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纲要(三)

 木香草堂 2021-11-11

——对《纲要》“发展任务”中“义务教育”的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今后十年义务教育的三大发展任务,现分别讨论如下。

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1)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9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5772万人,巩固率为90.8%,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是将巩固率提升到95%。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类人员的就学问题: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二是农村留守儿童;三是少数民族儿童;四是贫困家庭和贫困地区儿童;五是智障以及特殊儿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各地的城市在解决这类孩子的读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在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务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造成子女在一个学段中可能在几个不同省份就读的情况,这些省份所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使得孩子在知识衔接、融入城市等多方面存在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现在在全国已有2000万人,由于长期不与父母在一起,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比如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学习成绩下降,逃学辍学现象很多;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等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和观念、贫困家庭的存在,也会导致部分儿童无法上学。智障儿童、特殊儿童的学习的权利,更要得到有效的保障。纲要中规定30万人口以上的地市以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要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体现了国家对这类群体的关爱。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更要提倡这些孩子随班就读,让他们今后更方便地融入社会做好铺垫。

2)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促进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就是提高质量。一个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最直接的标志有两条: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义务教育是否是高质量的教育呢?这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客观的基础教育质量基本标准,以及质量监测的制度。我们以前对质量检测不是非常重视,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开始关注这一工作,目前仅处于起步的阶段。

教育质量检测是一件非常细致又很复杂的事情,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来做这样的工作。基本的路径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建立国家或者省级的教育质量检测中心,根据质量标准实施相关的监测工作;二是由中介机构来建立这样的检测中心,教育向他们购买服务。目前为教育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还很少,从长远的目光看,这类机构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

3)增强学生体质

相关的监测数据表明:全国各地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时间,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耐力指数下降、肥胖症增多、近视眼患者增多……一个国家学生的体质,反映着这个国家今后建设者的身体素质,要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首先就要从学校的体育课抓起。学校要坚决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首先是要做到机会(起点)公平,也就是让不同的人群都能享受到基本等同的受教育机会,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在起点公平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过程公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关注质量(结果)的公平,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目前主要是解决起点公平。当前的重点工作有两个: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扶持困难群体。后面这点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讨论。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还存在明显不均衡的现象:一是不同地区之间,二是城乡之间,三是同一区域的学校之间。国家近阶段着力推进均衡发展的重点是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并逐渐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继续加大学校建设,保证区域内的儿童都能够就近上学;二是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三是牢固确立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导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来关心教育,支持和服务教育的发展,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大教育督导力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好的事情主要有: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发挥督查和引导作用,支持学校自主办学、规范办学、特色办学;二是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养力度,努力铸造一批新时代的教育家;四是引导学校、教师进修学院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校和教师依照规律办学;五是进一步发挥资源调配的杠杆作用,对不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生源、班额等进行均衡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着重研究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师资的均衡配置问题。“择校”问题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家长和学生为什么要择校?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某学校有优质的师资。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施行教师的轮校制度,即将不同学校的优质师资进行相对平均的再分配,分解到区域内的各个学校中,使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均衡。已经有不少地方采取了这样的举措,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1)韩国和日本在前一段时间也采取过类似的办法,但现在均意识到这种方法的缺陷,正在修正这一做法。我们如果要推行,要避免犯和他们同样的毛病;2)学校的文化与一些骨干教师的作用密切相关,将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调离之后,会对学校的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需要进行研究;3)一个教师的成长,与环境与很大的关系,将一个在甲校中发挥出色的教师分配到乙校中,能否发挥出与在甲校同样的作用,需要跟踪分析;4)教师自身的生活困难,比如说孩子读书、家庭责任等,都会因为师资的流动而导致变化。

第二,学校的活力问题。不准办重点校、不准办重点班,资源的配置等都大体一致,带来的一个可能结果就是学校办学的进一步趋同化。趋同化的教育,是最容易失去活力的教育,日本之所以修正以前的做法,其中的一个原因就与千校一面、学校失去活力有关。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措施就是要让学校在均衡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实验,通过教育实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特色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如何区分重点班、重点校与教育实验之间的关系,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实验,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着力考虑的问题。

3.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明天专题讨论。

研读纲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