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里穴

 廿氏春秋 2021-11-10

     取穴方法:建里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建里穴 解析: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穴位含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和胃建脾。

     主治疾病: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穴位配伍: 

     建里配乳根、中脘、下脘、足三里,治翻胃。

     建里配足三里、公孙,治胃脘痛。

     建里配太溪、然谷,治心痛。

     建里配内关、阳陵泉、承山,治胸痞满。

     建里配内关、公孙,治胃痛。

     建里配上脘、足三里、天枢,治腹胀、消化不良。

     建里配水分,太溪、照海,治水肿。

     建里配水分,行气利水,健中和胃,治肚腹肿胀,呕哕。

     建里配内关,和胃宽中,治胸中苦闷,呃逆。

     建里配中脘,行气散结,化湿去滞,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弦急上气。

     建里配水分、阳陵泉、阴陵泉,治腹胀水肿。

      临床运用: 现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心绞痛、腹水、肠炎等。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中脘下一寸,脐上三寸。
    2.《中国针灸学》:在前正中线上,脐上三寸。

    3.《针灸大成》:主腹胀,身肿,心痛,上气,肠中疼,呕逆,不嗜食。

    4.《针灸甲乙经》:“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引鬲 ,建里主之。”

    5.《铜人针灸经》:“建里、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可灸五壮止。”

    6.《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7.《普济方》:治肠中疼痛,针入一寸二分,灸亦良。

    8.《类经图翼》:一云宜针不宜灸,孕妇尤忌之。

     针灸治法:直刺建里穴0.5~1寸。
   《针灸大成》《铜人》:针五分,留十呼,灸五壮。

     艾灸疗法: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疗法:

    建里穴,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横结肠。

     何为建里穴?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建里穴, 建含立之意,里指邻里。穴在中脘下一寸,下脘上一寸处,犹喻邻立于胃中、下部之间,故名建里。

    建,筑也,置也;树立谓之建,顺流而下亦谓之建。建又与健通。里,居也,止也。《说文》:“里,居也。”《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胃之五窍者,闾里之门户也。”该穴在中脘下1寸,下脘上1寸,当水谷流入于胃里所由之处,而中焦之里气亦得以建立,脏腑因之而强健,故名之。

   建就建立,里为表之对,此穴在中、下脘之间,有建立中焦里气之功,故名建里。建里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

    按摩手法: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沿着建里穴的位置旋转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增进身体的健康。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