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内在无穷大》你对自己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安步看影视书 2021-11-09

生命的连续性

马金瑜被家暴事件一经曝光,外界对她的丈夫深究甚少,矛头反而都指向了她。

并不是她不值得同情,而是因为从正常角度来说,她接受的教育背景或是面对外界的话语权都足够自救。可是她不但一次次忍受着被丈夫打得大小便失禁,还在合理化她所忍受的这一切。

在马金瑜的爆料中,她说之所以忍受这一切,甚至纵容丈夫得寸进尺的家暴就是因为对藏族文化以及当地女工的热爱,这份爱让她迟迟不愿带着孩子离开。

然而从她朋友的爆料以及早期她接受采访的记录中不难发现,她放弃在大城市的女记者的社会地位和先进的生活环境嫁到敝塞的西藏,看似为了爱情,实际上隐藏在爱情背后的真实动机有出于对生活压力的逃避,更有出于一种下嫁从而弥补自己不足的心理。

如果非要解释她经受家暴呈现出的不相称的情绪反应,大概只有她对于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才能解释得清。

就像《我的内在无穷大》谈论的,“每个生命其实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连续性。简单来说,连续性就是你一觉醒来觉得今天的自己还是昨天的自己,如果昨天的自己深信自己没有价值、有罪或是不可爱,那么今天的自己睁开双眼就会开始延续这样的信念。”

认识自己是终生的课题,只要不停止对自己的探索和认识,哪怕生活一时陷入混沌也是可以挽救的。最怕的是像马金瑜这样,停止对自己的探索,将自己局限在错误的认识里。

因而《我的内在无穷大》非常适合那些愿意认识自己和探索自己内在的人阅读。它与其他心理学书籍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读者看到某种理论深信不疑,并习惯性套用在自己身上时,作者会措手不及地来一个反转,让读者来了个急刹车,然后陷入沉思中。

《我的内在无穷大》的作者是张沛超,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本书主要从突破关系、防御机制、情绪背后的心理以及自我价值这四个方面来深入地探究自己的内在。

突破关系

很多人认识自己的途径是通过星座或是某种人格理论,这样做的后果是将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架里,以外界为参考标准,结果就是削足适履。

然而,人是复杂和灵活的,很多人格理论也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以此为基础的自我认识还是无法脱离被外界标准界定。因而,想要真正认识自己,应该从自己身上入手。

书中说,“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很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以及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就是很好的途径。”

书中提供了一个探索自己的工具,即人际同心圆。画一个圆,将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名字写上去。然后在外围再画一个圆,写上次密切关系的人,以此类推将与我们生活中有频繁交集,哪怕是爱恨交织的人的名字或是单向关系的人的名字写上去。

从这些人身上,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特质,有一个不偏离轨道的自我认识基础。

防御机制

人的防御机制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原始防御、中级防御和成熟防御。

原始防御的特点是情绪和价值都非常不稳定,书中举例,“比如有些人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认为一个人要么好极了,要么坏透了。如果你和这样的人相处,那么在他们眼里,你一会儿是大好人,一会儿会是大恶人。”

可悲的是,很多人到了中年依然还是在用这个原始防御看待世界,看待人际关系。之所以难以升级到成熟的防御机制,即升华的层面是因为,人的身心都存在内稳态。

“人的心理不会长久地处于某种看起来非常淡定、平和的状态。理论上这样的状态还会使我们的心理自发地走向混乱。”

这也是我们无法理解马金瑜的原因,为何她明明是有文化和思想的人,至少她成为记者是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力,为何在是非分明前变得混乱,甚至黑白颠倒。

人的内在是很复杂的,同时也是有无限潜能的,因而当我们找到恰当的时机时,防御机制的升级并不是难事。

比如恰当的自闭,也就是在真正独处时,而这个过程正是进行清理杂念,复盘每一段关系的最佳时机。

人只有反思才能摆脱原始,步入进化。

情绪背后的心理

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真实情绪,作者明确提出,烦恼的背后往往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的恐惧和焦虑;愤怒的背后隐藏着我们的脆弱;指责的背后藏着绝望;悲伤里蕴含着力量。

对于情绪,我们总是很排斥,仿佛谁有过多的情绪就被判定了这个人是不成熟的。因而很多人对于情绪总是采取压抑,从而不是导致一段关系难以维系,就是身体状况百出。

了解自己的内在也可以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入手。比如说愤怒的情绪,作者说,“如果我们想少生气,单靠念一些咒语,如莫生气,难得糊涂等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一定要用心修复自己脆弱之处才行。”

刚成为全职宝妈的那段日子,我总是处于愤怒状态,孩子没有按规定时间午睡我就会发火,先生稍微拖延一下我也开始愤怒,于是一个家的氛围不知不觉变得紧张和凝重。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愤怒带来的消耗而产生疼痛感时,我才开始认真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愤怒,好像容忍不了一丁点错误。

原来是过惯了有人替我负重前行的安逸日子后,我太害怕突发情况,害怕它让我的生活失控,害怕我无法处理好这种失控。

而这就是愤怒背后的脆弱。

自我价值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地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当中有些让我们谨记自己的责任,甚至给予我们无尽的动力。还有些标签让我们负重前行,想极力摆脱却又无法彻底摆脱。

不管是积极的标签还是消极的标签,它们都将我们的自我价值裹挟其中,让我们难以看清真正的自我价值。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即汇总自己身上所有的标签,然后设想哪些标签是你无论如何也摘不下去,哪些标签是能够舍弃的。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角色排序,比如我个人而言,我始终无法摘掉的是我是某某母亲这个标签,我能够舍弃的是成为事业女性这个标签。

好像如此,我的自我价值就是建立在孩子身上,但我清楚,这是我目前人生阶段无法躲避的责任。如果让我越过这个标签直接贴上事业女性的标签,我也会因为内心认为缺乏责任而无法找到自我价值,哪怕我事业有成。

所以,自我价值是建立在现实和实践的基础上,而不是对未来,对预设虚幻的掌控感中。

《我的内在无穷大》提到了四大悲惨核心信念,分别是我是没用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有罪的、世界是危险的。

这四大悲惨核心信念分别来源于代际传递以及创伤与打击。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时,养育者通过消极和冷漠的抚养方式就已经静水深流地给孩子植入了这些信念。

所以很多人到了老年可能都不知道这辈子他们喜欢做的是什么事情,也就是一辈子可能都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最可怕的是,因为自我价值的缺乏,我们当中很多人一辈子都陷入婴幼儿时期弱小无助,只能通过外界的力量,他人的力量才能维持希望的心理。

那么对抗四大悲惨信念的办法是什么呢?唯有直接面对。它要求我们要学会脱离自动化思维,认识现在的自己,即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能力和心智来保护自己不再受伤,不用像婴幼儿那样需要依靠父母或是外界的力量。

我们自身其实就是一个无限的资源,与其舍本求末地通过外界来开拓我们的人生,不如充分挖掘和利用我们自身的资源,让我们成为自己最可靠的指引者。

正如《我的内在无穷大》说的,“这种安全感来自你自己,是你的底气,并且和那种用于与人竞争的底气不同,这个底气并不会被他人轻易击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