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戊戌变法史事考》:戊戌变法为何失败,其中原因超乎你的认知.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1-11-09

一、政变前光绪皇帝是不是一个傀儡?

  

1、光绪帝登基与慈禧归政

1.1 1875年初同治帝驾崩,4岁的光绪帝被慈禧太后指定为继承人登基。因年龄太小无法处理政务,由慈禧“训政”,即垂帘听政。

1.2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大婚,慈禧宣布归政退休。但其实是“退而不休”。

  

2、慈禧对光绪帝的掌控

2.1 事前请示制度:凡有重大事件,如重要官员任免、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光绪帝都要先向慈禧太后请示,获得同意。

2.2 事后报告制度:臣子呈递的重要奏折和皇帝对此作出的朱批、口谕,军机处都要在当天呈报给慈禧过目。

2.3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形成了某种权力分工,即光绪帝对政务有处理权和决策权,慈禧则握有监督权。双方保持着政治平衡。

二、皇帝和太后有哪些摩擦,他真的想杀慈禧夺权吗?

1、光绪帝和慈禧的摩擦

  

1.1 光绪帝未经请示做了两个重大决策:一是罢免礼部官员,二是让维新派重要人物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进入军机处工作。这让慈禧产生了一种“皇帝先斩后奏”的印象。

1.2 为了要不要开懋勤殿,建立新的议政机构,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意见分歧,并发生了当面冲突。最后开懋勤殿遭慈禧否决,她也对皇帝产生了警惕。

2、光绪帝密谋兵变、囚禁慈禧吗?

2.1 与慈禧冲突后第二天,光绪帝召见杨锐下了道朱笔上谕,也就是衣带诏,要杨锐等人想办法在不惹恼慈禧的前提下继续推动变法。光绪帝并没有发动兵变的意图。

  

2.2 杨锐拿到衣带诏后同康有为等人商量,结果康有为篡改衣带诏,并且指使谭嗣同拿着篡改过的衣带诏去找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商量,密谋兵变。

2.3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告知其“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的计划。后者表面答应,随后告密。

3、袁世凯有没有告密?

  

3.1 袁世凯向其顶头上司、直隶总督荣禄告密,但这并非政变导火索,因为时间上来不及。

3.2 袁世凯是八月初五日清晨觐见完光绪帝,再坐火车从北京赶往天津的。等他向荣禄告密,再由荣禄告知慈禧,最快也要到初六日中午。但此前政变已经发生。

三、慈禧政变的直接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1、杨崇伊奏折点燃导火索

1.1 八月初三日下午,慈禧接到御史杨崇伊攻击维新派的奏折,并得知光绪帝将于八月初五日早上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将委以重任,由其主持变法。这反了大忌。

1.2 慈禧临时决定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现场坐镇。由于有慈禧监视,光绪帝召见伊藤博文时并无特殊表示,传言不攻自破。

1.3 慈禧太后忽然接到消息:康有为见过伊藤博文,并且图谋不轨。慈禧大怒,要求光绪帝逮捕康有为,遭到皇帝拒绝,慈禧遂决定恢复训政。

1.4 八月初六日早朝,慈禧与光绪帝共同召见军机大臣,光绪帝发布口谕,宣布皇太后恢复临朝听政,也就是训政。

2、袁世凯告密推波助澜

2.1 政变当天慈禧下令抓的只有两个人:工部主事康有为和他的助手、弟弟康广仁,说明最初的目标是有限的。

  

2.2 八月初六日中午之后慈禧接到荣禄密报:康有为、谭嗣同等策动袁世凯兵变。慈禧遂决定扩大打击面,要将动摇自己权力基础的人斩草除根。主要是三件事:

2.2.1 为避免列强干涉及大臣援救,不经审判处死戊戌六君子。

  

22.2 驱逐所有同情变法、主张改革的官员。

2.2.3 整肃内廷,对光绪帝身边的太监进行清洗,以完全掌控光绪帝。

2.3 慈禧一度想废黜光绪帝,但迫于列强压力,只能暂且忍耐。这就为1900年慈禧企图利用义和团驱赶洋人,结果八国联军侵华埋下伏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