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五十一情境综合练含解析

 阿来哥88888 2021-11-08

情境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1分)

  曾经有人提出过“水桶模型”,认为智力基因与后天环境就像两根水管,同时向人类“大脑桶”里放“智商水”,智商是两者的综合体现。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先天基因应该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才是引出“智商之水”的水管,每个人拥有的水龙头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引出的水流就会千差万别。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 ①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科学家所了解到的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 ②__________________。大脑中的电波传导是由跨过细胞膜的离子流动产生的。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当离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后,化学递质又转变成电信号,向下一个环节传导。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会“修剪”和“增生”,整个“修剪”和“增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不相同的神经网络。幼儿期是人类大脑开发的关键阶段。不同脑区和功能神经网络的形成有不同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触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长江是一往无前的,李白在诗中这样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他表示,期待在“非洲电视节”这一平台上,能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传播给世界。

C.一家企业为竞标工程,盖了 14 000多个章,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公章旅行”。

D.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触手”的引号表示有特殊含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C项,表示有特殊含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A项,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D项,表示特定称谓。

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以“智商”为话题,以建房子打比方,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通顺。(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先天基因应该是建筑材料,后天环境才是组装“智商材料”的设计师,每个人拥有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设计师不同,最后盖出的房子就会千差万别。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案:①一类是神经元细胞 ②一是电信号,二是化学递质释放

二、(2021·湖南师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__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__”,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4.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  )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解析】选B。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中均有引用诗句,第一段“你试想想”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

5.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解析】选C。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这样的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冰雪纷飞,寒梅绽放,酒香四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乡间里的犬吠,以动衬静,想必它是在迎接“披风戴雪”归来的主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开”画龙点睛,这“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昨夜”二字,透露出诗人第二天起来,突然发现这一景象的惊喜之情。

6.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在南极洲和冰盖之间画等号。南极洲整个就是一块千古不化的巨冰。①________________,可以忽略不计。正是冰盖使得南极洲成了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居民的大陆。冰盖无疑是南极最奇丽的景观。它横在海面上,边缘如刀切的截面,奶油般洁白,看去像一只冰淇淋蛋糕盛在蓝色的托盘上。而当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在冰盖顶上燃烧,恰似点燃了一支生日蜡烛。可是,最美的往往也是最危险的。面对这只美丽的蛋糕,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   )要去品尝它的美味。一旦你受了诱惑与它亲近,它就立刻露出可怕的真相,显身为一个布满杀人陷阱的迷阵了。迄今为止,已有许多英雄葬身它的腹中,变成了永久的冰冻标本。 

伴随着一阵闷雷似的轰隆声,冰山从冰盖的边缘挣脱出来,犹如一艘巨轮从码头挣脱出来,开始了自己的航行,它的造型常常是(   )的,像一座漂移的海上宫殿,一艘豪华的游轮。不过,②____________,而是海洋的宠儿。时而可以看见一只或两只海豹安卧在某一间宽敞的头等舱里,(   ),一副帝王气派。与人类的游轮不同,这种游轮不会返航。在无目的的航行中,它不断地减小自己的吨位,卸下一些构件扔进大海。最后,伴随着又一阵轰隆声,它爆裂成一堆碎块,渐渐消失在波涛里了。它的结束与它的开始一样精彩,可称(   ),而这正是造化的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 

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跃跃欲试  富丽堂皇  悠然自得  善始善终

B.跃跃欲试  金碧辉煌  悠然自得  从一而终

C.摩拳擦掌  富丽堂皇  泰然自若  从一而终

D.摩拳擦掌  金碧辉煌  泰然自若  善始善终

【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根据下文的“品尝美食”可知,应选“跃跃欲试”。第二空,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文章辞藻华丽。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陈述对象是“冰山”,并不华丽,应选“富丽堂皇”。第三空,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从下文(一只或两只海豹)“一副帝王气派”可知,应选“悠然自得”。第四空,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从上文“它的结束与它的开始一样精彩”可知,应选“善始善终”。

8.对文中画线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连用几个独具特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冰盖的形状、颜色和整体样貌。

