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模拟考试语言运用题型之修辞专练

 博学而日参省 2023-01-01 发布于山东
一、比喻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写脱贫的文章,我走进山东管理学院的图书馆。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图书馆里,人人捧读心爱的书籍,那翻动书页的声音似数以万计的蜜蜂在匆忙地采花蜜时发出的吟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收获季节特有的气息。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
比喻具有相似性,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二、比拟(拟人+拟物)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 。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产量也不断增加 ,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例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
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
三、排比
例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缺一不可。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病句修改后: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度而多元的。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里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柔化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②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③天空和大地之间,飞扬着红色的战旗。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四、对偶
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叶醇味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溜达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高高地矗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因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年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
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连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
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
五、借代
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是“哲学家”。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总是由果推因,沿波溯源。他说,勿躁勿怒,你当涵养性情,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物我无隔则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正气护持我,则何病之有?他说,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则何病之有?
这位中医大夫,当然不是这样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哲学讲演,不,他常常是沉默和安静的,眉目间透出的是静穆和慈祥。我借阅他的一些行医日记,我觉得我不是在读有关医术的文字,我其实是在读哲学,甚至,他告诉了我许多在哲学著作里读不到的东西。
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只因为他是高明的医生。
◎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用了借代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
六、夸张
例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人张岱有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话也适用于山水之乐。细读古人山水游记,不难发现,一些颇为怪异的癖好反而为旅行增加了不少乐趣。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宋代每岁腊前,僧人必将收集起来的洁净白雪,呈给官家。除了腊前早雪雅致珍贵之故,雪水也是烹茶的绝妙水源。
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也不算枉费心思。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秋灯丛话》里有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 ,传为天下第一。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这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4分)
七、通感

例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别出心裁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通感”能够突破感官局限,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了进行简要分析。
八、设问和反问
例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九、对比
例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 强取豪夺、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的鱼米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孟良固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 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来这里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 ;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减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文段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没有一把尺子,能够量出夜的厚度。鸟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吵闹一阵,在枝丫中慢慢安静下来。大山和森林站在村庄外面,一下子变得远远的,在黑夜中显得更加突兀和肃穆。百虫的歌声越来越力不从心,唱到后来见无人理会,声音越去越远,最后悄然钻进大地中去了。仿佛谁在晚归的路上一跺脚,超然客公众号 顿时踩灭了满地虫鸣,大地一片静寂。一粒星子掉在了大地上,幽蓝的光焰划过长空,把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到底撕不开如此厚重的夜。
反衬重在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衬手法进行简要分析。(4分)
十、引用
例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粤大地暑热尚未退去,看到______的月饼,记者才恍然想起,又到了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期。
“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纵是霓裳看不见,白毫光里度香风。”对于心灵手巧的广东人而言,中秋怎能少了花灯?“用竹篾做的灯笼更有感觉,轻盈的罩纸伴着烛火,花样繁多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中秋前夕,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陆燕红家门口,从澳门慕名而至的邓女士对手中的纸扎灯笼摇摇曳曳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句子将一排排书橱比作一块块田地,把书比作鲜花,把学子比作蜜蜂,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书和鲜花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审题很关键。考生需明白,题目不是要求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而是分析比喻的相似性,即分析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考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本体和喻体,不要遗漏,并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答题时,考生要先答出画横线句子涉及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具体分析这些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画线句子“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超然客公众号 把“书橱”比作“田地”,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都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把“书”比作“鲜花”,书和鲜花的相似点是它们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把“学子”比作“蜜蜂”,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思路】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相似性解读
2.【答案】(1)特点:运用博喻,从多角度表现本体“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增添了语势;(2)相似性:净净的月,单个的树冠近看恰与伞盖相似;成片的树冠远观与云彩、飞絮相似,而这些形成的浓密如阴的景象恰似泼墨山水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句子“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运用博喻,把“婆娑的树冠”比喻成“伞”“云”“絮”“泼墨画”,从多侧面表现本体“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视觉所见的外形特征,形象生动具体,富有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喻体间又形成排比修辞,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表达尽兴。“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在朦胧的月色里,单个的树冠、成片的树冠促成的画面就像泼墨山水画,突出了颜色特点,画面感强。
3.【答案】 (5分)示例: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修辞内容具体解读,把什么物来拟成人)②这一修辞使语言表达形象可感,内容生动活泼,(效果分析1;艺术效果)③且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效果分析2:情感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让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
(2)在句式表达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类,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使句式表达活泼,更加生动和形象。
【思路】拟人+拟人解读(把什么物拟成人的什么情态)+表达效果
4.【答案】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的鉴赏能力。“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中赋予大榕树以人的姿态,树是不会“搂抱”的,超然客公众号 用“搂抱”来形容树的“浓荫”遮盖着人,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以及树荫范围之大、浓密。
