丙子年仲秋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前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万安洞岩周贤宣 拜书 (附注:内有述录创鉴无闻,据原版内改为罓,罓古通网,网通罔。并改断句为:罔有述录,创鉴无闻,) 读后: 《永安县旧志序》是万历本的第一篇序,作者是明朝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的周贤宣。他曾任延平府知府,是永安的老领导,他批准和帮助永安贡川城堡的营建。他任布政使时经常下乡到现在是永安一部分的宁洋县蹲点建城,也经常到永安指导工作。他从风水角度看永安山川雄峻开朗,很看好永安未来的发展。他和永安的几个士大夫还是有点交情,对李杏、林祥、曾守成、林腾蛟动了思念之情。贡川的《永怀祠》,就是李杏他们建来纪念他的,这篇序应该是应他们之请写的。 这篇序是周贤宣在隆庆四年(庚午岁)朝觐时,答应下来的。当时永安的退休干部李杏、林祥、曾守成、林腾蛟等几个人,已经写出了永安志稿,并交了一份给周贤宣。周贤宣评价这本志稿是:“斯志也,考订明而取义博,拟议核而甄录严,示法公而垂鉴远。吾知其免矣乎!”周贤宣虽然欣赏志稿,但还是拖了六年,到万历丙子年,才在省城福州把这篇序交给他原来的亲兵,永安人陈赤美带回永安。苏民望给《万历县志》写序的时间在万历甲午年五月写的序,也是永安志万历本的出版时间。这个时间距离隆庆四年庚午,已经过了廿十四年。 苏民望知县也说找出嘉靖四十三年到隆庆四年在永安当知县的卓光谟档案:“得前令卓君所藏李、曾、林三先生志草,”虽“然中多脱遗,难卒就锓”,但志稿是存在的。 文章题目叫《 永安县旧志序》,也表示和万历新志的区别。这个题目可是在万历本的县志上的,说明当时永安人承认有一本比《永安万历县志》更旧的《永安隆庆县志》的存在。 综上所述,永安第一次修志应该是在知县卓光谟主持下,由李杏、林祥、曾守成、林腾蛟几个当时的才俊编成的。而且这个“旧志多采其(林孜的《手录》)稿”,但没有正式出版。二十几年后苏民望知县组织人员作修改补充,特别是筹集经费给于正式出版。 这个序写了二十几年才出版,难免被篡改,像序明明是在省城任上所写,落款却写“前”什么官,所以读起来很辛苦。像“内有述录创鉴无闻”,和上下文意思没有连贯。查对原版,发现“内”字实际是“冈”字,古代这个字,是写成“罓”, 罓古通网,网通罔,改成“罔有述录,创鉴无闻”,意思就连贯了。把它放这里,以就教于高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