B.洁白的“奶油”“冰淇淋蛋糕”和蓝色“托盘”,构成充满梦幻和童话色彩的图画。

C.“横”和“刀切的截面”力携千钧,让人感受到冰盖美景背后潜藏着的恐惧和冷酷。

D.这句话描绘的图画与下文的“生日蜡烛”,都是南极最“奇丽”景观的生动表现。

【解析】选C。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C项,“让人感受到冰盖美景背后潜藏着的恐惧和冷酷”分析不正确,从“横”和“刀切的截面”来看,的确能给人“力携千钧”之感,但难以由这样壮观的景象联想到“恐惧和冷酷”。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从上文“南极洲整个就是一块千古不化的巨冰”可知,这里几乎没有土地,从下文“可以忽略不计”可知,剩余的土地很少,因此,此处可填写:剩余的陆地少得可怜或少得可怜的陆地。第②处,上文把“冰山”比作豪华游轮,乘坐豪华游轮的一般都是人类。从下文“而是海洋的宠儿”中可以推知,此处应填写:它的乘客不是人类的显贵。

答案:①剩余的陆地少得可怜(答“少得可怜的陆地”亦可) ②它的乘客不是人类的显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________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   )“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__________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当然,号召辛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不等于容许__________地侵犯休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__________、更有尊严,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 , , 、  B. 、 : ; /  C. , : , /   D.、 。; 、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号。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带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沧海桑田 信手拈来 肆无忌惮 保障

B.沧海桑田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保证

C.天翻地覆 唾手可得 肆无忌惮 保障

D.天翻地覆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 保证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也指闹得很凶。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从修饰的对象看,应选“天翻地覆”的第一个意思。第二空,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从语义和对象看,应选“唾手可得”。第三空,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贬义词。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根据“侵犯”一词,应选“肆无忌惮”。第四空,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此处用“保障”更合适。

1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都靠的是劳动的双手 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B.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C.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创造 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D.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解析】选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个句子,“要靠……来托举”与“靠的是……”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或“都靠的是劳动的双手”。第二个句子,“唱响”与“篇章”搭配不当,把“篇章”改为“乐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①________________。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在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忌……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空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纸张,②________________,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拟人、排比、比喻

B.夸张、排比、对偶

C.拟人、借代、对偶

D.夸张、借代、比喻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思想和激情”“爬出来”“追随”是拟人;“清朗,是一池……青青林子”是排比;把“心”比作“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是比喻。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是长句,分号前后的句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符合整句的特点。②原文中的“像肮脏的空气”更生动形象。③“小心翼翼”更符合“呵护心灵”的状态。

1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案:①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 ②永远以一种有备而来的清白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1分)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①________________。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________________。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①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诉说:带感情地陈述。“倾诉”带有更明显的感情色彩。根据“哗哗复哗哗”的海声特点,括号处应选“倾诉”。②编写:就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编织: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引申指酝酿思想、组织材料、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这里与“一网又一网”相照应,用“编织”更好。③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注视:注意地看。这里作者的目光长时间地集中在老人的白发上,应选“凝视”。④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致:指风度韵味;情致。文中的修饰对象是“白发”,应选“韵致”。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句式、用词、修辞等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2)“或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3)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4)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岁月之钙”将“岁月”比喻成“钙”,突出了岁月对作者的重要作用。(每点1分)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案:①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 ②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0分)

  7月底高粱就开始秀穗了,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几天之后花谢了,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逐渐地变成淡紫色、紫色,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红。到秋收的时候,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每当这时,村庄里的人们就睁大了眼睛开始向田里张望了;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

高粱又称红粱、蜀粟,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粳性的,也就是不黏的。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产量不高,①________________,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他粮食混合食用,②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19.第一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3分)  (  )

A.比喻 借代 拟人

B.借代 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 通感

D.夸张 拟人 通感

【解析】选D。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雪花一样”“变得火一样的红”是比喻;“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是夸张;“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是拟人;“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是通感。语段中没有借代,故选D项。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B.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C.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们。