5.【答案】(1)将秋叶的凋落比拟成“谢幕”,二者在走完一生,即将告别这一点上有可拟性;将秋叶的颜色变得绚丽拟写成“唱起了欢歌”,二者在让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上有可拟性。画线句运用这两个比拟,生动地写出秋叶凋落前最后的绚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比拟的手法,考生先找出运用了比拟的句子,“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然后根据题干提示的“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来具体分析画线句中“比拟”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句中有两个比拟,一是将叶子的凋落写成“落幕”,二是将树叶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写成“欢歌”。秋天的叶子走完了它的一生,就像演员演完了剧本,即将告别舞台,二者的这一点有可拟性;叶子在凋落前颜色变得很绚丽,给人欢心愉悦之感,就像人在高兴时唱起欢歌,二者在让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上有可拟性。画线句运用这两个比拟,生动地写出秋叶凋落前最后的绚丽。
6.【答案】以整齐的长句结构,加强了气势,烘托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影片所传递的人性的力量。三个分句分别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意义的思考、用不屈赢得敌人的尊重,这都体现了影片的多元思考。
【思路】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加气势+广文义)
7.【答案】①意义承转递进。“翻身”“明天”“世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一扩展开去;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兼有反复,朗朗上口,有助于表达战士驱散黑暗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画横线的句子“为了……为了……为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劳苦同胞的翻身”“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意义一层层递进,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一扩展开去。从句式上看,采用排比的句式,形式整齐划一,且富有节奏感,三个“为了”构成反复,读起来琅琅上口,表意强烈,有助于表达战士驱散黑暗的决心。
8.【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剪纸灯迷,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迷”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词,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超然客公众号 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9.【答案】①“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词。②“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③“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提示“对偶具有对称性”,要从对称性的角度对文中句子进行分析,对偶的对称性体现在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对。“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两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山间”对“江上”,均为名词,均为地点;“明月”对“渔灯”,均为名词;在平仄上,遵循了仄起平收,“月”为仄声,“灯”为平声。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10.【答案】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2分)“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2分)【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思路】借代+借代解读(拿什么代指什么)+表达效果(相关性分析)
【文本理解重点】①理解“旭日东升”借代的内容,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上文应有所交代,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② 相关性分析,“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属以部代整体。
拓展:本题要求只就借代的相关性进行专分项。这一借代的艺术效果还有:引人联想,使老屋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11.【答案】 (1)“蔚蓝色”代指“天空”,以特征代本体,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2)“无垠的蔚蓝色”所代指的“广阔纯净的天空”是喻体,与本体“开阔纯洁的心胸”具有相似性,属于比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结合“明月”“白云”“至人的品格”等分析,此处“蔚蓝色”可以指天空,天空可以是蓝颜色的,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结合“明月在怀,白云在怀”“至人的品格”分析,“无垠的蔚蓝色”应该是代指“广阔纯净的天空”,语境主要讲“旷达纯洁的心胸”,“无垠的蔚蓝色”作为喻体,与语境主体“心胸”具有相似特征,属于比喻。
12.【答案】①一只木盒子里有“云气”,②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③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的“峰朵”,④“云气”瞬间会结成“峰朵”,⑤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思路】夸张的具体内容
【文本理解重点】理解文中“赠送云朵”的故事,从自然规律和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出发,理解 这里的夸张成分,题目比较细致,要求考生对这一句话进行细细梳理,贴近原文字句,找到夸张的四个“点”。
拓展,这一夸张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展现出了黄山云朵的神奇魅力,一是体现出人们对黄山云朵的赞叹和喜爱的情怀。(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
13.【答案】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超然客公众号 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分)
【思路】通感+构成+效果
【文本理解重点】注意这里很多考生可能认为是比喻,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这一句中明显奖听觉转化为触觉,通感是比较明显的。题目已经给出了通感这一手法。理解其构成就从能感的特点——“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想一想、是哪些感觉的转换,指明即可。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可以从“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构思新颖,生动形象,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这些方向找到答案,同时一定要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不能只答案专业术语。如: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14.【答案】①“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化听觉为视觉,表现了雨声的缓急相间、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②“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恰切地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修辞手法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中,“各种敲击音与滑音”是听觉,“网”是视觉,本句化听觉为视觉,把“雨声”比作“网”,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连绵细密、缓急相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按摩耳轮”是触觉,此处又把“雨声”比作“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
15.【答案】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②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生动表达了创办者的希望。(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修辞手法1+效果;修辞手法2+效果;修辞手法3+效果;
【文本理解重点】 这一题型有变化,由一句话分析拓展到一段话分析。比喻是常见的,这里的设问、引用很容易被考生忽视。每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段内容简述。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案,“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其效果是什么呢?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以从这一点答上专业术语即可。从中可以看出了解专业术语多么重要。
16.【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超然客公众号 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
17.【答案】 ①江南风景“处处可爱”,人事“事事堪哀”,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对照比较。②用江南可爱的景物与堪哀的人事相对照,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
【思路】对比+构成+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
【文本理解重点】从文章内容上来分析,“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这句话在本段中应是一个总括句,先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内容以“而车辚辚,马萧萧”为分界,从风景可爱和人事堪哀两个方面具体加以描写。这样明显的对比,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从而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18.【答案】烈士生前惊天动地的壮举和死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做对比;无名烈士长留人民心中和那些挖空心思置办豪华墓碑却被淡忘的人做对比。通过对比突出烈士永不磨灭的功勋,更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
19.【答案】.①“一粒星子”反衬整个长空的浩瀚无垠;②“一粒星子带来的幽蓝的光焰”反衬了夜色的浓黑与厚重;③“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反衬了夜的漫长。
20.【答案】(1)修辞手法:引用。(2)表达效果:①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②引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评分参考: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思路】引用+内容作用+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
【文本理解重点】所引用的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引用的效果: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有态度、有价值的公众号,值得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