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受害者”模式?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呢?是谁让你不开心?借鉴一下《拆掉思维里的墙》书里的一个故事。
就像故事中提到的那位司机师傅一样,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这样的按钮,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的生活经常失控。他们的心智模式是:是外界、别人在掌控我的生命,是他们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他们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中,有的时候是交给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交给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交给过去的自己。我们称这种人为“受害者”。 02为什么“受害者天堂”模式让人上瘾?在生活中,很多人希望成为一个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但最终却还是一个自怨自艾的受害者。 为什么我们对受害那么恋恋不舍? 事实上,大部分受害者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受害者其实有不少隐秘的好处。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条法则: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广东人有一句俗语叫作“阿屎唔出赖地硬”,后来,网上有人将其改为“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这句话在“受害者天堂”被奉为绝对真理。 因为奉行这个“真理”,“受害者天堂”的人从来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当然,他们也没有做成过任何事情。 他们活得非常轻松,不需要承担责任,只要编故事就好了!这些故事一开始比较真实,后来慢慢地加入夸大、情绪化的,甚至是虚假的元素。 受害者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故事里,慢慢地,自己也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老师不好、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的世界。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条法则:安心做坏事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内基曾经写信给辛辛监狱(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罪犯关押地)的监狱长刘易斯,希望研究一下那些犯重罪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罪行的。 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条法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天堂”里的人有一个共同嗜好:迷恋受害者的故事。曾几何时,许多地方电视台都有不止一个受害者节目——你一定注意过这种节目。这种节目的形式往往是讲故事或者访谈,它们的宗旨可以概括为“我比你更惨”。 比如,老婆必然出轨,男友一定不忠,儿子肯定不孝,嘉宾互相撕咬……“我比你更惨”的节目收视率相当高,因为受害者往往都是“很好”的电视观众: 有的人在节目里找安慰——“对对对,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样霸道的人”; 有的人则在节目里找快感——“我惨不算惨,还有人更惨,哈哈哈”。 每天晚上,“受害者天堂”的人们心满意足地关上电视机,安心入睡,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收获了不少廉价的快乐。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你失恋了,你的女伴会聚集起来,陪你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很快被拉进公司的受害者小分队,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的老板有多变态; 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哇哇大哭,家长不会怪小孩没有走好,而会边打地板边说“臭地板,臭地板”,然后孩子笑了。 在这样一个“受害者天堂”,我们每天沉浸其中,居然会慢慢习惯,享受其中,开始分享…… “受害者天堂”的第四条法则:用受害获得同情和帮助 “受害者天堂”里的人喜欢当受害者,还因为受害者容易轻松地获得理解和帮助。 职员很早就知道通过假装自己的无能来获得帮助,然后自己偷着干别的事情。在“受害者天堂”,人们甚至还有机会什么都不干,以受害为生,职业乞丐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人。 镇江公安分局车站派出所在劝返安徽省一个职业乞丐熊某回家时,被他的收入吓了一跳,熊某基本上三五天存一次钱,一次500~800 元,两个月收入就能过万。 除了职业乞丐,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以“精神乞丐”为生,他们为了轻松获得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惨哭穷,到处诉说自己的伤心往事和糟糕经历,然后找一个好心人群体待着。他们很快可以卖出悲惨,换得足够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他们会无休止地寻求关爱,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抑郁、酗酒、暴饮暴食,带着过去的惨痛经历寻求帮助。当他们身边所有的支持者都被搞得身心俱疲、无力支持的时候,他们会痛斥一句“原来没有人爱我,你们都抛弃了我”,然后转到下一个好心人的群体中……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要以此为生了。 “受害者天堂”的第五条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你听过类似的话吗?这种话对你有效吗?这是受害者最后一大好处,他们用自我伤害来操纵他人。 受害者往往都是控制狂,如果不能控制别人,他们就狠狠地伤害自己。 通过自我伤害来绑架他人是如此好用,以至我们身边流传着不少这样的套路,“一哭二闹三上吊”“绝食自杀”“今夜不回家”都是经典桥段。你会发现那些上演过这些桥段的家庭,经常会一代代地演下去。 这个“受害者天堂”给了我们那么多好处:推卸责任、安心做坏事、找到团队、获得帮助和同情、保住面子……正是由于有那么多好处,我们总是对此恋恋不舍。 03掌控者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