D.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那时”与“曾经”语义重复;二是“它”指代不明;三是“养育”与“童年”搭配不当。A、B两项均未改正“养育”“童年”搭配不当的错误。D项,“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与前面“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对应不全面。故选C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①前“高粱虽然产量不高”可知,此处为转折,应写“但是……”,联系“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知,可填写“但是营养丰富”;根据“如将其与其他粮食混合食用”可知,②处应继前句写其结果,联系“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可知,此处可写“则可提高营养价值”。

答案:①但是营养丰富 ②则可提高营养价值(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11分)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①______________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②______________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2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拟 比喻 夸张  B.对偶 借代 排比

C.比拟 比喻 排比  D.对偶 借代 夸张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是比拟,“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是比喻,“有的妩媚,有的雄奇,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是排比。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2分)。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2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有的妩媚”和“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可知,①处句式应是“有的……”,联系“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可知,此处可填“有的雄奇”。根据“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可知②处句式应是“因为……”,再结合“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可知,此处可填“因为这个缘故”。

答案:①有的雄奇 ②因为这个缘故(共4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11分)

  白娘子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她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中国传统思想历来有分割两界的习惯性功能。一个混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有趣的是,这两者的转化又极为便利。白娘子做妖魔做神仙都非常容易,麻烦的是,她偏偏看到在天府与地狱之间,还有一块平实的大地;①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寻常的动物:人。她的全部灾难,便由此而生。 

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于是,法海逼白娘子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子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

她找上了许仙,许仙的木讷和萎顿无法与她的情感强度相对称,她深感失望。可怜的白娘子,在妖界仙界呼唤人而不能见容,在人间呼唤人也得不到回应。但是,她是决不会舍弃许仙的,是他,使她想做一个普通人的欲求变成了现实。她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拼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在我看来,白娘子最大的伤心处正在这里,而不是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她莫大的遗憾,是最终②________________。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25.下面对文中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个混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比喻、排比)

B.“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反问、借代)

C.“她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拼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对偶、拟人)

D.“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设问、比喻)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判断错误,没有排比。B项,判断正确,“普通的……算得了什么呢?”是反问,“二十五史”和“笔墨”都是借代。C项,判断错误,没有对偶和拟人。D项,判断错误,“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不是设问,是反问,没有比喻。

2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案:①在神仙和妖魔之间 ②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让白娘子做妖做仙,她却只想做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将他们让白娘子做妖做仙,她一心要做人的情形交代得更清楚,两者对比更鲜明。②原文用生动描写和反复手法表现白娘子对做人的渴望,更形象可感,表达感情更强烈。③原文更有文采,表达风格与前后文更为协调一致。

28.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5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29.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三个人物,另外续写三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符合名著内容,句式基本一致,每部作品只能选择一个人物。(5分)

  《家》《红楼梦》《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哈姆莱特》《堂吉诃德》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刻画了许多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可悲,或可鄙;或可笑,或可爱;或可叹,或可怜;或可敬,或可惜。正如阿Q,屈辱失败的经历让人觉得可悲,而自欺欺人的麻木又让人觉得可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正如堂吉诃德,不合时宜的冒险让人觉得可笑,而不畏艰难的勇气又让人觉得可爱

正如晴雯,磊落反抗的个性让人觉得可叹,而含恨而终的结局又让人觉得可怜

正如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让人觉得可敬,而出师未捷的悲壮又让人觉得可惜

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6分)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了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3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示例:做人如水,不一定汪洋一片、波澜壮阔,但须清澈明净让人回味。

材料:

花 树 山

挺拔伟岸 清逸秀丽 芬芳四溢

千姿百态 傍花随柳 高大巍峨 艳丽娇媚 枝繁叶茂 姹紫嫣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时要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不一定……,但须……”的句式。同时,还要注意第二个分句中要用两个四字短语,第三个分句用“……让人……”的句式。

答案(示例):做人如花,不一定艳丽娇媚、姹紫嫣红,但须芬芳四溢让人留恋。做人如树,不一定枝繁叶茂、傍花随柳,但须清逸秀丽让人赞誉。做人如山,不一定高大巍峨、千姿百态,但须挺拔伟岸让人钦佩。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