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松溪派练技法——“四平手”

 天地任逍遥耶 2021-11-11
文章图片1

四平八法

文章图片2

在武当松溪派基本练技法中,首推“四平手”。它为本门诸法中之大法,尊为练技的“根本大法”。

“四平”之意,出自“元亨利贞”四字。表示天之四时——春、夏、秋、冬;地之四方——东、南、西、北。前为元,后为利,左为亨,右为贞。“八法”乃是正偶八个方位的转换变化之法。

正位有四:乾卦与坤卦相对,是谓天与地相对;坎卦与离卦相对,是谓水与火相对:偶位亦有四:巽卦与震卦相对,是谓风与雷相对;兑卦与艮卦相对,是谓山与泽相对。如此四正四偶,就构成了八个不同的方位。

“四平八法”的练技法则,起源于易理。“易经”是讲究矛盾,讲究相对统一的。其技击原则,是在阴阳相合中追求正、偶转化,在顺、背相对中争取得气得势。这是本拳技击法则的核心思想。

从浅易的形象角度而言,“四平八法”也可用四平八稳的概念来具体化,以自身为中心,以周围为圆形,四面八方皆可进退得势,攻守得机,转化得气。

“四平手”的基本步法是走圆圈。以圆圈而论,它没有起点,亦无终点;它没有固定的前后,也没有不变的左右,只有不停顿的转动。八个方位,把360°的圆周,分出了许多角度。角度谓之“方”,拳理说:“圆要形成方.”意思是说:“走化宜圆,打击要方。”方者“刚”也,合适的角度,就能充分发挥“刚”的打击威力。

八卦以圆为形。阴阳之分为八卦之精,角度便由阴阳相合而生,大可无限,小亦可无尽,变化之法,盖孕于无限无尽之中。

拳理说:“由正转偶,由偶转正。”这是指“八法”的方位转换:可由上转为下,由下转为上;亦可由左转至右,由右转至左;又可由前转到后,由后转到前。总之,无论如何转化,都是为了在技击对抗中转背为顺,避实就虚,进而扬己之长,攻敌之短,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基本动作图例1一4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四平手”的基本练习架势

身、手、足形是含机桩式的基本架子。上为含机手,下为含机步;手法在转腕、扣穴、抱球的连续动作中进行左右手交替,步法遵循“阳开于外,阴守于内”的原则,在左右虚实脚法交替中,循圆周走步。其要领分类如下:

第一 意动

“意动”是指内意的锻炼。内意者,意识活动也。以内意求外形,造外形达内意。因此,就拳术锻炼的法则来说,千动万动概起于意动:千变万化,皆根于意变。以本门拳理而论,内意运动为先,这是内家拳术的锻炼关键所在。

“意动”,就是在练“四平手”时必须在意识中不断制造假想敌。起势出手、转身动步,要假想四面来敌,要尽力设想在“猛虎扑于前,泰山崩于后“的险恶处境中,力求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克敌制胜。

大千世界中任何矛盾的对立,从来没有绝对不变之说。武术对抗中的胜负之别,也只是相对的。因此在各种相对、可能的基础上争取矛盾向利己不利敌的方向转化,乃是意动的根本目的。

要进行有效的内意运动锻炼,先决条件就是思想意识必须高度集中,集中到与假想敌在攻防变化争斗上来。长期日积月累的意识锻炼,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度灵敏的神经反射,这是因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的反应起了飞跃,升华到了不用意识想象便会自然而动的境界,即“熟能生巧”的境界,在本门拳术理论中,称为“手比心灵”,须以意动为本。

“四平手”的锻炼,既以“八法”为本,当以方位角度为治武之要。意识锻炼,应能在任何复杂的对抗中不乱方位,在瞬息万变的相持中得机争先.这种境界,源于长期的、锲而不舍的有意识、有目的地艰苦锻炼,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若在“四平手”的锻炼中不以意动为先,那只能流于徒有其形、不精其里的低级水平,在技击对抗中必然沦至后人而动,处处被动的窘困境地。

第二 气转

气转是指气转黄庭。本门拳理认为任何外动皆源于黄庭气机之转,这是根本之点。任何发力攻防之点,便是黄庭内气机转动之向。

在“四平手”的锻炼中,必须十分讲究气转黄庭。只有这样才能把全身的气机主要集中到黄庭,气机在黄庭内的转动方向,与身、手、步法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八个方位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成为黄庭气机的转动方向。

拳理说:“用劲之机应于发时.”气转黄庭便犹如军事战争中的集结优势兵力,打击空虚薄弱之点。发则以雷霆万钧之势,攻敌之防所不能。

第三 足转

足转是指足腕转动的基本脚法。阳开于外,阴守于内,这是“四平手”、“含机步”的基本脚法。动步出脚以足尖内扣为要,这是本门中主要脚法不可违背的原则。

“四平手”脚法以落点成三为原则,三角撑点稳为最,这是基本的力学之理。四平步法严禁巢裆。一旦巢裆,落点便成一线,这样就违背了力学常识,犯了拳家之大忌,一旦交手对阵,便会不击自倒,其害大矣!

再则,以本门拳术的步法而论,初步出脚均以踩足封裆为要,四平步法既是本门的基本脚法,当以足转内扣,双足支撑成三点之势,此为必须严格遵守的锻炼法则。

足腕之转是选取方位角度的关键。无论是由正转偶,由偶转正,或是45°、90°,还是180°,甚至270°,都主要取决于足腕转动的幅度。

第四 腰胯转

“四平手”锻炼法的方位角度是由旋转产生的。

腰胯的转动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拳理曰“人即一个小天地。”地球的旋转是由于地轴的作用才能形成有规则的转动,拳法亦是如此,任何旋转运动都不具有超出自然法则和固有轨道的规律。腰胯的转动,主要是由于带脉的作用。反过来,腰胯运动的锻炼,也正是着眼于锻炼带脉运动的能力。

通过“四平八法”的锻炼,腰胯转动若能达到精熟自如的程度,在实用技击对抗中便能显见实效,即:

一、微动——腰胯微动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往往令敌不易觉察。在不露外动的表面之下,却使方位角度起了根本的变化。在隐蔽中完成了攻守方向的转换,在无形中取得了理想的发力角度。

二、大动——腰胯大动具有相当的攻击威胁性。腰胯转动的幅度越大,攻击爆发劲的威力就越大,同样道理,退守转化的突然性越迅猛,就越是神速莫测。

第五 手转

手转是一个广义的拳法概念,除手腕转动之外,还包括肘转、肩转、扇骨转。

“四平手”锻炼法中的手法之练,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所谓“含机手”,即是意味着手法的各种可能的攻防变化之机全部包含其中。

譬如:单是手腕之转,就有转腕、翻腕、刁腕,等等。就转腕的概念就可以分成:上转下、左转右、右转左、外转里、里转外,等等。这些众多变化的手法要求,必须在实际练习中具体体现,力求以细微处见真形,于精熟中得三昧。

所谓肘、肩、扇骨之转,也必须十分讲究,转动力求自然,要一气呵成。要努力达到这几个部位的连接关节圆活,韧带坚柔。长此依法而练,可使手臂的内力充溢,暗劲积威,就可避免僵滞。在实战对抗中,就可在八法之间的任何方位得机占先。

总而言之,四平手的身、手、步法是综合性的全身锻炼,意、气务须紧密相连;胸、背、腹、腰、肩、胯、膝、肘、足腕、手腕的动作必须贯串协调。动则一动百动,静则一静百静。

如前所述,“四平八法”的步法运动线路是走圆圈。有原地走、走小圈、走大圈三种。三种走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要点,便是本拳理中的一条法则:“大身法、小手法“。身法宜大,劲力必猛,手法宜小,招术易变。

拳理说:“欲左先击右,避其实,顺其虚。”其意是说欲攻其左先虚其右,反之亦然.如敌狡诡,左右亦防,我即或取其上,或攻其下,变化之功,全在虚实闪击之间。

“四平手”就是根据此理,腰胯不停地旋转,足的位置不断地变化,手的阴阳连续交替,在旋转、变化、交替的协调运动中,于正、偶八个方位间的任何攻防角度占尽地利。

正、偶变换的方位角度的选择乃是诸要中之主要。方位角度的正确取法的标准是:一定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攻防发劲。若是取法偏差,往往会造成得机之时,同时却也是背势之始,非但不能制敌,反倒自祸其身,发劲愈烈,其害愈厉。

“四平八法”,本门拳术中的攻防招术盖出其源,变化过渡亦出其本,源涌流则长,本壮枝则繁,“四平手”的功夫精熟与否,直接决定其他技击招术、攻防能力的高低强弱。(王维慎)

1,所谓武当内家武学 最初就是十三式

2,秘传武当太极内家拳法(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